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遍洋洋数百万字的林业权威典籍《中国树木志》
居然没有找出任何一种树木叫金丝楠
当下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金丝楠
它究竟是何方神圣
■“皇木”疑云密布
据悉,自从去冬今春以来,被冠之为“皇木”的金丝楠,其价格活像一匹脱缰野马,动辄蹿至几十上百万一方,近几月来更是爆出亿元天价。最近在上海举办的一个展览会上,一套金丝楠书桌柜售价千余万,一套金丝楠家具价值过亿……
人们不禁要问:金丝楠究竟怎么了?它真的是“皇木”吗?如此声名显赫的树木,为何在林业权威典籍《中国树木志》里却难觅芳踪?当下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金丝楠,它究竟是何方神圣……
近日,带着关于金丝楠的N多个“为什么”,记者专程走访了彭先生。
■金丝楠的由来
据彭先生说,金丝楠这个名称并不是植物分类意义上的命名,故而在《中国树木志》里是找不到它的。但他又十分肯定地说,金丝楠不仅确有其物,而且是属于中国特产,可遇而不可求,异常珍贵稀罕。金丝楠木质细腻肌理匀称,绢丝般的金光闪烁耀眼,奇特的幽香阵阵扑鼻,独具内敛而奢华的气质。我国樟科楠属34个树种中,只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产于川黔的桢楠等个别同属树木,其主茎偶尔生成金丝结构(根部生成机率略高些);而当这种金丝结构达到80%以上时,才有资格称“金丝楠”。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树木,自然是少之又少,无怪乎年届耄耋的著名木材科学家杨家驹先生感叹道,“我研究了一辈子树木,都很少有机会看到金丝楠。金丝楠是国人引以自豪的瑰宝”。
彭先生特别指出,关于金丝楠的鉴定,对于众多收藏者与消费者而言,无疑存在着两大难点:一是木种识别难,二是结构判断难。我们知道,木种鉴定是一门专业而冷僻的学问,若无深厚的专业学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不敢贸然问津的。凡属同科、特别是同属的树木,它们之间的共性多而个性少,如何将桢楠从楠属34种树木中区分出来,已属不易;而树木定名是根据植物分类特征作出的,在花果叶早已荡然无存的现场,仅凭伐桩残根来确认树种,显然困难。再者,即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认出桢楠,事情却远未完结:还需进一步确认是否为金丝楠。而金丝的产生属于小概率事件,木材锯剖之前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更无从计算其比例。判断金丝楠的情形,恰似滇缅边境的玉商赌石,全凭运气定输赢,风险极大。更闻近有商家鱼目混珠,故意将樟科另一个属——润楠属的多个相似树种混入其中以牟取暴利之事,遂使金丝楠鉴别问题愈趋复杂化。
■确是明清皇家贡木
桢楠又称楠木,主产于川黔一带,而以产于黔岭苗山者材质最佳。故宫博物院专家周京南先生指出,楠木温润平和、不喧不燥的材性,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敛平和、恬淡虚泊”的精神特性恰相契合,与皇室贵胄之家结下不解之缘,成为皇家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木材,需求量一直保持在高位态势。在明清两代,楠木作为御用之材为皇家所垄断,朝廷专门设有置办楠木的部门,因此楠木又有“皇木”之称。北京现存的明代宫廷建筑,在初建时几乎都是用楠木构建,只是到清代中后期因楠木资源匮乏,才部分改用其他木材翻修。北京至今还留有不少明清时期的楠木建筑。如明成祖朱棣的棱恩殿(明永乐)、北海的大慈真如宝殿(明万历)、天坛祈年殿(明代)、承德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清康熙)等,都是闻名遐迩的“楠木殿”。故宫的养心斋、太和殿、储秀宫、毓庆宫、慈宁宫、乾清宫、文渊阁、乐寿堂等,仍完好地保留着大量楠木门窗、隔扇、飞罩、天花、藻井、栏杆、匾额等。从清代内务府《活计档》资料来看,造办处在清中早期所制的楠木家具,在清宫家居陈设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内的宝座及带座屏风,全部以楠木为胎,罩以金漆、髹饰龙纹制成。目前,在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等处有不少楠木器物,如雍正五年钦定制作的安九寸靠背的楠木方杌(现存故宫)、乾隆年制作的高3.25米的楠木雕龙大顶箱柜(现存故宫)、楠木青花瓷座面鼓墩(现存故宫和颐和园)等,都是楠木家具中的珍品。此外,内廷各处殿堂的陈设中亦不乏楠木家具,包括床榻、佛龛、坐椅、书格、屏风、香几、供案等类,如清宫的佛堂,作为清代帝王礼佛敬神的主要宫殿,里面的佛龛供案等多为楠木制作,足见楠木在清宫内廷陈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康熙、雍正时期,宫廷还制作了不少包镶家具。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秘书长、明清宫廷家具研究专家田家青先生说:采用包镶制作的家具,尤以紫檀配楠木的最为完美。两者都属珍贵木料,楠木比重轻,木性稳定,不易变形,宜于为胎骨,外包质地坚硬、色泽凝重的紫檀,刚好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堪称黄金搭配。除了价值连城的宫廷楠木器物,明清贵族的楠木罗汉床、太师椅、飞檐、牌匾、楹联等高端器物,历来为藏家所珍视与宝藏。
■物以稀为贵
据彭先生说,桢楠分布地区狭窄,对生长条件要求高,生长缓慢,上百龄才进入旺盛期,五百龄树木亦未见衰退。生长在四川荥经县的深山古刹旁,七、八人合围才能环抱的“中国桢楠王”,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龄,依然树干挺拔,枝叶葱笼,生机盎然。
由于桢楠天然林本来就不多,加上历朝历代只砍不种,特别是明清时期的过度伐用,造成如今桢楠资源的严重匮乏。楠以桢为宝,物以稀为贵。一身兼具材质优异性、资源(尤其是其中的金丝楠资源)稀缺性,特别是蕴含历史文化内涵独特性的楠木,逐步成为消费者热切追捧的奢侈品和投资者的首选理财项目,实乃意料中事。
■人工种植的可行性
既然楠木如此珍贵稀罕、资源又濒于枯竭,为何不大力发展人工种植,促其速生快长以满足需求呢?
杨家驹先生指出,各级政府对桢楠树种的保护非常重视,除了严加保护屈指可数的古木外,也在积极培育人工林。但培育成材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其材质显然不如天然林中生长的桢楠。
在论及另一种名贵用材——海南黄花梨(又名降香黄檀、海黄)的人工种植问题时,中国明式家具学会理事伍炳亮先生说,有林业专家提出海南黄花梨人工种植,育林三十年能成材的论调,致使一些收藏家与消费者对海黄的投资收藏价值产生疑问。如果海黄三十年可以成材,那么还有没有投资与收藏价值呢?海黄的生长周期缓慢,缓慢的生长过程恰恰是木质缜密坚韧和油润的原因之一,如果以短期获利为目的,采取一些刺激它生长的方式来缩短生长周期,那么可以肯定,这种人工种植的树木在密度、油性等方面要比野生的逊色。
十分赞同上列观点的彭先生举例说,速成鸡肉为什么不好吃?快催猪肉为什么没味道?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无论桢楠、海黄,还是其他慢生树种,但凡出类拔萃的树木,其优异品质的形成,绝对离不开岁月风霜的“砥砺”,少不了千百年的“内功”。自然界自有其内在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
非楠木无以重威之用楠木建造宫室
楠木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尔雅》称“梅楠”,陆玑解释说:“梅自是楠木,似豫章者,豫章大树所谓生七年而可知。陈文帝尝出楠材造战舰,即此楠也。”
宋人罗愿《尔雅翼》称:“楠,大木也,可以为舟,故古称楩、楠、豫章,以为良木之类。任昉《述异记》曰:‘黄金山有楠木,一年东边荣,西边枯;一年西边荣,东边枯’。张华云:‘交让木’。宋子京云:‘让木即楠也,其木直上,柯叶不相妨,蜀人号让木。’《南史·陆慧晓传》亦云:‘此木便是交让。’”
楠木主要产于我国西南部深山里,由于树木高大笔直,木质细密,而且具有不翘不裂、经久耐用、不腐不蛀、散发幽香的特性,更不可思议的是木材表面在阳光下会金光闪闪,金丝浮现。这种特性应该很早就被古人所认识。六朝时陈文帝使用楠木建造战舰,唐代时巴州(四川)使用楠木修建庙宇,剑南节度使史俊《题巴州光福寺楠木》云:“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宋代时,楠木因涨洪水从山里冲走,于是用于建造明堂,《宋史》记载宋徽宗大观四年(年)六月,“阮陵县江涨,流出楠木二十七,可为明堂梁柱,蔡京等拜表贺”。元代时宫中出现了数座用楠木建造的宫殿和精美的楠木家具,而历史上使用楠木规模最鼎盛的时期是明代,楠木倍受皇家喜爱,更有甚者,明洪武时将盛产楠木的永寿县新田乡方圆百里的楠木封为“官林”,禁止百姓采伐,清顺治时下令“禁止官民采用楠木”。由于皇家的喜好,楠木的地位提高到了至尊至贵的高度。
白癜风能完全治愈吗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