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古典家具收藏家李胜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李胜忠先生他是一个农民,不管贫困还是富裕都始终保持着勤劳踏实的本色;他是一个商人,用市场磨练的敏锐洞察和犀利眼光研判着文物的年代、特质,不容许丝毫马虎;他是一位传承人,带着狂热和痴恋在文山书海和实践中探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入古玩深似海,从此一生就一行。他用30多年的坚守阐述着对古玩艺术的初心和热衷;用30多年市场摸爬滚打练就的直觉和审美直击文物本质,揭露真伪,让“做旧造假”无处遁逃;铭记恩师的教诲和带着大家的期许,他不断提升悟性,不断加深文化情怀,从一位古玩经营者,成功蜕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他就是中国古典家具收藏家、广州花地湾古玩城玺泰堂堂主李胜忠先生。▲李胜忠先生位于广州花地湾古玩城的玺泰堂收藏馆初见李胜忠先生,是在他位于广州花地湾古玩城四楼的玺泰堂里。一入玺泰堂,先闻水鸣声,后觉一厅之间另有洞天;继而檀香阵阵,让人心神为之一振,顿时放松清爽。立于大堂正中,灯光明照,佛台高迎,饰物典雅,布局宏大,仿佛就有万千圣贤带着诗韵文韵穿越时空而来——与你对话。此时,李胜忠先生从里间的小隔房出来。他高高的个子,朴素大方的衣着,和气的脸上总是乐呵呵的挂着笑容,带着一种热情和朝气。一见客来,他连忙放下手中事务,洗茶泡茶,然后拿起自己收藏的文物,滔滔不绝的介绍讲解。李胜忠先生的收藏故事,就在这样祥和典雅的氛围中揭开序幕。

▲玺泰堂祥和优雅的环境

出师大捷,从此恋上古玩行李胜忠先生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七十年代,国家经济正处于恢复和建设期。国宝民藏、藏富于民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和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实现文化兴国的一项重大举措。此时,天津外贸公司在大城县设立了旧家具收购点。这对当时经济普遍羞涩的乡亲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很多乡亲近万人的队伍骑着自己动手焊接的自行车就这样走街串巷去搜罗古玩,换钱贴补家计。▲清中早期嵌软螺钿小香几李胜忠先生就是在这样的大潮中,跟着姨夫、二弟开启了第一次古玩搜集。在河间县沙河桥一带,他们碰到一个老太太。姨夫和二弟看中了她的药橱,说是像黄花梨。老太太要价元,因为她家要盖两处房,急需用钱买砖。元在当时那可是天价,他们三人听了直打鼓,因为没有那么多钱,而且还怕买错了亏大本,所以不敢买。但是一旦是真的黄花梨,那就很可能错失一次良机,心里依旧嘀咕着。于是向外人请教。可喜的是人人都说赔不了,赔不了。他们就凑够钱再次登门,跟老太太磨破嘴皮子最终花元买下了。

▲清早期嵌软螺钿圆捧盒一对

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把药橱拿到外贸公司。公司老魏戴着眼镜,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他们三人的心紧绷得就像欲断的弦。最终老魏开口了:“就元吧”。一听,紧绷的弦是放下来了,但慌乱的心又窜上了天,李胜忠先生顿觉天旋地转,两腿发软。平生第一次见这么多钱,足可以盖10处房子,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吓”,李胜忠先生一辈子都忘不了。▲清中早期乌木边框髹漆填漆戗银挂屏一件也许是上天的眷顾,首次出师便获如此大捷,李胜忠先生备受鼓舞,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上沈阳、下广州、到南京、去西安......用脚步丈量古代名人故里,搜寻文玩珍宝。因当时肩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一旦买错大家具,全家老小就得喝西北风,所以每一步都必须谨小慎微。特别是到了90年代初期,“做旧”仿制家具开始出现,辨别难度更大。为学习更多的“断代”知识,用更专业的眼光去甄别藏品,避免吃亏,李胜忠先生每一次“过手”都不厌其烦的跟卖家讨教询问,这是什么年代的,为什么是明代的,不是清代的,两者有什么区别......久而久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仅从藏品的雕工、饰物、纹理、材质等就能判断一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著名学者、文物鉴赏家、“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著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如获至宝,认真研读,从理论的高度系统学习了古代家具的文化艺术内涵,加上其丰富的实践、超高的悟性,练就了一身“识朝断代”的好眼力。

▲清早期紫檀雕刻边框玻璃绘画挂屏一件

从此,李胜忠先生就一头扎进了古玩行,不仅殷实了家境,也丰富了精神。

佳缘奇遇,得恩师倾囊相授

我国传统家具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为彰显皇室的奢华气派,建立宫廷造办处,征集全国优秀的匠工艺人打造各类家具。这些技艺是我国传承几千年的文化在清朝的集中体现,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最高水平。然而可惜的是,这种技艺只供皇家所有,民间难觅踪迹。

▲明末清初黄花梨架子床

李胜忠先生虽然走南闯北,见识过各地名人巧匠之作,但也只是民间的技艺代表。▲年李胜忠先生和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陈增弼教授到常熟市参加学术研讨会然而,机遇总是为那些勤奋拼搏的人制造着惊喜,开启着人生的新篇章。年,已是民间古玩实战经验颇丰的李胜忠先生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遇到了原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明式家具研究方向的专家陈增弼教授。他爷俩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特别是当民间家具的灵动遇上宫廷家具的富丽堂皇,可以说是俩人文化理论之间天衣无缝的完美互补。求知若渴的俩人难得遇上知音,格外珍惜机缘,一次又一次的就着家具纹理、材质展开激烈的论战。▲中华文化与艺术设计研讨会期间,世界级日本福冈大学老教授海村惟一、虚拟与现实研究院王立群教授等各位朋友在李胜忠先生家里一起探讨交流古物陈教授带着李胜忠先生遍访故宫博物馆等著名文物点,0距离接触研究常人无法接触到的艺术珍品。专家学者型的陈教授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如醍醐灌顶,从造型设计、纹饰寓意、木材选用到精湛工艺及我国古老家具的文化传统等,逻辑性强,系统而详细的教授李胜忠先生。▲石家庄传媒学院座谈会上,李胜忠先生和世界级教授们合影留念也就是在陈增弼教授的带领下,李胜忠先生接触到了清宫藏造办处做的宫廷家具,进而了解、学习到了集大成于一身的中国古典家具包镶工艺和百宝嵌工艺。就拿清宫藏造办处传承由战汉发明的多块木材的包镶工艺来说,它控制了木材热胀冷缩的变形原理,为昂贵的多种天然稀缺材料延长了保存时间,这是我国古代艺术的一大创举。这种研发工艺影响着全世界直至现在......

▲清中早期紫檀包镶工艺嵌玉荷叶图挂屏一对

正当李胜忠先生沉浸在雍容华贵的宫廷家具中时,陈教授勉励道:“你要努力学习知识,多看书,多请教,多了解宫廷造办处的工艺,以后才能有大的进益。”

▲中华文化与艺术设计研讨会现场李胜忠先生与北京理工大学老院长张乃仁、河北省沧州市军区司令员冯青春、北京清华学院刘铁军教授等朋友合影

更加荣幸的是,陈增弼教授不仅倾囊相授,还将著名文物专家、清史专家朱家溍教授,杨洪教授、张乃仁教授、张绮曼教授、曾坚教授、杨家驹教授等诸多教授介绍给李胜忠先生,使他们成为朋友,让他学习到了老一辈的宝贵经验。同时又通过陈教授的牵头,认识了诸位教授的学生(现新的教授),如李晓玲教授、刘铁军教授、苏丹教授、于德华教授、姚健教授、贾东教授、白蓝教授、王立群教授等文物研究领域的众多顶尖人物。▲全国室内装饰行业工作座谈会上,李胜忠先生和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前名誉会长刘珝先生合影留念“还有一位挚友胡义成收藏家”,李胜忠先生谈到。在他心中,胡义成先生是位非常有成就的朋友,不仅精通古今文化理论,还受邀于珠三角各大图书馆开展讲座,尤其对古代碑帖研究及古代广东十三行的研究特别深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让李胜忠先生受益匪浅。这些大家的水平和学识都是当时领域内的最高代表。在他们的慷慨讲解和热心指导下,李胜忠先生的思想得到升华,从单一追逐经济利益,逐渐认识到文物背后巨大的文化艺术价值,继而发展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和追求。他接收到了我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总结创新提炼的技艺传承,实现了民间文化到宫廷精湛技艺的完美贯通与跨越融合。他也真正认清自己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并不仅仅是一种财富的拥有和象征,而是上升成为了信念和精神上的支柱。与此同时,他对文物的甄别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自己多年来摸索的经验和学院派理论方法碰撞相融,相得益彰。识古不惑,文物激发爱国情人生大境,物中窥天下!“陈老师常对我说,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艺术精品凝聚了祖先的智慧,凝结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懂得珍惜和守护它们。”李胜忠先生一直谨记恩师的教诲,买书、看书、研究、请教......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止。他能从一件家具的云雾雕刻判断所属的年代,从家具的“双喜”字样否决其产于康熙之前,熟知青铜器的文理特点,洞悉紫檀、黄花梨等材质的前世今生。一件清宫藏品,他就能读出其中的汉文化、满文化和西方文化。小小的浪涛底座雕刻,他能讲出其国内初始到发展所经历的朝代更迭和国际中土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交融的惊心动魄。跟他聊天,他可以从佛教文化穿越政治文化来讲人生大道,从而把陈增弼教授“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教导又传递给更多的学习者和倾听人。思维敏捷、跨界融合但却都有着极其严密的逻辑。他静坐若有所思,走路沉稳有力,虽然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但却不显山不露水,平静得就像平原上流动的水——静水而流深!也许,这就是中国商人的最高境界——儒商才有的姿态吧!

▲清中早期楠木框黄花梨心板12扇围屏

常年勤奋的自学和鞭笞,他翻破了五本厚厚的字典,阅读的书籍从家具、文物、历史、文化到宗教,从古代到现代,由国内往国外......横铺直盖,只为恩师的教导,心中的追求......年在一次拍卖会上,李胜忠先生得遇清代著名竹刻大师吴之璠所制的笔筒,它在二战时曾流落日本,饱经沧桑、颠沛流离......他再也按捺不住,花巨资买了下来。后来许多人欲出几倍的价格他都不卖。他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绝不能再让它颠沛流离,有家不能回。”▲清早期紫檀包镶工艺嵌珐琅挂屏一对当问及做古玩30多年,他最欣慰的事情是什么。他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看到大量的外流文物回归!”李胜忠先生谈到,古玩行的精品都在回流中出现。我们祖国曾经是天朝上国,以她的辉煌灿烂接纳着四面八方的国家朝贡。但是列强入侵之后,国力衰退,经济落后。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祖先历经几千年传承技艺塑造的宝座、书籍、经卷、挂屏等艺术精品就此背井离乡、认贼作父。他们曾经影响着国际手工艺的发展,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创新,可是就此流落他乡,这是我们身为中华儿女的奇耻大辱。但现如今,我们国家强大了,购买力上升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华瑰宝又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看到这种情形,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李胜忠先生骄傲的说出这句话。

▲清中早期紫檀包镶工艺百宝嵌挂屏一件

古玩艺术深刻影响着李胜忠先生的人生,同时也陶冶着他这颗热爱祖国的悠悠赤子心。为使更多的国宝回归祖国,李胜忠先生的团队布局多个国家和地区。跋山涉水觅踪迹,漂洋过海迎子归!听着李胜忠先生语重心长的话语,像极了夜深孤灯下,那位门口守候、期盼“儿子”归家的“老父亲”!坚定信念,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文化上延续传承的国家,手工技艺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一直处在世界的领先水平,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和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元末明初大漆剔彩雕漆座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工艺逐渐被机器所取代。历经实践磨砺和文化熏陶的李胜忠先生深感揪心和不安。他表示,古代的发明一代代相传,一代代改进,再加以创新和反复的实践,集中体现了我国老先民做事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他们架设文化桥梁,把艺术传给全世界,让全世界向我们中国学习。我们一定向古先民学习他们的创作精神,继续发展和传承,把古代的艺业技能传承下去。▲清早期螺钿八宝灰工艺百宝嵌座屏一件此时,陈教授的教诲又在他耳边响起:我们做古玩这行的,就要做文化的传承者。年陈教授与世长辞,弥留之际曾嘱咐李胜忠先生:要把你收藏的东西记录下来,留给后人,把中国文化传承延续下去,也不枉我们相识一场。同样是一颗赤子心,陈教授的遗言与其说是嘱托,不如说是两个知音看到传统文化受冲击而产生的一种心心相惜和共鸣。

清中期嵌软螺钿六角套盒

明晚期嵌软螺钿六角套盒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国家全面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民间各种非遗技艺传承的做法。从此,李胜忠先生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年,在二弟的帮助下,他建成了一个三层楼的藏品展览馆,展览着自己珍藏的数百件宝物供大家参观、鉴赏、研究。年与于德华教授合著、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文竹细木》详细刊印了自己的部分藏品。受邀出席各种文化交流峰会,传授中国传统技艺的知识......每天都行走在积累知识和传播文化的道路上。清早期戗金五彩凤冠盒一对谈起对父亲的印象,李胜忠先生的儿子和儿媳露出敬仰之情,说:“我父亲从事这一行已经30多年了,他一直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用我父亲的话说,那就是:古玩这一行学无止境,干到老学到老。他也一直在传承古代老祖先留下来的艺术品。他经常教导我们:一定要把古代流传下来的工艺传承、发展下去,把丢失的古代工艺找回来,发扬光大。父亲把所有的热情、所有的专注都奉献给了古玩这一行,也教会了我们这一代做人要踏实、做事要用心,让我们一生受用。”左:清早期紫檀包镶嵌白玉字挂屏右:清中早期白酸枝包镶框大漆刻御题诗挂屏对联一幅收藏行家胡义成先生这样评价他:“李胜忠先生实践和书本的东西能够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进得去也出得来,记忆力非常好。而且能够巧妙的运用到收藏和经营过程当中,所以他收获的结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他对宫廷艺术的直觉和审美非常敏感,对收藏品的细节把握和判断都出类拔萃!”▲明天启委角长方形盝顶小书箱谦卑、和蔼、博学......很多人在见李胜忠先生第一眼后就留下了这种印象。他带着对文物深沉的眷恋,融合着文物古朴大智的高深修养,追求着艺术的最高境界,全力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在躁动不安、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社会里,注入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一束光,自觉保护了文物的流失,成为真正有责任和担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作者:覃美锦文中藏品图片皆为李胜忠先生多年收藏的珍品,如需更详尽了解,欢迎到广州花地湾古玩城四楼4C08与李胜忠先生交流。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jg/15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