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咏唱

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index.html

一、园林

《项脊轩志》里印象最深的一段,乃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已”。其实当年读到这段话时,我从未在现实生活中见过枇杷树,也没有尝过枇杷果,在北方几乎难寻它的踪影。此次苏州之行,却时时能在园隅看见枇杷,又值结果的时节,椭圆形绿叶衬着饱满的黄果子,熟透的果子落得满地都是。眼前之景使我意识到自己已步入那个古文人题咏甚多的苏州。

回望过去,李白游览越王勾践建造的姑苏台时,曾作诗曰:“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白居易登阊门远眺,曰:“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以及晚年长居苏州的龚自珍,曰:“凤泊鸾飘别有愁,三生花草梦苏州。儿家门巷斜阳改,输与船娘住虎丘。”过去的苏州对我而言,不具备实像,只是存在于故纸中一座阜盛风雅之城,或是那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唯有抵达这里,探入它的内部,才算真正目睹这座被历史岁月构筑的古城。

纪录片《长城之内是花园》里有一段优美的解说词:“自秦始皇建造了长城,中国就是围墙内的一个大花园。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人从未停止造园。园林的起源来自“蓬莱”,再到文人的“桃花源”,梦想曲曲折折蜿蜒至今,中国人始终追求的是最佳人居环境和园林里的生活方式。园林,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物心转换之间,文明、梦想、且行且歌的生活,都高度凝练在咫尺山水中。”或许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段被封印的对于园林的记忆。为何会对苏州园林产生一种天然的向往?大概是它吻合我脑海里的关于旧日故土的记忆,可以激发起我为数不多的几分乡愁。如若蕉荫与兰影,葫芦形状的月门,奇峭的湖石假山,曲折的游廊。这些要素构建出一座模糊的园林形象,迨要更多的细节使之鲜明立体起来。

游览的这日,遇到极大的雨,流水琮琤,雨幕迷朦,以致游人显得匆匆,仿佛灰色的影子在其中飞快穿行,唯有园林的景观是静止清明的。眼睛根本看不到人群,只会被景致吸引。冒着大雨,分别逛了宋代的沧浪亭,明代的拙政园,元代的狮子林,却仍觉得不够看,如果时间充裕,最好可以逛尽。

沧浪亭因地制宜,临古河葑溪而建,入口处能够看见一带被草木掩映的亭台水榭。门口石碑上的“沧浪亭”三字出于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征明之手。沧浪一词取自《楚辞渔父》之中的“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后人将之称为《渔父歌》。渔父的形象成为古代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隐士”符号。沧浪亭的建造者以“沧浪”建园,以“渔父”自居,可见他内心的取舍乃与陶潜林浦阮籍嵇康之流的追求相仿。甚至可以说,苏州私家园林的起源与这种思想有着深厚的联系。如果说平江路展示了古时枕河而居的苏州平民的生活方式,那么园林无疑是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把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品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一种物化展现。

私家园林都有一个共性,便是闹中取静,大隐隐于市。门脸不显眼,高高的粉墙之内却是别有洞天,幽深难辨。走进拙政园,入目是一片葱郁的草木和一池开满莲花的荷塘。雨越下越大,园子越走越深。沿着游廊、石桥、厅阁、水廊、亭台一路蜿蜒而下,确实称得上是一步一景,每个视角都各有差别。除去建筑、湖石之美,令人无法忽略的,还有树干上附着的青苔,河水里漂浮的荇草,漏窗下的一丛芭蕉,月门外的一株枇杷,皆是疏密有致,雅致相宜。古人习惯寄情于草木,以草木自喻。这些细微之处的巧妙安排,使园林之美更富层次和佳趣。

出了拙政园,对面就是狮子林。进入狮子林,满目被各种石头堆叠而成的假山填满,厅堂里亦展出着各类奇石。漫步其间,如穿梭在石头的世界。石头在园林造诣中寓意山川,池塘寓意湖海,将山川湖海囊于一园成为东方审美的一种极致体现。曹雪芹曾在描写蘅芜苑环境时,这样写道: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可见石头在园林建造和古典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宋徽宗当年为建艮岳,派人从太湖取石千里迢迢送往开封,后因靖康之耻才就此搁置,这些运送途中的湖石被散落于各地。太湖石以“皱、漏、瘦、透”而闻名,可做假山观赏。晚明造园家文震亭曾在《长物志》中介绍太湖石时,如此说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为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在山上者名旱石,枯而不润,赝作弹窝,若历年岁久。斧痕已尽,亦为雅观。吴中所尚假山,皆用此石。观望这些假山,总会想起它们在徐扬笔下的姿态。这位出生于苏州的清代画家,在描绘故土时,可从一笔一画间看见他倾注其中的情感。

时至今日,人们为了复原旧时之景,尝试通过诗词、文物、遗迹、电影等种种方式,然而园林的存在却提供了可以完全沉浸其中的真实体验,它仍然富有生命力。这是它最难得的珍贵之处。

二、雅居

苏州博物馆内,有一座文征明植紫藤院,里面栽种的紫藤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紫藤老干盘根,形同虬龙。花期时,璎珞累垂,紫英缤纷。而在苏博的新馆内,也有一棵紫藤,它由建筑设计师贝聿铭亲自挑选,并嫁接了一枝文征明手植的紫藤。这古与今的交汇,仿佛一次东方审美的延续。

文征明的曾孙,文震亭,苏州人士,出生世家。生于斯,长于斯,遂对赏园造园和隐逸雅士的生活起居亦颇有见地,《长物志》便是其代表作。《长物志》共十二卷,分述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蔬果、香茗等,包含了日常生活的方方便便,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关于如何栽植花木,他认为芭蕉适宜栽在窗下,但形状矮小的为佳。因为高大的容易被风刮碎。另外玉簪花,洁白如玉,有微香。只适宜沿着墙边种上一片,开花时,望之如雪。如果种植在盆中,就显得俗气。又如水仙有两种,花高叶短,单瓣水仙最好。适合冬天种植,选取佳的移植到盆中,置于几案之上。次一些的则种在松竹之下,或种在梅石之间,更雅。再如桂花,宜选地两亩,种上各种桂树,在其中建一亭,不可再种植其他品种的树木。保持树下的土地平整干净,不许有人进入,待桂花落到地上时,便可以取用做成食物。

关于如何使用器具香茗,诸如香炉,他认为木香炉可置于山中,石香炉只可用于供佛,其余的皆不入品。古代的香炉都有底盖,现在都用木头做成,乌木最佳,紫檀、花梨木也可以,但忌用菱花、葵花等俗气的式样。炉盖可做成玉石帽顶,及瑞兽、海兽等样子。根据香炉大小来搭配,像玛瑙、水晶之类,旧式样的也可用。又如茶壶之类的器皿,砂质的最好,锡壶也很好,但只适合冬季用,而金银制品皆不入品。

关于如何造园布局,分设石水,他建议如果开凿小水池,四周必须要用太湖石砌边。池水要清澈见底,池中可以饲养金鱼和水藻,周围再种一些野藤修竹。水池忌用方形,圆形和八角等形状。另外如果是宽阔的水池,需要在上面架上石桥,但石桥忌讳转折。木桥可以转折,不宜平直。尤其忌讳在桥上建亭。

虽然现在已经无法重现上述的生活,但从这本书中,仍可以看出作者本人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个阶层或群体,对于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那应该是高雅的,富裕的,自然的,充斥着审美和情操的高度凝练,它有其内在的密度,决不只是流于外观。

三、花园

站在庭院的波形石桥上看盛开的石榴花,看水中圈养的肥硕锦鲤。南方的庭院皆极美,值得反复流连。下榻的酒店由一座清代的探花府邸改造,也是小小的门脸,院内别有天地。不一时,夜幕降临,廊上亮起一排昏黄黄的灯笼,衬得院子煜煜生辉。

晚上去吃生煎,店里的柜台上还售卖老式的玻璃瓶装的橘子汽水和花生露,一瓶瓶整齐地摆在柜台上。这家名叫“哑巴生煎”的老字号吃食店是酒店的司机推荐的。狭小的门店,热气腾腾,里面挤满了食客。小小的一碟鲜肉生煎,咬上一口,流出滚热的汤汁。一碗牛肉粉丝汤,用筷子捞不出几片牛肉来。饭后步行回酒店,街上吹来几缕清凉的晚风,身心舒畅而迷离。边走着边想起在苏博内看到的那座华丽的戏楼和做工精良的戏服头饰,思绪随之漫溢,眼前出现一幕场景,深幽庭院内,皎洁月光下,一生一旦正唱着昆曲。隐隐绰绰,渗出一种淅沥迷幻的美感。

观察过身边热衷戏曲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具有耐心和文化素养的一群人。现在的戏曲艺术,早已丧失过去的作用。提起昆曲,哪怕像我这种从来不听戏的人,也都会联想起它的诸多经典曲目,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之类。大概还是喜欢文字,那些戏曲剧本中凭借文字营造出的一幕幕幻境虚梦,使人唏嘘。浮生若梦,梦境里有名声、权利、财富、琼浆、美人、绮景、华舍、痴恋。亦有败落、衰老、枯骨、失意、仇恨、孤独、辛劳、贫苦。百般千般种往昔,恍然回首,早已相去甚远,失去了切肤实在的真实感。艺术作品带来对真实世界的反问,无常在古典文化中是贯穿始终的命题。

某日,与朋友分享可以排进心里前三位的古文人,苏轼自然位列其中。读他的作品,共鸣感会尤为强烈。每当来到历史悠久的地方,脑海里都会出现那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若梦,来去匆匆,此时此刻只想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这样的心境,使人难免感伤。怀古能让我们清晰地看见自身渺小和时光易逝。明月还是那个明月,但看明月的人已不知换了多少轮。

关于一座城的记忆总是碎片式的,不需要拼凑,随便拾起一块,记忆就会纷至沓来,宛如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苏州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其中最凝萃的部分带着雨露的湿气,石头的冷意,草木的风姿,流水的轻盈,历史的氤氲。我站在花园的中心,它仿佛切断连接现实的通道,令人如坠梦中,久久不愿醒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gn/176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