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坑户外后,它成了我最大的困惑hell

珠峰东坡带队归来,游记一直难产。

亲自走过,情绪便不像写介绍帖那么单一,

对美景的敬叹之外,想说的总是太多,

比如关于路程、关于队友、关于带队体验……

以及,关于沿途的垃圾。

索性就先来说说垃圾问题吧!

毕竟,有个问题困扰了我太久太久

——为什么,

为什么会有人在山里乱丢垃圾???

珠峰东坡·措学仁玛营地。图/乌木

“沿着垃圾走,不会错的”

“武功山,沿着垃圾走就好了。”

几年前,召集小伙伴走完武功山后,美景和垃圾便在我心里留下了双重震撼。每每有人问询线路,只好如此诚实建议。

在那之前,我的户外主阵地大多在西湖群山。在杭州这个格外干净的城市,即便山上偶有垃圾,倒也没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于是乎,从沈子村出发过石桥,到铁蹄峰之前,路上休息点上成堆铺展的饮料瓶,便像一根刺精准扎在了心尖上。

杭州记忆。图/乌木

不要随手乱丢垃圾,不是从小学就被灌输的基本做人原则吗?

玩户外的人,既然享受了山野的馈赠,既然不辞辛劳地深入,不是应该更热爱、更珍视山野吗?

可事实是,且不说武功山这种“大众情人”,就像珠峰东坡这种还称得上“小众秘境”的地方,沿途垃圾竟也不忍直视!

俄嘎营地。图/乌木

俄嘎营地日出时分。图/乌木

当时,自己作为押队,达到俄嘎营地时间较晚,并没有很注意周边情况,单纯觉得这里真是个“神仙营地”啊!

格外宽敞不说,周边雪山环绕,窝在帐篷里就能清楚看见珠峰、洛子峰和珠穆朗卓。

日出时分尤为惊艳,隐于暗夜的群峰依次被“点燃”,一阵绯红过后,以一种不容亵渎的傲然姿态,睥睨着不远万里前来瞻仰的旅人……

阳光带着属于高原的丝丝凉意,给一切渡上一层清冷而柔和的光辉;两条冰雪融水而成的小溪,于营地中交汇并流。

扎营于此,枕水而眠,间或有小风轻拂,身心俱澄空。所谓“浪漫”,也不过如此吧!

俄嘎营地。图/乌木

只是这种梦幻的感觉,在第二天的营地巡视之后瞬间瓦解……

自己帐篷周边散落着一些零碎食品包装袋,这倒还好说,不过多弯几次腰也就捡拾干净了。可用来煮水做饭的溪水里,竟然也漂浮着垃圾!

那溪水实在是太过清澈,清澈到让人觉得里面应该有肥硕的鱼虾,应该有“参差荇菜”……

可当或发黄或泛青的塑料袋在水里“左右流之”的景象扑进眼里,我突然觉得自己的想象真是太过可笑。

俄嘎营地。注意牦牛身旁的白色垃圾……图/乌木

我从溪水边捡来一只被遗弃的大筐,索性直接把它当作垃圾筐,把目之所及的塑料袋、破鞋底之类的一一捞出来……

直到看见小溪清纯真实的模样,才舒心了许多,可望着满满的垃圾筐,又陷入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运出山的无力感之中。

追根溯源,便再次陷入无解的灵魂拷问——为什么???

玩户外的太多了?

从热门到冷门,在垃圾问题上,国内的线路似乎无一幸免(杠精请免抠字眼,单说“国内”只是因为国外线路走得少,没有发言权)。

有人说,因为徒步的人越来越多了。

雨崩徒步。图/乌木

去年带队雨崩转山节,往返神瀑那天,认识了队员

聞儷,一位一路走一路捡拾路边垃圾的善良大姐。我陪着她,被影响着,一起捡;路上的其他队员看到,也纷纷加入,于是就这么从雨崩一路捡到神瀑,又从神瀑捡到雨崩……出发时,捡垃圾的是她一个人;回来时,却是一群。雨崩村口,一位路过的喇嘛一语未发,竖了好久的大拇指。如果都是这样的人,那,请来徒步的更多些吧!

雨崩徒步。图/乌木

所以,相比于有多少人去,更重要的是,去的是什么人。对于喇嘛的肯定,聞儷姐很不好意思,只是谦逊地说:“我其实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风景这么美,这么神圣的地方,有垃圾太不舒服了。”这才是热爱山野的人应该有的样子啊!不需要什么深刻的道理,只是源于一份朴素的爱。而爱,从来都不是占有,而是守护。雨崩徒步途中。图/乌木商业队应该背锅?“太多没那么热爱山野的‘伪驴友’进山了。”许多人对此扼腕叹息,并顺手把矛头指向了商业队。但这次,我想为此行珠峰东坡队伍和队友正名。海拔米的出山垭口上,队友

白玉突然对另一位队友

课代表来了句,“可以请你帮忙做件好事么?”课代表一惊,以为是要开什么玩笑,白玉正言:“腾出几个袋子,我们把垭口的垃圾捡一捡吧!”于是便有了下图“满载而归”的景象。在海拔米的垭口。图/乌木此外,还有在前往卓湘营地的崎岖下山路上,走得不快却执着于沿途“扫荡”的“收尾小分队”;在错学仁玛营地休整时,不好好休息却拎着麻袋到处乱转的“捡垃圾天团”……他们拎着装得满满的脏兮兮的垃圾袋,却像得了一袋糖果的孩子一般开心。哎,这届队友可真是太可爱了!在错学仁玛营地。图/次旺

反例自然也是有的,比如沿途偶然发现一些食品包装垃圾,一看就是来自队伍统一发放的路餐。对此,领队每天出发前都会特地强调,并让大家相互监督。

商业队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近山野,在沿途餐饮上更有保障,的确也会产生许多垃圾,但与之相应的是,拥有更强大的垃圾处理能力。每天拔营之后,队伍都会专门留下几位领队,带领向导们清理营地垃圾,并利用牦牛大军驮运出山。在错学仁玛营地。图/次旺但我们也发现,确实存在有商业队在拔营之后,留下一地狼藉的情况。尤其在我最爱的俄嘎营地,竟然有装进白色麻袋的成堆垃圾就那么被遗弃在原地,一如惨烈的战场……简直触目惊心!我也由此陷入又一轮灵魂困惑——这,装都装了,为什么不带走???与此同时,一些AA队伍也因为“群龙无首”,不能相互约束,留下了高山气罐等不便携带的垃圾。出行方式,并不天然决定出行形象。轻松或自虐都不重要,任何选择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队伍是否规范、是否有环保意识、是否有相应举措,才是应该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jg/149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