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饱经沧桑的美丽古城
丰润古城北临还乡河,潋滟浭水绕城蜿蜒西去,并有披霞山、压库山隔河护卫,南与20里外的车轴山相望,东有陡河流淌金沙屏护,京师通往关外的必经之路大御路穿城而过。
丰润城于金大定六年(年)始筑土为城,明天顺六年(年)相继讫工,明嘉靖、隆庆、崇祯、清乾隆年间又相继进行了大规模地维修和加固。城墙用大青砖砌成,高和底宽均为2丈4尺5寸,顶宽1丈3尺5寸,周长7百78丈3尺5寸。城墙四角建有角楼,东南名为“羌伏”,西南名为“海润”,东北名为“定边”,西北名为“保极”。有城门四座,东门原为“来远”,后更为“迎旭”,门额为“龙山春色”;西门原为“拱宸”,后更名为“瞻天”,城门额为“浭水朝宗”;南门原为“观海”,后更名为“朝宗”,城门额为“平台堆玉”;北门原为“镇朔”,后更名为“望化”,城门额为“古冶流金”,四门外均有瓮城。与其他县城不同的是,丰润古城的东、西两面的瓮城外门向南开放,南、北两面的瓮城外门向东开放。
与四门相对的有东西、南北两条街,相交于城中心,形成一个方方正正的“田”字,把城均匀地分成四块:因文庙(学宫)和魁星楼建于东南隅,故称“官学”;粮仓(常平仓后改建为“丰盈仓”)建于西南隅,人称“大仓”;西北隅曾经是明代兴州前屯卫指挥机关所在地,并驻有军兵,故称“后卫”;东北隅是县衙和武备库所在地,亦是练习骑射的场所,故得名“箭厅”。城中心是全城的制高点,四面皆低,城之四角皆有蓄水池,称之为“四库”。雨季雨水量大时,城内的雨水先汇入“四库”,再通过闸门流入城外的护城河,再注入还乡河,故城内不受水患之灾。
丰润县衙在城东北隅,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七年(年),明时曾重修,清光绪十一年(年),再度修葺。它坐北朝南。进大门后,为甬路,往东通土地祠,往西通狱神庙,往北为仪门。仪门为斗拱式牌坊,左右有便道。平时,官员、吏卒从便道通行,只有在执行重要公务或迎送上级官员时,才大开仪门。进仪门后,通过角路,便为大堂,即正堂。大堂和仪门之间为一广场,为集会时用。如,审讯、宣判时,群众则可在此参观。大堂两侧有东西吏房,为一般官员办公之所。大堂后面,通过宅门,则为二堂、三堂。此外,有东西跨院。东跨院为厨房、马厩等,西跨院有花厅、内宅等。县衙整体建筑结构严谨,错落有致,浑然一体。
丰润城内庙宇众多。位于城内正中心北侧坐北朝南的叫关帝阁,亦称老爷阁,始建于唐太和六年(年),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曾多次修整,为二层砖石结构。底层为拱形门洞,沿拱门两侧台阶可达二层的关帝阁正殿。正殿为五开间,重檐庑顶,殿内高悬匾额曰:“正气冲天”。内殿中间靠北是一个大佛龛,内塑金面锦衣、外披红袍、巍然端坐的关帝镏金塑像,像高3米多。关帝像两侧塑有周仓、关平、关兴、张苞等武将,亦有手捧金印之文官。正殿左侧有一铁制化帛炉,右侧有一巨形铁钟,钟声能响彻全城传至数里,正中摆放一石制香炉。正殿前为一木制平台,名曰“望台”,既可鸟瞰全城,亦可远眺。抱厦二层后上方高悬一方匾额,上书“亘古一人”四个大字,四周悬挂许多匾额对联。抱厦东、西、南三面有朱漆木质栏杆围绕,正南方的栏杆上悬挂一李鸿章题写之匾额“大丈夫”。在关帝阁西有一座高约三丈的石经幢,幢下有地宫。阁前还有与真人真马酷似的铁人铁马,铁人作牵马,铁马昂首抬蹄作奔走状。关帝阁与城南的车轴山无梁阁在同一中轴线上,实为古人匠心独运之作。关帝阁于年冬被拆除。
文庙建于金大定二十七年(年),明洪武初重建。文庙周围为高大的红墙,大门朝南,左右有下马碑。院内古柏参天,蓊郁浓茂。沿中轴线向里,为棂星门、义路牌坊、泮池、拱形石桥、戟门、广场,广场后的台基上是供奉着孔夫子的大成殿。大成殿内孔子左右有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思子)、亚圣(孟子)四配和闵子、端木子等十二哲。大殿后为明伦堂,两侧建有牌坊两座,东为“德配天地”,西为“道冠古今”。戟门前、泮池东有名宦祠,此祠建于清康熙十八年(年),祠内石碑榜刻有“甘棠遗爱”,刻着明代以来丰润的知县、总督、巡抚等官吏名字;西边有乡贤祠,此祠建于明嘉靖年间(约年),清康熙年间重修,祠内石碑榜额刻有“浭水钟灵”,刻着自周朝以来丰润县25个著名官吏将领的姓名,如田畴、程普等。在戟门和大成殿之间有东、西庑各五间,内设公冶长、左丘明等79位先贤和董仲舒、范仲淹等68位先儒的牌位。在大城殿及东西庑中,有清康熙帝的御制《孔子赞》和乾隆帝的《御制训饬士子文行学宣讲》。丰润县的镇县之宝——牛鼎、象樽也被收藏、供奉于文庙之内。
魁星楼始建于清顺治十二年(年),道光十年(年)重修。此楼为二层砖石建筑,二层正面有匾额“东壁光腾”,内有魁星塑像,魁星单足立于鳌鱼之上,右手高擎巨笔,似为点状元之势,四周悬挂有“云蒸霞蔚”等匾额。
此外,四个瓮城内均建庙,东为观音庙,西为火神庙,南为忠武(岳飞)庙,北为真武庙。城西北隅有城隍庙、财神庙、宏法寺、娘娘庙,其中宏法寺始建于唐显庆元年(年)。西南隅有石佛寺。县衙内建有马神庙、土地祠、狱神庙等。东南隅建有文昌阁、节孝祠、忠义祠。每年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是城隍爷巡城的日子,尤其是七月十五,白天的仪式颇为隆重,晚上还要在还乡河内放“荷花灯”,演奏“十番”曲。音乐悠扬回荡,夜空群星闪烁,河中灯火闪亮,热闹非凡。后卫还有一座坐南朝北的古戏楼,楼北为可容千余人的广场。每年的正月十五、三月二十三、端午等庙会、节日,都有戏班子在这里唱戏。尤其是每年六月“挂锄”的时候,每个城门都唱戏七八天。在这一个月内,天天有戏看,所以,整个城内也就天天热闹。
丰润古城初建年代是金大定六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年),当时这里先后被称作“永济务”和“永济县”,而“丰润县”正式得名时间是公元年,二者相差了几十年。丰润古城随时代变迁,历经千百年的风雨,饱尝了兴盛与衰颓、荣耀与耻辱,留下诸多沧桑的印痕。她目睹了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凄惨的北行;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兵东征入丰润,居于西察院,并率众由弘法寺西街出城到外阅视战马……;见证了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出关谒祖时的壮观场景。
年5月13日,日寇侵入丰润城,疯狂屠杀我仁人志士。他们在北街祥顺斋处扯起了酒保招牌,在官学街西开设了随军营妓馆,还在城内开设赌场、大烟馆毒害丰润人民,并在南关设立了“感化院”,企图迷惑人们,掩盖其侵略罪行。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城内“义合旅馆”建立了联络站,巧妙地利用义合旅店进行抗日活动。他们积极开展联系争取日伪人员、营救被捕的抗日人员、搜集情报、筹集物资等抗日活动。日寇投降后,国民党河北省第四专署专员、少将保安司令、有“杀人魔王”之称的万金銮任国民党丰润县执行委员、国民党政府县长,残忍地屠杀我革命干部、群众,犯下滔天罪行。年6月11日夜至13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2纵4旅及10旅13团以长途奔袭的作战形式,一举攻克丰润城及周围各据点,丰润古城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中。
二、人文昌达的育人古城
丰润地处京畿左翼,为“首善之地”。这里自古以“善政善教,炳麟史册”、“士倜傥而务学,忠孝节义本乎天性”、“民勤俭而务稼穑,敦朴无华,亲上好义,君子忠诚,小人质实,娴骑射,尚气节,人才辈出,文化昭彰”而著称于世。
清顺治二年(年),知县赵登高为使民众免受盗匪袭扰,力战殉职,崇祀名宦祠。后知县吴慎作《赵登高传》、《斗贼死·国朝赵登高》颂其行。顺治三年(年)武进士、临蓝营参将、咸宁里人殷壮猷,于顺治十一年(年)与孙可望部作战时殉职,吴慎作《殷壮猷传》载之,崇祀忠义祠。此外,城内还出现了谷选、曹伟望、鲁凤增、唐寿凯、陈秀麟、刘唯、王斌等多名至仁孝、乐善好施之士,及多名因贤淑而受旌表和封赠的贞节烈女、贤妻良母,皆被《丰润县志》收录。
丰润城内是名门望族聚居之地,盛于清的曹氏家族即为其一。原曹氏宗祠楹联曾写道:“登文武两科五百年迭生国士,历明清二代廿三世深沐皇恩”、“祖与曾孙两入翰林闻国政,叔兼子侄三膺知府沐皇恩”。可见曹氏家族不仅名冠京东,在京城也有显赫的名望和地位。仅明、清两代,曹氏家族科举为官者多达80余人,其中尤以曹鼎望父子最为突出。
曹鼎望,字冠五,号澹斋,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二月初九,逝于清康熙三十二年()正月初三,20岁考取秀才,顺治十一年()中举人,顺治十六年()考取徐元文榜进士,曾先后任安徽徽州府、江西广信府、陕西凤翔府三府知府。他文采飘逸,学识广博,崇文爱士,惜才重教,曾监修《浭阳曹氏族谱》,主修《丰润县志》。子三人,长曹钊、次曹鈖、次曹鋡。三子皆才华横溢,重文兴教,均有诗文收录于《丰润县志》,时称京东三曹。曹鈖曾任内阁中书舍人、填榜官,曹钊曾在城内创办“苹婆书院”教书育人。
谷氏家族也是当时丰润名门之一,多有在外为官者。谷裕为丰润谷氏始祖,曾授明威将军、永平卫指挥使,其爵位一直沿袭至六世祖谷崇。而丰润谷氏六世祖之一谷峤则官至大中丞,有《谷大中丞传》载入县志。城内东街曾有两座牌楼:一是谷峤立,上书“大中丞坊”;二是其父谷选立,上书“宸章嘉宠坊”。谷峤之子谷九德曾任襄城令,后迁四川都司断事。因不愿赴任归里,帝封其承德郎。侄谷九鼎授黄县令,获皇帝褒奖,赐白金,授承事郎。而后来的谷鹏官至江南徽州参将,其子谷确曾任直隶宣化府东路同知,广平知府,保定安州知府,直至开化知府。其孙谷廷珍授袁州府知府、凤阳府知府,封奉政大夫,乾隆五十七年,授朝议大夫,分巡淮阳兵备道。他们皆因才华出众而成就大业,其中最为佼佼者,当属十世孙谷应泰。
谷应泰(~年),字赓虞,别号霖苍,博闻强记,聪颖过人,且勤学苦读,20岁时中举人,清顺治四年(年)殿试取得了进士登第。他先后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顺治十三年,任提督浙东、浙西地方的学政佥事。其著作主要有《筑益堂集》和《明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与《资治通鉴》相似,全书18卷,每卷一个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记述了自明太祖朱元璋起兵至李自成进北京近年间的明朝兴衰史,较清朝官修的《明史》早了80余年,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研究资料。曾任过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将谷应泰列入《大清畿东先哲传》内。
曹氏和谷氏两大家族在城内大仓为后人还留下一段精美的故事和一处人文景观。据《浭阳曹氏族谱》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曹家与隔壁谷家为了垒一道墙发生了纠纷,两家互不相让,争持不下。当时曹鼎望正在江西广信府任知府,曹氏族人便寄信给他,想让他出面。而曹鼎望却给家人寄回这样一封家书:“千里捎书一尺墙,让他一尺又何妨?眼见长城十万里,至今无有秦始皇”。家人看后立即按信上所说主动让出1尺墙基地。谷家得知此事后,也让出了一尺墙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宽二三尺,长约多米的胡同,被后人称之为“仁义胡同”。这个教育后人与人为善、相敬互爱、友好相处、礼让谦逊的故事也广为传颂,并成为丰润人文精神的内涵之一。
居住在箭厅街的朱氏家族,也为书香门第。据清光绪版《丰润县志》载:朱连城,本城人,家殷富而性慷爽,……迄今子孙蕃衍以忠厚世家。其后人鸿胪寺序班邑庠生朱桂五曾任光绪版《丰润县志》编写校对,国学生朱文翰任光绪版《丰润县志》编写董事。到了近现代,朱氏家族诗书继世,读书成才者甚多。如朱嘉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朱芸书,高级工程师;朱谢群,博士毕业、教授。而朱嘉敏、朱嘉勋、朱嘉华、朱于卓、朱清一(女)等也是专家、教授级的人才。
丰润城内作为人才辈出、群星灿耀之地,涌现的人才还包括:魏尔纯(~年),清末丰润知名的书法家,题写了关帝阁“圣神文武”匾额。轧奉銮(~年),曾任丰润县主薄,是清末丰润知名的书法家,精楷书。陆福荣,年生人,高级工程师。陆福增,年生人,著名编辑,儿童文学作家,曾任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沈树武,年出生,作家、剧作家,曾任秦皇岛市政协副主席。刘善维,年出生,煤炭部太原煤炭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胡德礼,年出生,曾任山西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主任、科研处处长、教授。路福贵,年生人,年参加革命,曾任湖南省环保局副局长。刘景华,年生人,大校军衔,医学专家。杨玉峰,年出生,年参军,邯郸军分区政委。丁立国,年生人,企业家,第十六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等。
三、各业中心的繁华古城
千百年来,丰润城一直是县域的行政、军事、文化和经济中心。政治上一直是永济务、永济县和丰润县的行政中心所在地,亦是明代兴州前屯卫指挥机关所在地。新中国建立后,城内一直是中共丰润县委、县人民政府、人大、政协以及县直各局、委、办所在地。年丰润区成立后,区政府搬至现城区东部,检察院、商务局等20多个局、委、办仍留在原城内办公。
作为文化教育中心,丰润城自金代置县以来,就设立了教育署和训导署,负责教育工作,并始终遵循着“建国君民教育学为先”的理念,一直重视文化教育,并修建了魁星楼、文庙、文昌阁等励人尊崇教育的场所。其中文庙每年二、八月第一个丁日都要举行祭礼,名为“祭丁”,知县任主祭;在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日,也要举行隆重的祭礼。到了清代还建有专门培养人才的浭阳书院,据县志记载:“浭阳书院,在县南街”,后经知县吴慎、沈赤然、王仲槐、许瀚均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并于清道光初年移至城东街。县里有识之士还建有私人书院,如曹钊创办的苹婆书院。光绪二十四年(年),邑人李秋野先生自日本留学回到丰润后,积极倡导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在原浭阳书院旧址开办了工艺局,既是工厂,又办教育,后来把商业学校与工艺局合并,命名为丰润县立职业学校,是为丰润职业教育之始。年,丰润师范创办。年左右,在城内又建立了北东区高级小学。年又建立了丰润第一所女子小学——初等女子小学堂。年,女子高等小学在城内建立。年,丰润县女子师范在城内建立。车轴山中学于年在城内创建,称丰润县预备中学,年迁到车轴山。丰润区第二中学(丰润县城关中学)始创于年,后移至城内后卫,年迁至城北。正是因为历朝历代对教育的重视,才使丰润文化昭彰,人文昌明,才有了后来的“南无锡,北丰润”之说。
清定都北京后,丰润城成为北京通往沈阳大御道上的必经之地。便利的交通,使丰润城内成为京东一个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这里市场繁荣,商贾云集,百业兴隆。据有关资料记载:城内四街上曾经有钱粮行、绸布庄、首饰楼、五金杂货店、药店、饭店、酒烧锅等大小店铺60多个。最多的是钱粮行,有26个,如东街的“福和号”、“天益成”,西街的“永升和”、“永盛兴”,南街的“复盛局”、“广盛兴”、“庆和隆”等都是较大的钱粮行;其次是绸布庄,如东街“长盛号”、南街“三义合”、“盛德堂”、“同合成”等都是较大的绸布庄,这些绸布庄除经销各种棉布外,还经销京、津以及苏、杭产的绫、罗、绸、缎;再就是饭庄、客栈,如西街的“裕盛轩”、北街的“金谷园”、“祥顺斋”、“永盛馆”、“仁合坊”等,本地及外地的富商、绅士纷纷前来用餐,他们的棋子烧饼、香油果子、烧麦等特色食品和菜肴颇受人们的喜爱。
便利的交通、繁华的经济也给城内的商业、手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据清光绪版《丰润县志·杂记》记载:“太原之胰闺阁珍为奇品,然色差亚,而除垢亦未净,未若丰胰之腻白滑泽……乃在邑所产之桃花碱,色香俱绝又适于用,此今日之玉龙骨也。”胰子,即香皂,城内的香皂因白腻滑润,色香俱佳,成艳容之妙品、闺阁之珍宝,并传至京师,成达官显贵和宫庭用品,被人称为“玉容宫胰”。而其用水磨竹、棕木、乌木、骨片、象牙等为扇骨,以绢、绫、宣纸等裱糊成扇面,以牛筋、锡铜为扇轴,经过精细加工制成的折扇也同样受到清王室的王公大臣及宫妃仕女的喜爱,还远销京师及东北等地。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还没有生产自行车的厂家,但城内大仓一个名叫马宝贵的人竟然创办了一家专门组装生产自行车的作坊——瑞祥车行。他生产的自行车,以坚固耐用、物美价廉而著称,并畅销于京、津、唐等地。与其同时期的杨兴浦创办的专门从事毛笔加工制作的“玉轩笔行”,生意也同样兴隆。
四、日新月异的现代古城
新中国建立后,城内进行了几次大的建设和改造。首先是周围的城墙被拆除。丰润县委、县人民政府等办公机构在箭厅建立,东街的实验小学、丰润广播电视台建立。到了“文化大革命”初期,文庙、关帝阁及铁人铁马、魁星楼等建筑被拆除。东街南面建成丰润县政府招待所、南街的百货商场、医院、县服装厂、位于北街的电机厂、后卫的丰润县城关中学、箭厅的西实验小学、广播电视台等一大批新兴的机构和单位。20世纪七八十年代,医院和东、西、南、北四街的集贸市场等一大批机构和单位逐渐迁移到城外重建。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城内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原文庙所在地建起了颇具规模的丰润宾馆,原关帝阁东侧建成了环境优美的街心公园。城内居委会原隶属于丰润镇,自年开始隶属于浭阳街道办事处,共有官学、大仓、后卫、箭厅、新建、光华、西河沿、粮库、兴南、燕丰(三里屯北)、新区、北河沿等12个片区、户、人。近年来,电机厂、丰润第二中学等厂企和机构陆续关停或迁址新建,栋栋豪华美观的住宅楼拔地而起。丰润宾馆、红楼宾馆、洪顺源、会芳园等饭店生意兴隆,医院、医院、唐人大药房、城关大药房更加方便城内居民。丰润城内自年开始实行奖学金制度,对本居委会内考入大学的学生每人奖励0元,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奖励元,对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发放元的补助。
年春,浭阳新城建设战役全面打响,城内的后卫、西河沿、新区等三个片区涉及到拆迁。在该居委会的领导下,涉拆片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的行动投入到浭阳新城建设中去,按时完成了拆迁任务。目前,官学、大仓、后卫、箭厅等片区的平改工程正在启动。
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丰润古城一定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专治男性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中医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