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al/191118/7619815.html
前言:宋朝是中国插花历朝历代最鼎盛的时期,可以说的内容实在太多,限于篇幅,略取一二,很多也是一笔带过了,感兴趣的可以按图索骥,了解进一步的细节和内容。在实际插花过程中,我们可鉴古,却未必刻意仿古,可抒情明志,亦不必非要作诗吟曲,适合当下的环境、情景或者心情即可。好了,写完有一丝感叹,对于这个时期,有时间还得不断的挖掘,比如宋画、宋词等。
甲、花的“品鉴”及宋代花学重要著作
一、花的拟人化与分类品评
品花对插花艺术有绝对的关系。宋时对花品、花性之研究甚具成就,如《东坡杂记》评菊说:“菊性介烈,不与百卉并盛衰,须霜降乃发,其天姿高洁如此,宜其通仙灵也。”周敦颐《爱莲说》云:“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也。”《洞天清禄集》说:“弹琴对花,惟岩桂、江梅、茉莉、酴醾、薝卜等清香而色不艳者方妙,若妖红艳紫非所宜也。”钱康公说“梅有木下风,杏有闺门之态桃如倚门市娼,李如东门贫女”,就如牡丹还被成神品、名品、逸品、能品与具品等五级,像这类对花性中肯稳健的品评妙喻,十足地表现了当时人对花草的深刻体验,成为后代赏花的准绳。其中曾慥以兰等十花为十友,黄庭坚以梅花等十花为“花十客”,张敏叔以牡丹等十二花为十二客,王十朋的以菊等为“十八香”,姚伯声以牡丹等为三十客,稍后的元《三柳轩杂记》更据此扩而充之称芍药等为“花五十客”。客为主人的对称,也是座中的佳宾;友为主人志同道合的伴侣,将花视为友、视为客,将之引入家中必有所选择,而作者本身也必对该花卉之个性有极深刻之了解。若不得花性,或对花之了解有欠深切,绝难有如此巧妙的比喻与论断。
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在“十友”与“十客”之中独缺花王牡丹,盖牡丹为花之富贵,而宋人赏花每对富贵忘情,所谓“其嗜欲深,其天机浅,其性情厚者,其功利淡,另外木笔、凤仙、山矾等在宋代似乎被冷落,难怪宋代时插花实例中最少被引用为花材;至于梅、兰、莲、桂、瑞香、菊、酴醾、芍药、腊梅、海棠、桃、杏、水仙等为文人所喜爱评价甚高,也是宋代插花者最熟悉的花材。
二、各花品种与品第
较之六朝人之喜爱莲花,唐代人之喜爱牡丹,则梅花应为宋代人喜爱的花卉之代表。最知名的梅痴如林逋、范成大、宋伯仁、杨万里、张镃等等均甚有名。
诚然,了解梅的天性、再考虑赏花的时刻、天候、环境、配置、用具、伴侣、情调等多重考量,乃能达到赏花的高级层次与精神享。曾谓“花艳并秀,非天时清美不宜,又标韵孤特,若三闾大夫,首阳二子,宁山泽,终不肯俯首屏气,受世俗湔拂,间有身亲貌悦,而此心落落不相领会,甚至于污亵附近,略不自揆者,花虽眷客,然我辈胸中空惆,几为花呼叫称冤,不特三叹!”品花境界几可知矣!
赏梅的风气普遍流行于宋代,当时诗人梅尧臣、蔡襄、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晁补之、陈师道、陈与义、王十朋、周必大、陆游、朱熹、宋伯仁及金元好问、李俊民、段克己、段成已、赵秉文等等,均受影响而有大量的咏梅诗,其质其量均为各代之冠。
如蔡襄诗“日暖香繁已盛开,开时曾绕百千回。春风岂是多情意,相伴花前去又来”;
苏轼诗“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冰盘未荐含酸子,雪岭先看耐冻枝。应笑春风木芍药,丰肌弱骨要人医”;
陈与义诗“韵胜谁能舍,色庄那得亲。朝阳一映树,到骨不留尘”;
陆游诗“湖上梅花手自移,小桥风月最相宜。主人岁岁常为,莫怪幽香怨不知”;
段克已诗“玉骨浑将山麝熏,冰肌得水更精神。凌波微步东风软,差杀当年洛浦人”等等不胜枚举或寄情或比拟,各擅胜场。
赏梅外,其他各花均有独钟者,周敦颐、欧阳修、杨忆之爱莲,周叙、丘璇、周邦基之爱牡丹,高似孙、赵孟坚之爱水仙,沈、陈思之爱海棠,杨思本之爱桃,文同、蔡襄之爱竹,黄庭坚之爱白山茶,赵时庚、王贵学、李纲之爱兰,周密之爱玉蕊等均甚著名,各家或为所爱著谱、立传,如陆游的《天彭牡丹谱》、僧仲林的《花品记》、丘璇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周叙的《洛阳花木记》、胡元质的《牡丹谱》、王观的《芍药谱》、史正志的《菊谱》、刘蒙的《菊谱》、王贵学的《王氏兰谱》、赵时庚的《金漳兰谱》等。至于写歌作赋的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杨思本的《桃花赋》赵孟坚的《咏水仙》等均为宋代诗文大放异彩,其他如罗愿的《尔雅翼》也为有宋一代花学之代表。
甲、院体花与理念花的发皇
隆盛华丽的院体盘花到了宋代更加发扬光大,以形体硕大、色彩壮丽、枝叶繁缛、结构严谨为其特色。而宋代的盘花从整体看花与盘的分量约为二与一之比,花与叶的分量也约为二比一,花枝的最长高度约等于花盘的半径加盘的高度,其余花枝或长或短不拘,向四面呈辐射的半圆状(图63),乍看与西洋插花类似,其实不然其最大的分别在于宋代插花花色的布置呈不等边三角形,花枝每作曲折逶迤状,因此带有十足的韵律感与生命意义。至于花材,除牡丹外,常有多至五六种者,如春季的桃、李、牡丹、海棠、杏;夏季的栀子、金萱、夜合、石榴、木槿;秋季的芙蓉、鸡冠、桂花、菊、秋葵(图64);冬季的山茶、水仙、梅花、瑞香、腊梅(图63)等,枝条的机能相对减低,花与枝间求其匀停与气脉疏通,或疏或密,相得益彰;花枝穿插参差,花叶艳丽,交互掩映,纵使密置,朵朵舒立,不予轧挤,虽尊有序基础上却不抹杀个体的生命活力及其价值性,而花材的姿态、色彩、大小、向背、空间感绝忌雷同,使各得其安,俨然一个大生命之整体。此为宋代隆盛院体花之特色。
宋代盘花与唐以来的盘花虽有显著的不同,但在插花风格上言,宋代的瓶花才真正树立了宋代插花的特色,那就是“理念花”的发皇。
理学以道家《易传》为主,兼采儒学教义,所论偏重宇宙论及形上学;以程颢、程颐兄弟之洛派与南宋朱熹的闽派为代表,讲求“天理”与“人心”,并与儒家“三纲五常”相结合,讲求“天心”与“伦理”。降至陆象山则侧重“尊德性”,主张“先立乎其大者”,明代王阳明继起,主张良知之学,其学近于象山,故后世又兼称陆王,以与程朱对峙。
陆象山曾谓:“棋所以长吾之精神,瑟所以养吾之德,艺即是道,道即是艺。”宋代诸多艺术皆受其影响甚深,其创作既重文学也求其宠意象,依仁游,从理性,寓意社教,带有揭橥理想旨趣的意义。在理学的荫下,一件艺术作品往往藏有作者的鸿图意愿,重视“善”的高雅之情,其间或可藉以说教义,或阐述教理,或暗射人格,或述说宇宙哲理等,以理为表以意为里;一般言,内容重于形式,所谓“古典”者是也,之于插花如萱花与苍柏便有“鲜霞舞金凤,翠云蟠赤虬,百仞见枝叶八干为春秋”的强烈理意在,为便于区别与理解,姑且称之为“理念花”。其插作技巧以“比”(因物喻志)出之,以象征的手法创造出里重于表、而又最优美、最古典最完整的插作意义为目的。
基于“理念花”的原则,宋代插花不再像唐代的平铺、直叙、适情、适性,素材以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品格高雅的花材为主,不着花的枝叶也在取材范围(图6,插花风格,忽视色彩,在花、枝、叶的结构上以“清”为精神之所在“疏”为意念之依归,注重线条机能,脉络分明,神圣雅洁,条理有序。(图65)苏汉臣作《靓妆仕女》所示桌案上的水仙瓶花就是典型的宋代理念花形式的插花作例(下角另以高壶分插两款:一为富有院体盘花之美瓶花,一为理念瓶花式。壶形相似,但各异其趣)。水仙花在宋代有雅客之称,插在瓶子里正如黄山谷诗所称:“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而像宋徽宗《文会图》中插作岩桂,岩桂为桂中之最香者,“仙友”“招隐客”“岩客”(山中隐者)之称,插在花器上有如徐介轩诗所谓:“翠叶金花小胆瓶,轻款嗅不胜情。从教失陷沉烟里,蓦地熏心梦也清。”插作的结构安排大有出人意表的积极意义。
图66
一般言,宋代理念花若所插为“枝花”,则花与瓶之比例均为瓶的口径加瓶高总长的一点六倍左右。插置时,长短互补,粗细间,结株成束,务其简洁清雅,且其株数多为一、三、五之奇数,而单株尤为常见(图66)花株怒起,层层相因,枝叶挺然而疏空;瓶口清虚,不使枝叶遮掩瓶。从遗留至今的插花实例看,宋代插“草花”时,如图65苏汉臣绘《靓妆仕女》图中的仙插花,花枝最长约等于瓶的口径加瓶高之总长,枝叶之长短、大小、方向、形态、气势、均不重复、如当时郑所南之画墨兰者然,与盘花大异其趣,颇有庄严之势。
——以上摘自《中国插花史》黄永川著
花材的搭配简单来说就是什么样的植物适合当主材,什么样的植物适合当辅材(或称配枝)。这与插花摆放的场合息息相关,比如摆放于宫廷或府邸厅堂之上,一般选择花大色艳的花材,如牡丹、菊花;若摆放于书斋或闺房,一般主花的花型较小,以雅致为重,如山茶、桂花。辅材往往根据主材来选择,时令的花卉、枝叶、草都可以充当辅材。
除了以上因素,选材搭配还紧随时代观念。宋代最早出现体系完整的花材搭配典籍,即丘璿的《牡丹荣辱志》。牡丹9种,被分作“王”“妃”“九嫔”“世妇”“御妻”,由尊到卑五类身份,可作主材。其余花草种,被分作“花师傅”“花彤史”“花命妇”“花嬖幸”“花近属”“花疏属”“花戚里”“花外屏”“花宫闱”“花丛脞”,由亲及疏十类身份。丘璿认为,如能依理教,“施之以天道,顺之以地利,节之以人欲。其栽其接,无竭无灭。其生其成,不缩不盈”,则源清流洁,每个角色的人(花材)都能做好自己的分内本职。
选器:日用中的大雅
宋代是我国器物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宋代的瓷器在今天仍然深受学者、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追捧。追慕古人,至简、至纯、至雅的宋代美学影响深远,人们乐于谈及“雨过天青云破处”的传奇,今天的花器很多也是效仿宋代官窑的色彩和造型而制作的。
三十一孔花插
宋代花器的材质有铜、陶瓷、玉、金银、锡、乌木(即沉木)、竹、水晶、玻璃等。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记载:“采牡丹数千朵,插水晶玻璃、天青汝窑、铜瓶中。”林洪《山家清事》:“用独床傍植四黑漆柱,各挂锡瓶,插梅数枝。”其中,文人尤其喜好用古铜瓶、瓷瓶来插花。赵希鹄《洞天清录》谓:“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
《花里活》记载了用贵如黄金的乌木制瓶:“宋何铸,性喜梅,常作乌木瓶,簪古梅枝,缀像生梅数花,置座右,欲左右未尝忘梅。”
至于器型,有尊、鼎、瓶(包括梅瓶、胆瓶、玉壶春瓶等)、盘、钵、篮等。楼钥有诗“垂胆新瓷出汝窑”,说的就是垂胆形的瓶子。
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描写了用尊插花的情形:“淳熙六年……列白玉碾花商尊,高三尺,径一尺三寸,上插照殿红十五支。”当时的插花既有发古幽思的用商周鼎彝做花器的插花,也有五代常见的竹筒插花、占景盘插花。除继承前人的发明创造之外,宋代又发明了三十一孔花盆、六孔花瓶、十九孔花插等,可视作现代插花用的剑山原型,可见当时对花枝的插置布局已有一定艺术构思。同时,宋人对于花架也十分考究,大大促进了陶瓷、漆雕、木器等工艺的发展。
赵昌所作的《花篮图(笔耕园)》绢本,设色,22.7×22.4cm,现为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这些不同材料、不同造型的花器,对最后插花作品所营造的气氛往往有着极大的影响,比如铜鼎稳重端庄,有皇家风范,而花篮则朴实大气,令人感到亲近放松。
插花技术:文人生活的细处
到了宋代,插花的经验经过前代积累已逐渐丰富起来,实用的插花技艺也在插花爱好者之间广为传播。
1.环境准备
丘璿的《牡丹荣辱志》除了为牡丹花排列高下,对插花的创作环境也有论及。温风、细雨、清露、暖日、微云、沃壤、永昼、油幕、朱门、甘泉、醇酒、珍馔、新乐、名倡,是插花适宜的环境,被喻为“花君子”;狂风、猛雨、赤日、苦寒、蜜蜂、蝴蝶、蝼蚁、蚯蚓、白昼青蝇、黄昏蝙蝠、飞尘、妒芽、蠹、麝香、桑螵蛸是危险的环境,被喻为“花小人”。
2.插作
周密的《癸辛杂识》是一本记录风物、时事的书籍,其中提到“盐养枝”的方法:“凡折花枝,捶碎柄,用盐筑,令实柄下满足,插花瓶中,不用水浸,自能开花作叶,不可晓也。”
苏轼是宋代的插花大家,他在《格物粗谈》中讲:“荷花以乱发缠折处,泥封其窍,先入瓶底,后灌水,不令入窍,则多存数日。”“栀子花则将折枝根捶碎,擦盐,入水插之,则花不黄。其结成栀子,初冬折枝插瓶,其子赤色,俨若花蕊,可观。”插海棠最好用薄荷,而蜀葵、芙蓉、凤仙花则要“削艰以石灰蘸过,令干,插滚水瓶中塞口,开至顶而叶不软”。
林洪的《山家清事》也辑录了许多插花的具体方法:“插梅每旦当刺以汤。插芙蓉当以沸汤,闭以叶少顷。插莲当先花而后水。插栀子当削枝而捶破。插牡丹、芍药及蜀葵萱草之类,皆当烧枝则尽开。能依此法则造化之不及者全矣。”甚至还有将冬天的腊梅存留到夏天使其绽放的神奇的“汤绽梅”:“十月后,用竹刀取欲开梅蕊,上蘸以蜡,投尊缶中,夏月以热汤就盏泡之,花即绽香可爱也。”
范成大《丁未春日瓶中梅殊未开二首之一》
夜雪腊前冻,朝阳春后苏。
人怜疏蕊瘦,花笑病翁腥。
露白能多少?寻春似有无。
诗催全不力,煮水换铜壶。
“诗催”引用的是海棠花娇羞如少女,需要爱花人吟诗催其开放的典故,即“海棠脉脉要诗催”。范成大想说明梅花用这个方法不奏效,须用“汤”,即热水,才能促其开放,因而插梅要用铜壶,避免瓷器冷热不均而破裂。后来明代的插花著述中对冬日插梅用铜器的说法有所印证。
此外,周密的《癸辛杂识》和苏轼的《格物粗谈》都有将撇去浮油的肉汤灌入瓶中用以插梅枝的做法,谓可令梅花结果实。后世明代的文献对此亦有印证。
3.花赏
宋人品花极尽风雅,唐代的酒赏为先已经不太符合宋人温和儒雅的性情,茗赏取而代之。
张鎡在《玉照堂梅品》中提出了“花宜称”“花憎嫉”“花荣宠”“花屈辱”的概念,惜花爱花之情念念。“花宜称”对于赏花方式颇有借鉴意义,还有很多人认为这短短的一段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唯美缩影:
花宜称,凡二十六条,为澹阴;为晓日;为薄寒;为细雨;为轻烟;为佳月;为夕阳;为微雪;为晚霞;为珍禽;为孤鹤;为清溪;为小桥;为竹边;为松下;为明窗;为疏篱;为苍崖;为绿苔;为铜瓶;为纸帐;为林间吹笛;为膝上横琴;为石杆下棋;
为扫雪煎茶;为美人澹妆篸戴。
——以上摘自《中国插花简史》孙可李响著
空间介绍
空间在左内容在右
左岸空城右岸花开生活美学空间于年10月22日,在泰安路的老公寓房正式创立,经过两年的不断尝试和摸索,年再次全面升级,采用会员制形式,更好地服务平台客户。该平台秉承资源共享、分享美学、乐享生活的初衷,与所有爱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女性共同成长,成为彼此事业和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空间旨在传达美的理念,重塑优雅、自信、独立、内涵的新时代女性形象,激发女性对美的天赋和各领域的潜力,做到无惧年龄、无论阶层、美丽常驻,魅力无限的良好状态。
空间课程
花道、茶道、香道、油画、古琴、珠宝设计、美妆、摄影,并承接各类沙龙、聚会、读书会、诗会等活动
空间介绍
小原流素馨研习社
主营内容:小原流花道/茶会/香事
南京西路弄号(近兴业太古汇)
北外滩工作室
主营内容:小原流花道/茶会/香事
东大名路弄8号楼室
晏自在
合作内容:小原流花道
复兴西路号
千羽创意园?简空间
合作内容:断舍离/手作/珠宝鉴赏
局门路号1楼(地铁9号/13号线马当路站1号出口)
九品东方文化会所沙龙
合作内容:茶会/古琴/书法
徐汇区文定路号泰德花苑星座6D
琚然居茶室
合作内容:茶会/古琴/书法
青浦区朱家角古镇漕河街25号
公啡书社
合作内容:读书会/团建/下午茶
虹口区多伦路号(多伦文化艺术空间右侧)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