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简称“东博会”)将于11月8日在东阳中国木雕城盛大开幕。博览会上,举办方首次设置了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邀请东阳市代表性项目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展示,向社会展示东阳精彩绝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次东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围绕着“记住乡愁”这一主题,结合本次参展非遗项目的自身特点,专门设立了场景不同的七大非遗项目版块。分别是“出门侬”、“农家作场”、“药铺”、“灯彩”、“内家什活”、“香花意食”以及“东阳道情表演舞台”。
一、“出门侬”包括箍桶、锡艺、棕艺编棕袋、钉秤、泥塑;
“出门侬”之东阳锡艺年被列入东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阳锡艺,锡艺(鑞器打制),据民间传说及普藉考证始于明代,精于清代,已有多年历史。东阳锡艺做的酒壶、茶壶、饭壶、茶瓶、酒酥、精制水果盘等都是生活用品;香炉、花瓶、鑞台等合称为“五祀”为祭祀用品。
二、“农家作场”包括二胡笛子等乐器制作、草席制作、草编墙纸制作、编草鞋、东阳木梳制作、中国结制作、古籍修复;
“农家作场”之草席制作年被列入东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阳南马草席,做工细致精巧,柔软挺滑,富有弹性,吸汗性强,清爽舒适,经久耐用。且席面光滑平整,草色基本一致,草席粗细基本均匀。如今,南马草席的产品不断丰富,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观,并以形成产业,年产草席5千万条,不但销往全国各地,还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三、“药铺”包括九味头
“药铺”之“九头味年被列入东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药“九头味”具有补气滋阴、养心安神之功效,适用于各种亚健康人群,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传统中药制剂“九头味”是东阳人在贫困的生活条件下自创的一种保健、养生的组方,具有很浓郁的乡土特色。
四、“灯彩”包括针刺无骨花灯制作、行灯制作、荷花灯制作
“灯彩”之针刺无骨花灯制作年被列入东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阳针刺无骨花灯,又称“无骨针刺花灯”“百子灯”“花灯”等,做工精细,工艺考究,以无骨灯身、浑然一体、错落有致而称奇。
东阳针刺无骨花灯以外形美观、种类众多而著称,有花篮灯、花瓶灯、宝塔灯、六角亭、荔枝灯、元宝灯、绣球灯、状元灯等十多个品种,利用针孔大小疏密扎出远近大小、虚实浓淡的图案,利用独特的黏合材料纵向黏合,图案内容十分丰富,如鸳鸯戏水、龙凤呈祥等。
五、“内家什活”包括东阳刺绣、布鞋、纺木棉、米塑
“内家什活”之东阳米塑 年被列为东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阳西宅米塑,俗称“摆茶”,是东阳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西宅米塑不遵从南方米塑以熟米粉团揉捏而成的法则,而是直接用五谷一粒粒粘制而成,并辅之以中草药,从肉眼上就直接可以感受到西宅米塑区别于其他米塑、面塑的颗粒感,粒堆积的璀璨耀眼夺目,堪称一绝。六、“香花意食”包括东阳酒、东阳索粉、红糖、蜜枣加工、金华火腿、东白山茶、年糖
“香花意食”之金华火腿年被列为东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华火腿,史称熏蹄,始制于南宋。古历来有“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出上将”之说。东阳火腿采用“中华熊猫猪”的“两头乌”
猪后腿作为专用原料。采用祖传配方和千年传袭的精湛工艺腌制而成,精肉细致,肥肉透明,亮若水晶,香味清醇,色、香、味、形俱全。七、东阳道情表演
东阳道情表演年被列入东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阳道情表演,俗称“唱新闻”、“劝世文”,是东阳民间曲艺的主要曲艺品种。道情演唱多为单口说唱,即“一人一戏台,大小角色都自己”。
道情的曲目内容分民间戏文、民间故事、民间新闻三大类,所唱的戏文、故事和新闻妇孺皆懂,在群众中有深厚的基础,历来是民间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其内容形式,典型地反映了东阳民俗风情,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编辑:蒋智、程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