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很多国外的传教士和探险家来到中国及周边地区探险传教,他们用画笔和照相,记录了很多当时的情形,这些论著中与中国相关的插图,真是太有历史价值了!
(武举骑射)
武举分成三场考试举行,第一场测试马上箭法﹐驰马三趟﹐发箭九枝﹐三箭中靶为合格,合格者方得参加第二场,之后第二场考步射、技勇,第三场考笔试。
(清朝的考场)
本图为清代南京的考场,一围分为东文场与西文场,两旁一间一间的称为号舍,按千字文字排次,考生进入后,考期完结前不得离开,吃、喝、睡都得在号舍内。
两幅图出处:《PratiquedesexamenslittérairesenChine,》作者Zi,étienne年在上海以法文出版了本书,内容探讨中国的科举制度,是西方传教士对清代科举的最早专著,而著书之时还是科举时代,故书中对于当时科举的各个环节都有十分细致准确的描述。
(铜钱放进死者口中)
这张图是在讲解中国古有将铜钱放进先人口中的习俗,不过,怎么好像有种殭尸片的氛围?
出处:《RecherchessurlessuperstitionsenChine》本书为一本西方研究中国民间风俗与信仰的重要著作,作者Doré,Henri是耶稣会的神父,他在中国安徽30余年,搜集了丰富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并花了十余年整理,完成了这本中国民间信仰与风俗的百科全书式画卷。
(兵器与驾具)
本图以图解方式向西方说明了中国周代的兵器与驾具,可以看到戈、矛、夷矛等兵器与环、靷等驾具的样貌。
出处:《LiKi》礼记译者SéraphinCouvreur神父是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也是耶稣会成员,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献县的天主教堂,与EmmanuelEdouardChavannes(-)、JamesLegge(-)并称近代汉籍欧译三大家。本书即为其翻译的五经之一《礼记》,书中不但有解说,还有许多图解。
(浑天仪)
浑天仪,又称「浑象」,是古代根据浑天说用来演示天体在天球上运动及测量黄赤道坐标差的仪器,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用以演示天体运动。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的石申、甘德最早制作出浑象。
出处:《ChouKing》书经译者SéraphinCouvreur神父,本书即为其翻译的五经之一《书经》(又称:尚书),书中不但有解说,还有许多图解。
(洪门天地会五大房组织)
天地会可不只有「反清复明」或是「清明、重阳」而已喔~本图列出了天地会的五大房组织,根据一些研究还指出天地会即是八卦教,善用八卦九宫五行。本图中有「靝赤气因气昏气乌气及气争气霡霖霜雾雨根霏」等字样,是曾经天地会以红布一块,上载这些字样作为入会凭据。
出处:《HistoiredesrelationsdelaChineaveclespuissancesoccidentales,-》作者HenriCordier(~)是法国著名汉学家,曾旅居中国上海(~),回国后任巴黎东方语言学院教授,是亚洲学会会员、皇家学会荣誉会员和法兰西学院会员,是重要的东方学刊物《通报》杂志的创办人,被认为是西方汉学家中最伟大的先驱者之一,一生著述甚丰,本书则记载-年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
(中国仕女与西方仕女)
这两个仕女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种族,不过是否有许多地方神似呢?一直以艺术、文化著称的法国,看来也是很能从其他国家去取得养分的。
出处:《LaChineenFranceauXVIIIesiècle》为法国汉学家HenriCordier所著,第一本关于中国对十八世纪法国文化及艺术影响程度的著作,主要聚焦在瓷器、地毯、园艺、绘画。书中有十六张效果极佳的照片,甚至有好几张是彩色的。这本书对后来类似与相关的研究影响甚巨。
?????????
?????????(中医人体图)
这个人体图的比例与相较于我们现在在中医诊所看到的实在是比较不具写实风格,不但头很大,手的比例也很惊人,凸腹加上那莲花指...简直有点喜感,不过在当时可是将中医引入西方世界,很认真的图喔~
出处:《SpecimenMedicinaeSinicae》作者A.ClegerdeCassel是一个荷兰的外科医生,于年出版本书,书中附有木刻插图幅,铜版图30幅,促进了中医药学在欧洲广为流传。
(古楼兰汉文书)
在残破的纸上可以看到「楼兰」一词,年,来自瑞典的探险家SvenHedin到中国新疆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活动时,随行向导不慎遗忘了一把铁铲在营地,为了寻回铁铲,偶然迷失在沙漠中,没想到意外发现了沈睡多年的古楼兰城。
出处:《DiechinesischenHandschriften-undsonstigenKleinfundeSvenHedinsinLou-lan》瑞典的探险家SvenHedin将其中亚之行所获得的汉文文书,悉数交给德国的汉学家KarlHimly进行整理工作,因Himly去世,转由作者AugustConrandy接手,经过十数年的整理,年研究成果方出版于本书之中。
(墓室石刻)
这样一排一排的小人形,让人联想到古埃及的墓室壁画,不过墓室壁画不是古埃及人的专属,中国两汉也有许多墓室壁画,特色是石刻画,而画像石是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
出处:《LasculpturesurpierreenChineautempsdesdeuxdynastiesHan》作者Emmanuel-EdouardChavannes(-),中文名「沙畹」,是学术界公认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中国学大师,公认的「欧洲汉学泰斗」。同时他也是世界上最早整理研究敦煌与新疆文物的学者之一,被视为法国敦煌学研究的先驱者,本书是其对两汉石刻的研究。
(汤若望)
汤若望(JohannAdamSchallvonBell,年-年),字道未,神圣罗马帝国科隆(今属德国)人,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传教士,明神宗时来华传教,在中国生活47年,中国明末清初官员,任职于钦天监,在明清朝廷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贡献。
出处:《Chinamonumentis…illustrata》作者AthanasiusKircher(-)是欧洲17世纪著名的学者与耶稣会士。他兴趣广泛,知识广博,仅用拉丁文出的著作就有40多部。本书分6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碑;第二部分介绍的是传教士在中国各地的旅行;第三部分介绍了中国及亚洲各地的宗教信仰,在这里他向欧洲的读者介绍了中国的儒、释、道三种教派;第四部分是介绍传教士们在中国各地所见到的各种人文与自然的奇异的事物;第五部分向人们展示中国的庙宇、桥梁、城墙等建筑物;第六部分介绍中国的文字。本书拉丁文版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产生广大回响,第二年就出了荷兰文版,年出版了法文版,内容更被许多书籍广泛采用。
虽然是地图,但这张很不一样,这是张纯粹比喻式的地图,作者将亚洲比喻为一只飞马,土耳其和亚美尼亚是头部,而斯基提亚和鞑靼形成牠的翅膀,前肢是阿拉伯后肢则是是印度和马来半岛,反映出身在16世纪的作者的某种世界观。
出处:《AsiaSecundaParsTerraeinFormaPegasir》作者HeinrichBünting是个新教牧师和神学家,年出版了木刻地图,其中含3张比喻式地图,《AsiaSecundaParsTerraeinFormaPegasir》即为其一
〈李鸿章寿宴的席位布置图〉
席位布置图通常在宴席过后就功成身退,鲜少被保留,但若有保留下来,多年后其实可以从中一窥当时许多的人物关系,本图为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五)李鸿章的70大寿的席位图,当时这场寿宴不仅是一件社交大事,也是一件政治大事,有80名外宾及中国官员们出席,从位置图可以看到那时候中国外交关系中重要人物们的名字。
出处:《CelebrationoftheSeventiethBirthdayofLiHung-Chang》本书详尽地记录了李鸿章的70大寿的细节,此外,本书还用一篇长长的纪念文章,回顾了李鸿章在过去的30年中为大清国改革开放做出的贡献,虽然是为庆典而写的应景之作,作者却对李鸿章进行了十分到位、深刻的分析。
(纸风筝)
这张图乍看之下还以为在卖什么奇怪的动物,原来是卖纸风筝的,只是当时风筝的造型有些似乎蛮奇特的。
出处:《LaChineenminiature》本书作者为Jean-BaptisteJosephBreton出版资料来自法国耶稣会神父M.Bertin收藏的大量中国各种事物的文字描述或绘画。对中国的手工行业、能工巧匠及工具行头等作了大量描绘。本书法文版出版后,英国人翻译引进,于年也出了英文版。
(新疆发现的佉卢文书)
佉卢文(Kharo??hī,意为「驴唇」),又名犍陀罗文,是一种古代文字,通用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最早发现的佉卢文可追溯至公元前年,至公元3世纪时就已逐渐消失,但在丝绸之路各地仍被使用,可能一直到7世纪才彻底被遗弃,20世纪初在新疆发现的这批文书里,有丰富的佛教、佛经数据。
出处:《KharostiinscriptionsdiscoveredbySirAurelSteininChineseTurkestan》作者MarcAurelStein(-)为著名的英国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曾先后四次到新疆考察。在前三次考察(-,-,-)中约发现佉卢文简牍近千件。这批资料经A.M.Boyer、E.J.Rapson、Senart和Nob1e整理研究后,集中转写成本书。年10月,81岁高龄的作者在阿富汗进行探险考古时,因着凉发展为支气管炎,最后因中风而过世于考察的路上。
(北京平原及周边高地)
这张图可以看出北京附近的山等等地形,北京城与附近的地名也都清楚的呈现,和许多古地图相较,已经很接近现代的地图。
出处:《DiePekingerEbeneunddasbenachbarteGebirgsland》作者E.Bretschneider(-),-到俄驻北京公使馆当医生,在北京学习汉语,并阅读了大量汉文献,利用第一手材料研究中国历史、地理与植物,他还是巴黎地理学会通讯会员,获得过各种奖项,包括法国儒莲奖及俄国皇家地理学会金质奖。这本书即是其在北京附近研究地理后所出版的。
(16世纪的中国地图)
本图的上方指向西,中国的外形与实际差异颇大,沿海有两个较大的三角形河口湾,似乎是指长江口和珠江口。C.deLinmpo(宁波)以南的海岸线与实际差别很大,应是当时西方人对中国内陆的认识不足所致。岛屿部分则有Bornco(婆罗洲)、LasPhilippinas(菲律宾)及菲律宾右方的LequcioParua(小琉球)、Fermosa(中国台湾)、IaPan(日本),其正确性相对较内陆高出许多,足见当时欧洲人对沿海比内陆了解得多。
出处:《Theatrumprincipiumorbisuniversi》作者GiovanniBotero(-),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牧师、外交家与诗人,本书以拉丁文出版,收录当时世界各地的地图,本幅中国地图首见于年,是年以降七十年间欧洲「标准的」中国地图。(18世纪的福建与台湾地图)
清朝时并未派人到东部测绘,所以画出来是半个台湾岛,特别之处在于,比起现在台湾许多地图,那时对澎湖的信息还详尽许多。
出处:《NouvelatlasdelaChine,delaTartariechinoise,etduThibet》本书堪称18世纪欧洲最完整详尽的中国地图集,是由参与测绘康熙年间《皇舆全览图》的Xavier-EhrenbertFridelli将《皇舆全览图》与数据寄给法国著名宫廷绘图师JeanBaptisteBourgignonDAnville,也就是本地图集作者所绘制。
(在UrtynObo采集年轻的鸢)
年代,探险家Andrews在UrtynObo(今内蒙古一带)险恶的的环境,做自然生态采集研究画面的样子,这趟行程他原本希望在蒙古发现一些人类起源的痕迹。虽未得尝所愿,不过他还是发现了珍贵的恐龙骨头。
出处:《TheNewConquestofCentralAsia》作者美国探险家、博物学家RoyChapmanAndrews(-),在年代数度前往中国蒙古、戈壁地区做探险研究,后来发现了雷犀等重要化石,这本书即记载作者在蒙古等中亚地区探险的历程。
(麒麟口吐玉书)
据传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书」,书上写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影响到中国后来认为麒麟会给人们带来儿子,使家族兴旺,因此有麒麟送子之说,也把杰出的儿童称为「麟儿」。
出处:《Abre?ge?historiquedesprincipauxtraitsdelaviedeConfucius,ce?le?brephilosophechinois》作者JeanJosephMarieAmiot(~),字若瑟,中文名:王若瑟,是一位法国汉学家,也是把《孙子兵法》介绍到欧洲的第一人,入华耶稣会士中最后一位大汉学家,致力于向欧洲介绍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化、科学,这本书即是向欧洲介绍孔子的一本传记。
?(中国的乐器图解)
以写实的画法画出中国乐器的样貌向西方介绍中国乐器,还用a,b,c,d...等符号标志,似乎有点音乐教科书的既视感。
出处:《MémoiresurlamusiquedesChinois》JeanJosephMarieAmiot(~),字若瑟,中文名:王若瑟,是一位法国汉学家,也是把《孙子兵法》介绍到欧洲的第一人,入华耶稣会士中最后一位大汉学家,致力于向欧洲介绍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化、科学,这本书即是向欧洲介绍中国的各种乐器,是最早以外文撰写的中国音乐著作,以尊重中国文化的态度客观积极地介绍和评价中国音乐,为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一直被西方学者当作研究中国音乐的重要参考。
(已婚妇女的头饰)
图中是喀尔喀已婚妇女的头饰,呈往下的山羊角状,下接假发辫,整体还会嵌上珊瑚等作为装饰。往下的山羊角和动漫人物的双马尾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出处:《AcrossMongolianPlains》作者RoyChapmanAndrews(-)是美国探险家、博物学家,曾任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他以20世纪初对中国、蒙古等地的科考探险而知名,从中他得到了许多重要发现,包括首次发现了恐龙蛋化石。有传说是印第安纳琼斯这个角色的原型,这本书是记载其在蒙古的见闻。
?(西部鞑靼)
中国鞑靼在清代时为一个地理区域,本地图描绘了西部鞑靼,包括一部分西伯利亚、蒙古戈壁和中国北部的一部分,图中可以清楚看到长城、山脉的分布,而地图的中间则被一片沙漠所占据。
出处:《CarteDeLaTartarieOccidentale》作者Jacques-NicolasBellin(-)是一个法国海道测量、地理学家,出生在巴黎,在18岁时即被任命为法国海军海道测量(首席制图),一生制作了很多地图,而他的地图的高水平、做工和准确性,使得他的制图在当时的法国与欧洲居主导性地位。
(中国的神台)
看得出来是中国的庙宇,但外国人笔下的观音菩萨,神韵似乎相当的不同呢!
出处:《China:inaseriesofviews,displayingthescenery,architecture,andsocialhabits,ofthatancientempire》这本图集初版于年,原书分为4册,每册收有雕版画30幅左右,全书插图余幅,两个作者分别为ThomasAllom(-)是个建筑师,也是个插图画家。GeorgeNewenhamWright(?-)是个作家和圣公会牧师,作品主要是一些人文地理和历史题材的通俗读物。这两个人都没有到过中国,却靠着二手材料,连手打造了这样一本介绍中国风土民情的大型画册。
(经过中国的村庄)
这可不是小镇运货赶集喔!照片为20世纪初的长途驾驶比赛一景,年有一场路程约16,公里的长途驾车比赛,起点是当时处于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北京,终点为法国巴黎,多年前的汽车和路面都远不如现代,甚至汽车所用的汽油须先由骆驼载运到途中补给。这种情况下仍有车队穿过了戈壁沙漠等艰困的环境跑完全程,比赛最后由意大利七公升队花了62天行程赢得第一名。
出处:《PekintoParis》《PekintoParis》是在来年()由赛时随行的记者LuigiBarzini爵士所出版,书内佐以数百张照片记录了比赛过程。
(神秘的飞来剪)
本图为南京冶城(朝天宫)的飞来剪,为一个剪形铁器,重千斤以上,传说是从天外飞来的。关于飞来剪的功能和作用,至今仍众说纷纭,作者则依据中国的文化提出说法,认为是「魇胜镇物,起稳定用的基座」。
出处:《LacroixetSwastikaenChine》本书作者为法国传教士L.Gaillard,本书年在上海出版,内容主要在讨论中国的卍字和经常与其一同连用的十字,兼及一些有关的议题,如:铁十字与飞来剪。
(斑头鸺鹠,AtheneWhiteleyi)
猫头鹰在中国被称为「夜猫子」,被视为昼伏夜出,阴森恐怖的动物,不过在西方,猫头鹰可是阿西娜女神的神鸟,是睿智的象征,东西方的观点迥异,不过,这只自然学家笔下的猫头鹰,学名:(Glaucidiumcuculoides)斑头鸺鹠,应该算是写实风格吧!
出处:《LesoiseauxdelaChine》法国自然学家JeanPierreArmandDavid(-)是鸟类的爱好者,他同时也是一位神父和传教士,在年旅行到中国,对浙江莫干山一带的鸟类及其活动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于年出版了《LesOiseauxdelaChine》一书,书中详细收录了中国东南部各种鸟类信息及插图。此外,David神父在自然学界还有许多斐然的成绩,除了发现PèreDavid鹿(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一新品种之外,他还是第一位研究中国大熊猫的西方人。
(上海)
19世纪末的上海,虽然当时上海已经因五口通商而开埠,但天际线和如今中国最大的城市的模样仍相去甚远。
出处:《Leschinoischezeux》年出版的《Leschinoischezeux》,作者莫伯理神父(Jean-BaptisteAubry,-)是法国人,年被派驻到中国贵州,38岁时在中国病逝,这本书为作者的书信集,记录了作者所见当时中国的状况。
(吸食鸦片的中国人)
这......难道是传说中的东亚病夫?看来可能需要霍元甲、陈真来拯救一下的样子,不过即使在现代,滥用药物的人模样也不会好看太多,所以说,千万别滥用药物呀!
出处:《AcrossAsiaonaBicycle》《AcrossAsiaonaBicycle》纪录了两个美国学生骑着脚踏车,从伊斯坦堡经过伊朗、中亚各地到中国北京的旅程,骑脚踏车长途旅游即便是现在也只有少数人在做,在年代,骑着脚踏车在陌生的东方古国探索,真可算是创举了,所谓东方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改变了许多,当时中国还几乎见不到脚踏车呢!这本书就这么保存了许多在改变前的东方传统世界景象。
〈中国步兵〉
中国大部分的军队服饰是沉重而不便于活动的,这身帽子上还有耳朵的条纹装,因为其外型,由传教士定名为「战争之虎」,是其中比较便利于军队行动的。士兵们配戴做工粗糙的弯刀,和以柳条精细编制的盾牌,盾牌上饰有神兽的脸,(作者认为上面的图饰像是梅杜莎,应该是想要有类似让观看者石化的效果)。
出处:《中国服饰》TheCostumeofChina:illustratedinforty-eightcolouredengravings,withdescriptions.
(孔子墓的碑)
(现在的孔子墓)
在清朝所拍摄的孔子墓碑文照,此碑曾在文革时被毁,年重建,照片留下了以前古碑的样子,照片中的仁兄也和这张照片一起留在历史中供人瞻仰,难道这就是大家最近疯拍女王头的原因吗?
出处:《themakersofCathay》在20世纪初西方国家借着近代文明科技进入其眼中神秘的东方之际,许多人已经到了中国,对中国的事物、特别的风俗等做出了纪录,但只靠这些不足以帮助人们了解一个文明的形成。在西方,谈到亚历山大、凯萨大帝几乎是无人不晓,它们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深为人所知的,而对于拥有悠长历史的中国,当时西方所出版的历史书籍都太过厚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C.WilfirdAllan整理了许多西方著作,出版了这本《themakersofCathay》,向西方国家介绍孔子、孟子、唐太宗、康熙、乾隆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