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开胶及琴板破裂怎么办?
提琴是由很多不同的部件胶合起来的。制琴师在一开始制琴时就没有要把琴做得牢不可破,这是因为日后还常常可能要把琴拆开调整所以提琴意外地开胶固然需要立刻修复,但也不是一个值得大惊小怪的问题。
提琴较容易开胶的地方,经常是在底面板的中缝、面板、底板与侧板的胶合处、弦枕、尾枕、指板等处。其中除了底面板的中央拼缝与底侧板之结合处需要比较坚的胶合,其它的地方在胶合时就预计日后还要重新打开,因此其胶合的牢固程度不需也不应太坚固。因天气潮湿或演奏者出汗较多而造成的开胶,就如衣服掉钮扣一样,是时有发生的小事。
如果制琴者用较新的木材来做琴,或者胶合时煮胶、用胶不当也是造成提琴开胶的原因所在。由于提琴开胶会严重影响音色,并且在乐器震动时间能发出令人不快的噪音;所以当有这种情况发生时,虽不用惊慌,但也要尽快交给专家处理,把琴重新黏合好。
比提琴开胶更严重的是琴板开裂。这主要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天气太干燥。过分干燥的空气会使琴面板强烈紧缩而爆裂。这种情况有时也会发生在倍大提琴及大提琴的侧板上。所以如要带琴到天气太干燥的地方去。一定别忘了在琴盒里放一些潮湿剂或放一个吸水潮湿管.从音孔插入琴内。第二种原因就是人为的损害。这包括不小心的碰坏及运输过程中的砸坏。小提琴的面板由于需要相当压力与张力的状态下还能充分震动,所以其厚度仅有2.5mm~4.5mm左右。事实上,十分脆弱的,所以琴板的破裂是经常会发生的事。现存的许多古旧名琴.大多都有破裂及修复过的痕迹,这也是不足为奇的。
其实不少新琴因有裂缝而打开修理后,声音变得更好的情况也是很普遍的。因为开裂的地方,往往就是琴体张力最大的地方,在打开修复再合回原处之后,其张力减弱了,因此声音也更纯熟了。琴板一有破裂,应尽快找有经验的技师立刻修理。琴的裂缝经巧妙的修补后是几乎看不出来的,而且也不会影响音色。
如果琴板的破裂发生在音杜或音粱的位置,这就一定要打开面板来修理。那么不光修理复杂又昂贵,而且乐器本身的价值也会受很大的影响。而且面板打开得多了,对乐器多少都会有些损害。如果裂缝出现在不太重要的部分,例如音孔的翼部、琴板的边缘—尽可能不要打开琴板来修理。另外,有些旧的裂痕,看来比较明显或难看,但如已经胶合得很牢固,则也不必要重新打开,这也是从另一角度来保护我们的乐器.
提琴油漆黏油或脱油怎么办?
提琴油漆是天下最难侍候的油漆。因为这不但在颜色、质感、透明度等等美观角度有高标准,而且在声学角度要能帮助乐器发音。所以提琴油漆的难度就特别高,学问也特别多提琴油漆的外观美感又有别于其它的油漆。它不需要如钢琴漆那样又厚又亮,由于许多古旧名琴的油漆都有脱油退色,布满岁月的斑驳花痕,而这种饱经风霜的残缺美感却最能打动提琴爱好者的心扉。故此,新琴如果有些小黏油或脱漆是一点点也不用去担心的。
再者,好的油漆(好的意是指对提琴声音有帮助)一般都比较娇嫩,即比较偏软、偏薄,比较难干透.所以在新琴的早期使用阶段,出现油漆的发黏、脱落现象是不足为奇的.并不一定要去修补。莫非很有经验更不要自行修补。因为每个制琴师的油漆配方都不尽相同,油漆越补越糟,难返原貌的事是时有发生的。如阁下执意定要修补,则最好交给原制作者或有经验的技师去处理我们也见过一些很有价值的旧琴被外行人洗掉油漆重新油得明亮无比、光可照人的可悲现象。那实际上就破坏了那乐器的全部价值,甚至是一种破坏文物的行为。
指板的注意要点有哪些?
指板是一个我们需要经常注意的部件。虽然它是由非常坚硬的乌木制成,但是长期的接触使用后,定会有相当的磨损。哪怕是一块全新的指板,在经过一个专业提琴师使用l年~2年后,就会有不少像弦槽似的坑坑洼洼…现在原本光滑的指板表面。这些细小的坑洼如不处理掉.就会在按弦时产生噪音。因此便需要把提琴交给专业的修琴帅将指板重新整理。经整修后的指板不但表面应恢复原来的光滑.而且要注意指板表面的弧度要精准,在指板的中部要有些许下凹,这样在能让琴弦在震动时有足够的空间,而不会触及指板产生杂音。
由于每个人的指力大小,汗水蚀损大小,拉琴时间的多寡不等,指板从全新到需要刮整的时间间隔也会因人而异。另外指板木料的质地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坚硬细密的好乌木料了。目前世界各地制琴师所使用的乌木大多都较为松软,这就更缩短了指板使用的寿命。指扳在经过几次整刮之后,就要重新更换,不然便会影响整个琴颈的厚度及演奏的正常感觉。
有关指板的另一个注意要点是:有扭曲变形的现象。特别是新琴,更要注意这点。不论是指板上翘或下凹,都会对乐器的演奏性能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前者会有杂音,后者会影响琴弦的张力与手感。假如你希望你的提琴永远处于最好的演奏状态,那么多留意指板的状态是非常值得的。
琴颈角度的注意要点有哪些?
琴颈的角度对提琴的音色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琴颈的角度决定了琴马的高度,琴马的高度又决定了琴弦有多少的压力压在琴体这个共鸣箱上。每一个不同的琴体共鸣箱都有它自己适当的承受力度,才能震得自由,震得充分。由于琴马的高度是根据琴颈包括指板的角度而决定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经常注意琴颈的角度。另外,这个角度又很易受气候及湿度的变化而影响,特别是对一些高弧度的琴及插颈不牢固的提琴。一般来讲,天气干燥,弧度就收缩。琴颈角度便向上抬高。反之,如天气潮湿,琴颈角度就会下降。
在琴码高度不变的情况下,琴颈角度高,指板便太接近琴弦,演奏时就会发出不应有的杂音。如琴颈角度太低,指板远离琴弦,造成按弦及演奏的困难。如琴码的高度是正确的,而又有上述情况出现.便需要做升高或降低指板的工序,升高指板的工作较易,可在琴颈缝或琴颈与指板间垫木,而降低指板的方法较难,如琴颈或指板的厚度足够,则刨低一点是最容易的方法.否则便要把琴颈重新安插.在重新安插了琴颈之后,要留意让琴颈的平面角度略带一些倾斜。小提琴的琴颈应该是左面略低于右面,而大提琴则正好相反。
关于琴颈长度与面板上部的比例:从面板的上部边缘到声孔缺口的距离与琴颈长度之比应当是3:2(小提琴与中提琴),大提琴则是7:3。
琴码的注意要点有哪些?
一般来讲,修削及安装得好的琴码是不需要时常替换的,而且琴码的年龄也与提琴一样是越老越好。但是由于四条琴弦的压力以及经常调音对琴马产生的前后扭力是长年累月地起着作用,它就很容易出现向前弯曲的现象。修削得偏薄的琴马当然就会比正常厚度的琴码更早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要延长琴码的寿命,在每次调音后,就要注意看看琴码是否有向前倾斜。如有,便用双手小心地把琴马向后扳正。而在琴码的弦槽上加上铅笔芯增加润滑度是很值得推荐的做法。方法很简单,用较软的铅笔在弦槽里来回划几下就行了。这可减轻琴马的前倾(特别是对大提琴)。
弯曲了的琴马可以用热的烙铁把它扳直,但这样处理过的琴马的力度毕竟不如原来。另外,由于提琴的第一弦(小提琴的E弦,中、大提琴的A弦)力度很大,琴弦又细,会割进琴码的顶端。所以专业技师大都会贴上一层薄羊皮以使第一弦不会太深地切入琴码。这也有利于保护琴码及延长其寿命。由于要保持琴码的正确位置及不向前弯曲,换弦时必须每一根弦一条一条地换,而不能将四条弦一起拆换。如发现琴马位置有变动或码身弯曲了,应找专业提琴修理者检查调整。
提琴音柱的注意要点有哪些?
当你将所有的琴弦都松掉时,音柱也随之而掉下来了。那么你就应该注意到,这音柱已经太短了。造成音柱偏短的原因可能是天气的湿度变化太大。天气太潮湿时,琴箱膨胀变大,音柱相应就显得短了。另一种原因是:那些较新的提琴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与四条弦的长久压力,这也极容易造成琴体的些微变形及音柱的缩短。这时找一位专业的技师做一条长度恰当的音柱以取代太短的音柱是绝对必要的。偏短的音柱对琴体的支撑不够有力,琴声便会发闷,乏力及感觉到缺乏底气。
注意检查右边音孔上翼部的位置,可以帮助发现音柱是否长短适度。上翼部向下凹了则是音柱短了;如是向上翘起,则是音柱偏长了。如不尽早更换不适度的音柱,很容易造成面板的弧度变形。这样一来麻烦就更大了。
一些小心谨慎的人士会在冬季及夏季换用不同长度的音柱,这并不是真正必要的。但是请有经验的专家,根据气候的变化对音柱的位置稍作调整却是需要的干万不要自以为是地随意敲动改变音柱的位置。音柱在琴内的正确长度、位置,以及其上下两端足否与琴的底面板内弧绝对吻合,它与低音梁的位置相互对称造成琴体振动的恰当与否?这些都是非常精巧细致的作,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手工技巧及经验。胡乱把音柱前后左右地扳动.很容易使得面板内部受损伤而不自知,日后要拆开面板在里面补木头才得不偿失呢!
提琴弦轴的注意要点有哪些?
装得好的弦轴应该是旋转自如的。一般地说,如果弦轴太紧.便应涂上一种专门用于调节弦轴润滑与松紧度的软蜡使它们容易旋转。如弦轴打滑,第一步可先用软蜡;如果用了软蜡还不行,可以再加上一些松香粉。假如这两种办法都不见效,就要查看弦轴的轴锥斜度是否完全与轴孔的斜度相吻合。查试的方法是:把弦轴轻轻塞进轴孔里(不能用力挤压进去),然后上下左右轻轻摇动;如果弦轴是完全吻合的,那就一点点都不会摇动。
总之,则说明弦轴与轴孔的吻合度有问题。这时就应该将琴交给专业人员重新校正。一般来讲,只要原本的轴孔不是太大,就算更换一套弦轴,或重新调整弦轴、轴孔的锥度都不是什么复杂的大问题。如果弦轴、轴孔的锥度不对,或原来的轴孔已经偏大,那就要对轴孔进行填洞重新开孔。这样的修理就较费时费事,修理费自然也可能贵一些。因此要注意,新琴的弦轴以不是太粗为宜,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四个弦轴互相之间的角度要准确(特别是大提琴)。四根弦之间应有适当的空间而不会互相碰线摩擦。再者,琴头的弦轴箱(匣)底部也要有足够的空间不会使琴弦挤压在一起。如有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琴弦的过早磨损与断弦。在上弦的时候,每条弦的最后几圈应该靠近弦槽的侧壁。
弓毛为何出现大量断落?多久需要换一次弓毛?
弓毛出现数条甚至十数条的断落,多数是由于弓毛上有极微小的虫子附着。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弓毛由马尾做的。由于马尾毛就如人类的毛发一样,由大量的蛋白质成份组成。这种小虫子专门吃蛋白质(马尾毛),因而将弓毛咬断。如有这种情况出现,我们首先应该把琴盒清理一下,然后买些樟脑丸放在琴盒内,将虫子杀死。这样便可杜绝弓毛大批断落的情况再发生。
多久更换一次弓毛?这要视乎琴弓的使用程度而定。人们可以在显微镜中看每根弓毛,就会看到每根马尾的表面都有很多倒刺。这些倒刺的作用是抓住松香微粒,使弓毛与琴弦摩擦时发出声音。这些倒刺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磨损消耗,弓毛摩擦发音的能力也就逐渐衰退,甚至打滑,所以我们要注意经常更换弓毛。一般来说,专业演奏者应该每三至五个月更换弓毛一次,而非专业人士最好也不要超过一年换一次弓毛。因为琴弓即使长期不拉,弓毛的质量亦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慢慢发黄及变脆而影响演奏质量。
有一些廉价的琴弓,其弓毛是用细尼龙线做的,外观与马尾做的并无太大差异:可是尼龙线丝上没有马尾所特有的细小倒刺,所以即使在这些尼龙丝上面擦很多松香,它们还是无法如真正的马尾那样勾挂住琴弦,使弦与琴正常地发音。这对初学者体会和掌握运弓时既有控制又有放松的感觉是很不利的。买东西时不能只考虑廉价,有时这反而会吃亏。
稿件来源于网络
本文观点不代表平台言论,仅供参考!欢迎参与讨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进入我们的网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