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愿与巨龙乌木清明上河图

王心愿与《巨龙乌木清明上河图》

王心愿,从事根艺创作研究40年,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社会联合会书画摄影联合会理事,河南省根艺协会副会长,省根艺专家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根艺美术大师,河南省民间艺术大师,开封市根艺协会会长,开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等。创作根艺、根雕二千余件,创作载体为千年佛肚枣树、千年崖柏和万年阴沉木等稀珍木头。其作品曾二十多次被国家和省评为金奖或一等奖。一千多件作品被浙江、广东、河南省单位和个人收藏。其中一件国内最大的阴沉木根雕《巨龙乌木清明上河图》被浙江华联集团收藏。作品长27.5米、重33吨,清明上河图扩大两倍镌刻在龙身之上。年代表河南省政府参加国际(深圳)第十一届艺术博览会,被组委评为十一届以来最震撼的艺术品。刘部长说:“该作品材质稀珍、设计新颖,雕刻精堪,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国宝重器。”

王心愿现已定居北京。几年来,他不惜重金又打造了中国十大传统名画《清明上河图》、《百骏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五牛图》。还有《八十七神仙卷》和《丝绸之路》等大型极品阴沉木金丝楠木作品十余件。

现有国家林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海淀区、昌平区政府和京津冀文化产业园区等单位和个人均邀王心愿无偿入住。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倾尽毕生积累,又东挪西借,从社会上购得一件30吨重的巨型乌木。可以说,这件乌木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珍奇巨木之一,它源于中国大西南岷江江底,据科学测算,至少已经有两万年的历史。乌木近2米的直径,近30米的长度,横卧那里,像一条巨龙一样让人产生由衷的震撼。

我们都知道乌木是非常珍贵的,更别说是用乌木雕刻的清明上河图了。据悉,此乌木长27.5米,胸径1.92米,重量近30吨,通体黝黑,形似卧龙,树龄多年,取自岷江之底。其恢弘的气势、精巧的工艺引来观众的阵阵惊叹。

有了这样世间罕见的巨型乌木,用它雕刻什么?在一段时间,王心愿在乌木跟前漫步徘徊,思忖再三。巨大的乌木,像一道历史之路,在他面前铺展开来,就象我们这个民族走过的五千年辉煌,人间万象,人生苦难,民俗风情,都像一幅幅雄浑壮观的画卷一样在他的眼前闪过。这里有多少前辈的不懈奋斗,这里有多少先贤生生不息的奋发进取,这里有多少人民对新生活的由衷渴望。他突然想到,为何不用一副民族风情的画卷来象征我们伟大民族走过的漫长的五千年呢?

想到这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他忽然想到,与其铺开画卷另外构图创作,又为何不用我们闻名世界的国宝画卷《清明上河图》呢?将这样一副巨大的作品雕刻世界巨型乌木之上,用古老的乌木上承载千年古画艺术,表现我们民族的历史,承载我们民族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构思和创意呀!如果创作这样一件作品,很可能是这个世界的第一件,或许是唯一一件。

深思熟虑之后,王心愿一下子心胸豁然开朗。于是一件关于中国根雕艺术史上的旷世杰作和浩大工程开始了。这是一场异常艰难的跋涉。伴随它的是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是连续数年的艰辛劳作。王心愿等十多位国内顶尖的雕刻艺人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放大两倍,采用浮雕、镂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手法历时多天完成,创造性地立体再现了原作的全貌。

雕刻的清明上河图位于巨龙乌木的“龙腹”部位,多位人物、30多间亭台楼阁、28条大小船只,码头、街市、郊野,无不纤毫毕现,堪称奇特。

北宋汴河的水流急速,口岸繁华,来回劳动的苦力和口岸的船只都显示着雕刻师的功底多么深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ju/16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