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党员故事坚守在边境民族村寨的l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

万众一心,开拓进取,

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番茂忠,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年4月担任保山市龙陵县木城乡乌木寨村委会副主任,履职以来,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5年村级年末考核为优秀,并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被群众选举为村委会主任,成为坚守在边境民族村寨的“扶贫官”。他所扎根的保山市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乌木寨村位于云南西部边陲,与缅甸隔怒江相望,有17个村民小组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数的54.2%,是龙陵县重点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现有贫困人口户人,全村贫困群众在他的带领下,彻底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面貌,一跃成为全县闻名的教育扶贫先行村、党建引领示范村、产业脱贫致富村。

扶贫帮困的“好亲戚”

“宁可苦干部,绝不可苦群众。”这是番主任记在自己笔记本上的一句话。杨尚华是当地老实巴交的贫困户,今年38岁,由于需要照顾患有严重癫痫病的母亲,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农活。母亲杨金焕癫痫时常发作,一发作起来就突然倒地不起,口吐白沫。杨金焕抓药治病可没少花钱,加之收入又少,家庭非常困难。番茂忠为杨金焕办理了低保手续,每年还向县、乡有关部门争取到不低于元的帮扶资金。每年过年,番主任都会为杨金焕家送去个、的。“番主任不是村官,是我们家的恩人,番主任对我可真是比亲人还要亲啊。”谈到番茂忠,杨尚华满含深情地说。番茂忠看到村里的特困户曹旧发没有房子就把曹旧发家的事当成了自家的事,帮他请好了工匠按“包工不包料”准备开工。同时,县城、集镇、村里来回跑,到处打听建筑材料价格,为曹旧发家尽量节省开支。最后,终于以最划算的价钱把建房的材料用车拖了回来。年底,一座两层的崭新楼房落成,曹旧发一家人围着番主任,拉着他的手不放,个个饱含热泪,有说不完的感激。

脱贫攻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者”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番主任认为:“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于是他坚持用自己积极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村组干部带好头、示好范,并通过设岗定则党员带路和在重点脱贫产业和重点脱贫项目工作中成立临时党支部,把党组织活动的重点与群众脱贫攻坚联系起来,形成领域宽、覆盖广、带动强的产业党建工作格局,实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目前,乌木寨村已按1+1或1+x形式,让先富党员、技能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余对,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贫困户“面对面”的扶持。同时以党支部为平台,以党员日为载体,在认真分析支部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支部+产业”等方式组织支部创新产业发展路子,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并积极的向上级部门申请产业扶持。如马鹿塘、大坪子党支部抓住植被覆盖率较高、山花盛开、蜂蜜纯正,深受外界青睐的优势,通过党员和种养大户带头发展蜜蜂养殖。目前,马鹿塘和大坪子党支部在各级的支持帮助下,已养殖蜜蜂余巢,为群众创收20余万元,同时已申请并获批中央财政扶贫资金40户、每户5巢,共计32万元的蜜蜂养殖资金扶持。

教育脱贫一批的“先行者”

番主任经常和村民说“我们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为此,番主任通过由党员带头,发动所有村民捐资,同时积极向上级单位和爱心人士募集教育基金,在全县率先成立了村级教育基金会——“乌木寨村教育基金会”,并通过教育基金会帮助全村所有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学生,给予他们最坚强的教育保障,同时向贫困大学生发放无息贷款,进而全面解决乌木寨村贫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就学难。目前乌木寨村教育基金会已筹措资金11余万元,帮扶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33人、高中阶段贫困学生41人、大学阶段贫困学生12人,共支出教育资金7.58万元,番主任用党员先行先试的的优良作风奋力贯彻落实着国家关于“教育脱贫一批”的脱贫攻坚战略部署。

基础设施建设的“顶梁柱”

“过去,我们出行晴天灰满身,雨天满身泥。你看这条路,就是脱贫路,多舒服,既平整又干净。”乌木寨村马鹿塘小组长胡志贵高兴地说。这是乌木寨村基础事实建设路上最真实的写照。乌木寨村作为一个遥远而偏僻的少数民族村寨,道路晴通雨阻几十年,曾是乌木寨村百姓出行经常碰到的尴尬事。为帮助村民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难题”,番主任组织村民募捐、投工投劳以及反复到上级部门要政策、要项目、要支持。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乌木寨村全村公路通车里程.7公里,全村17个村民小组中有16个相继实施过新农村建设项目,成为全县入组道路硬化率最高、新农村建设项目最多的村。

产业脱贫的引路人

乌木寨村曾是一个产业极其落后的村子,农民群众延续着刀耕火种的传统耕作方式。老产业逐步衰落,新兴产业瓶颈重重,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番主任。探索乌木寨村产业脱贫之路,番主任一直在路上。经过反复摸索后,他坚持“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模式,打造了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条。番主任组织了由养殖大户李红带头,成立生猪养殖合作社,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社员,合作社确定猪种、提供养殖技术培训、疾病防疫和拓展市场,农户按统一的养殖标准养殖,向合作社提供猪仔或成品猪,形成“合作社+养殖大户+农户”模式。目前,龙陵李红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带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同时番主任为打通产业增收致富最后一公里,带领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走出去洽谈合作项目,现已和德宏黄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悦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红豪养殖公司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引领群众发展葛根、生态鸡、蜂蜜、生猪等种养殖产业,全面开启了“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

重拾贫困户生活信心的“代言人”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番茂忠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该村乌木寨组的贫困户罗才发,其父亲年龄偏大且患有高血压,母亲双目失明,无劳动力妻子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一个9岁的孩子在小学读书,家里的住房也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身”,对于他来说,上有患病的老人,下有就学儿童,压的他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罗才发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番茂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如果解决不好,罗才发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他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罗才发家帮助照顾双目失明的母亲,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给孩子购买学习用品,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帮助罗才发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1.72万元和并帮助申请低息贷款5万元,建起来二层的新楼房,还介绍罗才发到建筑公司打工,现在罗才发在建筑公司每月余元,比番主任的工资整整高了一倍,罗才发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预计年内就能脱贫。

“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是番茂忠8年来坚守边境民族村寨的动力源泉。然而脱贫攻坚仍然是乌木寨村今后一段时期内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相信,番茂忠这一名朴实又务实的村委会主任,将继续在乌木寨这片热土上,以他强烈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继写乌木寨村脱贫摘帽、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杨志存供稿

免责申明

部分内容(文字、图片、音乐)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视频的)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木城乡人民政府:由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人民政府主办,第一时间发布我乡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是了解木城的重要窗口。

投稿邮箱:mcxzhb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gn/15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