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遮盖液 http://m.39.net/pf/a_4484845.html
雨过天晴,秋高气爽。初秋的北京,经过一场大雨的洗礼,赶走了三伏酷暑的热浪,送来了秋意连连的愉悦,也让防控新冠疫情初战告捷的人们,重新迈开了从容坚实的脚步,奋进新时代的古都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生机。
西汉和田黄玉爵
早就想再次采访著名收藏家王明亮先生。一来是想亲眼看看他的藏品——稀世珍宝“文房御宝”,一饱眼福;二是想应广大藏友的要求,就盛世收藏的趋势和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听听他的高见。因前段时间疫情所致,一直未能成行。八月下旬,我们如约来到王明亮先生的工作室,就有关话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我们又一次受到震撼。对王明亮先生不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对这位蜚声业内外收藏大家的收藏经历、专业素养、人格魅力和为人处世之道,更加充满了敬重和崇拜之情。
对王明亮先生并不陌生,我们已相识多年,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和敢打必胜的优良作风,锻炼养成了他那种特有的坚定正直、谦逊热情、不怕困难、执着追求、一丝不苟的军人本色。后从领导岗位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北京拍卖行首任老总。经过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很快适应地方工作,专业知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取得了非凡的业绩。他潜心收藏已有三十来个年头,在收藏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知名度、美誉度众所周知,是京城最著名的收藏家之一。现为北京雅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金丝楠珍藏馆馆长。虽已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性格开朗,思维敏捷,风采不减当年。他学识渊博,博古通今,尤其专业能力更加炉火纯青,经常为有求者义务鉴定真伪,普及知识,指导收藏,深得朋友们的尊重,是极有人缘、德艺双馨的收藏家。
王明亮先生的收藏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遵循五字箴言:真——真品,精——精品,官——官窑,古——古代,稀——稀有,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是坚持时间长。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孜孜不倦,从未停步,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门类全,成系列。他的收藏主要集中在金丝楠、古玉、瓷器、字画等四大类,并且追求完美形成系列,例如玉佛、玉花、玉碗、玉壶、玉鼎、玉兵符、七仙女、文房御宝等,均成套、成对、成系列、成规模,使人震撼,实属难得。三是藏品数量多。金丝楠大小器型上百件,琳琅满目;玉器数百件,皆为古玉,无一新品。还有一定数量的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的瓷器,以及不少的名人字画(国画、油画)。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四是品位高,工艺精。所藏玉品均为和田黄玉、白玉、碧玉、青玉,多为籽料,全是清中期以前的老物件。真材实料,不计工本,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巧夺天工,活灵活现。这么高端,这么精美,这么齐全,这么珍贵的藏品集于一人之手,实在难得,也实属罕见。不禁让人眼界大开,心花怒放。五是低调不张扬。王明亮先生做事认真,做人低调,诚信为本,宽厚待人,从不张扬。他把“扬人长,容人短,不以强人示世,而以温弱待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因此,能做得好,走得远。正可谓物以稀为贵,人以品论高。记得五年前北京电视新闻《这里是北京》栏目,曾制作八期节目报道王明亮先生的金丝楠收藏,中央电视台第二、第四套节目也进行转播。我也难忘首次采访王明亮先生,撰写了一篇一千二百多字的《金丝楠赋》,并将其书写成近30米的书法长卷;还创作了一首《东方神木金丝楠》的歌曲,由著名歌唱家阎维文老师首唱,“那团团金丝熠熠生辉,淡淡清香馨雅和合;那浓浓真情遗泽遗风,幽幽神韵妙不可测。那雍雍天衣水不能浸,铮铮铁骨蚁不能穴;那巍巍身躯千年不腐,贵比黄金高雅品格······”虽然时隔多年,但这朴实无华的歌词和优美动听的旋律,尤其是阎维文老师那倾心动情的演唱,至今仍不时在耳边回响,从而荡涤心灵,升华思想,陶冶情操,激励前行。在这里由衷地说一句“谢谢王大哥!”并热情地为他点上一个大大的赞。同时,也为我们收藏界有这样的大哥大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乌木金丝楠金柜1号
玉润古今八千年,惠泽人生岂圣贤。可与君子相比德,价值连城传家产。中国是玉的王国,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和田玉被视为“国玉”,是古代四大名玉之首。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将玉与人性相融的国家。商周春秋战秦汉,帝王宠爱诸侯恋。君子无故不离身,一脉传承世人赞。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玉的评价至高无上,认为玉的定义除了“石之美者”,还应具有德。人只有具备了玉的这些高尚美德,才能成为君子,实现人的最高境界。看着眼前摆着的玉之重器、文之重器、古之重器、国之重器——文房御宝,话题自然就转到了有关玉的收藏上。说到此,王明亮先生像打开了话匣子,由浅入深,有条不紊,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从玉的基本知识,到古玉收藏在业界的地位;从古玉收藏的趋势和现状,到古玉收藏的前景和空间;从古玉收藏的误区,到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对藏友那发自肺腑的忠告,都让人感受到了一位资深收藏家的胸怀和气魄,责任和担当。面对眼前排列整齐让人震撼的存世极品——文房御宝,他显得异常兴奋,情不自禁地朗诵起了自己为此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凝脂黄玉出西疆,巧夺天工日月藏。孤品独尊孤伴朕,文房御宝溢书香。这套文房御宝共29件,重13公斤有余,为帝王玉用品中规格最高、材质最好、门类最全、雕工最精、用料最多的文房重器。文房御宝由笔管(6枝)、立体笔架、组件(山形笔架、小笔筒、底座)、大笔筒、砚台、笔洗、镇纸、印泥盒、四季闲章、香薰、赏器等组成,为清中期帝王所用。这套文房御宝,选用极品和田黄玉籽料,温润如脂,状如鸡油。黄玉是极为珍贵的玉品种,明代大鉴赏家高濂在《遵生八盏》中就有“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的论述,这无疑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上等的和田黄玉出产极少,身份在羊脂之上。再加上黄与皇谐音,所以,历代帝王都崇尚黄色,宠爱黄玉。因此,上等和田黄玉为玉中之皇。这套文房御宝,雕工恢弘大气,整体构思严谨,布局细腻,单件与整体相得益彰。所雕龙、凤、熊、神鸟等图形都为帝王专用,所雕图形立体感极强,栩栩如生,充满活力,非一般工匠所为。盘龙卧凤,温润精美,不失霸气神韵,尽显帝王风范。其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材质价值、工艺价值、审美价值、存世价值无与伦比,真乃收藏之上品、精品、极品、孤品也!他整个人都陶醉在了对文房御宝的感悟中,时而触景生情,引经据典;时而指物评赞,现身说法;时而手执藏品,让你体验,时而又言传身教,辨识藏品。此时此刻,兴致大开,顿感轻松,其乐融融。
王京忠先生与藏家王明亮先生欣赏文房御宝
清中期和田黄玉文房御宝
文房御宝之笔筒
腹有诗书气自华。王明亮先生说,这些年他下功夫最大的还是对玉的了解、认识、学习和研究,可谓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从对玉品的鉴赏,到对人品的塑造,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漫长的学习提高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所以,渊博的知识是学出来的,丰富的经验是练出来的,敏锐的眼力是看出来的,正确的路子是走出来的。人只有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不经过艰苦努力,想轻易取得成功是不现实的。他很喜欢孔老夫子“君子比德与玉焉”等对玉的赞美,更欣赏玉有十一德,即:“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工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赏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的论述。普天下无人不看重玉的美德,就如同没有人不重视道德的重要性一样。王明亮先生很想和藏友们说几句知心的话,收藏是一项有学问、吃功夫、比眼力、看缘分、净心灵的事情,要耐得住寂寞,陪得起时间,经得住考验,受得了挫折,对得住良心,守得住底线,这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藏家。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有藏品常相伴,便是人生好时节。
玉者,王也。在《说文解字部首》中,玉和王是同一个字,玉即是王,王即是玉。足见玉之王者地位。明辉日月,亮照山河。收古今之宝贝,藏天地之精华。件件藏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岁月的沧桑;印证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展示了灿烂的文化,深厚的底蕴;体现了民族的精神,世代的传承。同时,它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发展轨迹。收的是宝贝,藏的是情怀;玩的是兴趣,活的是心态。生活在收藏的天地里,徜徉在收藏的海洋中,不忘昨日的辉煌,憧憬明天的希望,立足今天的事业,为后人留下值得称颂的事情,让这些藏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我们每个藏友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就是因为中华优秀文化赋予的精神气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在新时代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工作做到实处,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众望,不负重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收藏之路艰难曲折,任重道远,愿有志之士共同携手,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多做贡献。
明成化青花玉壶春瓶
清中期和田玉花
珍品如虹藏日月,人生若玉话春秋。时间匆匆,收获满满,对王明亮先生的再访让我们感触良多。结束采访已华灯初上,夕阳的余晖早已化作满天星斗,点亮了银光灿烂的万里碧空。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踏上了回家的路途。而有多少收藏家们还在挑灯夜战,又开始了日以继夜的工作。也正是他们这种不懈的艰苦努力和辛勤付出,才使这盛世收藏的天地愈加广阔,才有这藏界艺苑百花盛开的绚丽景色!
▇半月谈·文化大观
定位于观察、调研、剖析、引领,将专业高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地实践相结合。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弘扬社会正能量,启迪心灵智慧,让师生以及社会大众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学以致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