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勾连起种族文化与地域界限答案泥土

行政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hlw_0327/26623.html

陶艺家、表演者、城市规划师、社会活动家、大学教授……艺术家西斯特·盖茨(TheasterGates)有着多重身份。作为在中国内地的第一次亮相,三月在上海开幕的两个展览,Prada荣宅的“多宝阁”和油罐艺术中心“坏霓虹”让人期待。

“西斯特·盖茨:多宝阁”展览现场,Prada荣宅,上海,.03.11-05.23

摄影:AlessandroWang

盖茨最为大众熟知的项目是对建筑的改造。年,他在芝加哥南城的贫民社区买下一栋被弃建筑物,将其改造为文化艺术空间,成了唤醒社区的成功案例。年,他又将芝加哥一栋废弃银行改建成文化和社区中心。此次,同为老建筑的荣宅变身艺术现场,让人颇为期待。当我们看到一叠叠的日用瓷器置身窗边、桌台,黝黑的庞大陶罐立于屋中,以及一些外观上更像艺术装置的作品时,此刻的盖茨并不像一位激进的现实干预者,而更像是一场戏剧的导演,他化身访客、主人、幽影,在不同的场景(即房间),向人们娓娓道来关于身份、泥土、宗教的故事。

西斯特·盖茨摄影:DelfinoSistoLegnani

身份叙事

荣宅的房间是展览的“访客”篇章,也像是一间盖茨档案馆,陈列着他创作的重要元素,也是我们开启盖茨世界的钥匙。盖茨纷繁的身份和多样的创作,有着各异的面貌和气息,但都与他的身份、学术系统相关。

盖茨是非裔美国人,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学过陶艺,从事过城市规划,还专门去南非的开普顿学习宗教学。自创作之初,盖茨就一直致力于美国非裔的身份及文化建构的梳理和建设中(注:在油罐艺术中心“坏霓虹”展的“杜波依斯霓虹”系列作品与此母题有关)。盖茨系统收集有关美国黑人文化构建的事物,比如代表着刻板偏见的非洲面具、神像,代表阶层觉醒的出版物,以及代表美国黑人经济权利崛起的实体公司JPC(JohnsonPublishingCompany)。

“西斯特·盖茨:多宝阁”展览现场,Prada荣宅,上海,.03.11-05.23摄影:AlessandroWang

展览是盖茨进行身份叙事的重要方式,从年至今,他在全球已做了三次“黑人形象公司”(BlackImageCorporation)展览。这是一个有文献意义的展览,系统地呈现了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出现在公开出版物上的黑人形象。照片均出自为JPC的出版物:月刊《乌木》(Ebony)及《喷气机》(Jet)。这两本杂志是当时代表和讨论黑人文化的主要平台,为塑造非裔美国人的审美和文化语言做出了贡献。

关于美国黑人文化的收集物,如同精神切片一般镶嵌在盖茨的创作中,也是反复出现在盖茨展览的符号性作品。此次荣宅个展现场,除了“访客”部分有系统呈现外,在“主人”部分,也有与JPC相关的物质:来自其办公室的地毯,被艺术家制作成地毯“残余”,作为他其他艺术作品的底座。

“西斯特·盖茨:多宝阁”展览现场,Prada荣宅,上海,.03.11-05.23摄影:AlessandroWang

劳工、劳动(labour)也是盖茨作品的重要基因。父亲修房顶的沥青,成为材料,出现在作品中,如同血液一样流淌。砖块也是,这是搭建建筑体的基本模块,也是作为建筑工人的父亲每天都要触摸的。荣宅的“访客”现场,砖块整整齐齐的码在一辆木制的人力推车上(作品《黑砖人力车》),这是劳动场景的一瞥,是被静态化劳作。沥青、砖块这些材料在盖茨这里,不只是充当艺术品的“作品材料”,也继续承担着它们的原始功能:劳动材料。

“西斯特·盖茨:多宝阁”展览现场,Prada荣宅,上海,.03.11-05.23摄影:AlessandroWang

值得一提的是,盖茨在进行劳动叙事时并未停留在静态及符号层面,而是编入动态的经济关系及社会权利关系中。年,伦敦白立方画的个展“我的劳动就是我的抗议”(MyLaborIsMyProtest)中,艺术家将劳动生产与抗议活动两个维度编织在一起,创造性提出了“将劳动作为一种抗议形式”的主张(相较于罢工)。其中,JPC作为叙事对象,再次亮相,不仅作为黑人文化出版物的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一家专门为黑人服务的化妆品公司的所有者。而作为驱散民权运动(年芝加哥骚乱)的政府工具——消防车,车顶则被覆盖了沥青。沥青是防水材料,有对抗意味,也是盖茨父亲在年芝加哥骚乱事件中所从事的真实劳动行为:给屋顶浇沥青。

劳动也串起了盖茨对于废弃物的叙事。在荣宅两楼,牛仔布层层叠叠地安放在五芒星地砖上,这些布来自于艺术家穿旧的牛仔衣,废旧衣料被切割成十字形,意指十字架,阳光从窗户透过,照耀其上,呈现出圣洁静谧之光。除了废旧牛仔衣,领带、毛毯、地垫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也成为盖茨的叙事材料。年,洛杉矶的个展《衬衫和斗篷的线条画》(LineDrawingforShirtandCloa)中,盖茨用这些废弃物打造了一个极具工业美感的空间,戏仿奢侈品零售店,讥讽奢侈品如今成了工作(work)的代名词。

“西斯特·盖茨:多宝阁”展览现场,Prada荣宅,上海,.03.11-05.23摄影:AlessandroWang

土的修辞学

荣宅一层的日光室,仿佛一个陶器的盛典,聚集着多件陶瓷制品,这些有着寻常器具外观的器物,堆砌于窗边、桌面的陶器有一个庞大的名字《文献》,自此,陶器与文字一样,成了记录历史、文明的编码。“我想要进行一次对话。不仅是希腊与非洲之间,也是亚洲与非洲,美洲与亚洲之间的对话。陶器,就像一个国际机场。”

“西斯特·盖茨:多宝阁”展览现场,Prada荣宅,上海,.03.11-05.23摄影:AlessandroWang

盖茨一再对陶瓷做着语言学上的拆解,意义的叠加。从陶器到土,从语义到隐喻。“研究粘土帮助我了解丑陋的东西,泥泞的东西,或未成形的东西都在等着合适的人来处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许粘土成为了一个隐喻,帮助我理解世界的其余部分,也许它对我来说是一个谚语。”

“德语中表示壶或陶器的那个词Ding,意思是‘聚拢’。当你有了陶器,你就可以把人聚集到一起。一个大容器的价值在于,它可以储存人们日常需要的,用于饮用、食用、发酵的东西。你有了这些东西,就可以招待别人。所以,我认为这些材料的日用性肯定存在某种联系。”

“西斯特·盖茨:多宝阁”展览现场,Prada荣宅,上海,.03.11-05.23摄影:AlessandroWang

陶器,可以从一坨无形的土通过陶艺师的手变成各种形状,“我们也逐渐学着去塑造我们的世界”,这是打通盖茨从陶艺家到社会活动家的渠道。

在对自己的身份追溯中,盖茨找到了一个突破种族、文化、地域界限的介质,一个最大公约数:土。盖茨曾在年威斯敏斯特大学国际会议发表关于陶艺的演讲时谈及“土”。盖茨的祖父在美国南方拥有大片土地,土地一代代传承。“农民”身份让盖茨重新反省与土地、劳作的关系。推翻“陶器”作为装饰品的中产阶级属性,回归到日常,回归到远古(作为占卜、祭祀的器物),回归到泥土。

“西斯特·盖茨:多宝阁”展览现场,Prada荣宅,上海,.03.11-05.23摄影:AlessandroWang

艺术于盖茨,就是一种如泥土般的存在,是最根基的信仰,是可以打破种族、阶层的壁垒的。年,在TED演讲现场,盖茨在贫民区空间改造,迎来了全体观众的起立致敬。演讲完毕,主持人提问:“你对美和艺术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理由,但也有些人会质疑,认为应当把有限资金用在提升弱势群体的基础服务上。你如何对抗或这种观点?”

“西斯特·盖茨:坏霓虹”展览现场,油罐艺术中心,上海,.03.19-08.29

盖茨说,“我认为,美就是一种基础服务。”

文丨Panli

大家还在读??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汪涛: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会停止,博物馆在后疫情时代更加重要

《Artnet艺术市场情报》春季版发布,疫情后市场前景如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gn/15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