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候特点与饮食原则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雪,小雪是立冬后的第一个节气,它意味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
小雪节气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人们的情绪也容易低落抑郁,应多注意调节情绪,多听音乐,会会朋友。
进入小雪后饮食还以清淡为主,进补以温热为主,如羊肉、狗肉、火锅等可以增加身体热量。一些老年人和身体虚弱、易发冷的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有补益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比如人参、鹿茸等,或者适当喝一点白酒、黄酒,以促进体内血液的循环。还可多吃一点降血脂的食品,如玉米、荞麦、胡萝卜等。
此时,人们之所以感觉身体发冷,多是阳气不足。中医有句话叫“动则生阳”,建议人们做一些锻炼,以室内运动为好,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不会太剧烈,以免伤了气血。饭后最好散散步,不要吃了饭就躺下或坐下。此外,睡觉前泡泡脚,既可增加体内热量,又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提高睡眠质量。冬天常晒太阳,也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但不能在刮风的时候晒,否则一热一冷容易生病。
二、小雪饮食养生
防手脚裂要多吃葵花籽:葵花籽是维生素E含量最为丰富的食品之一,维生素E是出色的抗氧化剂,有助于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正常,使毛细血管壁更稳固,这样原本淤滞的血液循环可以恢复顺畅,同时也有助于防止手足皲裂和色斑的生成。
“萝卜上了街,药铺关门歇”:萝卜不仅营养丰富,还是很好的一味中药,名叫莱菔,能消食导滞,尤其擅消面食之积。民间有“十月萝卜小人参”之说。
隆冬羊肉香:羊肉可做出许多美味佳肴来,是隆冬季节御寒佳品,对年老体弱者助益更大。羊可谓全身是宝。羊肉有暖下、温中、补气之功;羊血可止血祛瘀;羊肝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对夜盲症疗效极佳;羊骨是补肾、强筋骨之良药。
冬季来碗润肤汤:糖酒猪皮汤很适合调理“肤干唇裂”,冬天坚持食用,不但可美容、抗衰老,还能活血保健。猪皮富含胶原蛋白,有助保护肌肤,医圣张仲景早在《伤寒论》中就指出,猪皮有“和血脉,润肌肤”的作用。红糖性温,古人认为有“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的作用,意思是红糖有补血的功效。
冬寒正是养肾时:中医学认为,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在于肾气虚衰。而冬令恰是养生补肾的最佳时机。
首先是要多食保肾食物,如粟米、黑豆、芝麻、黄豆、韭菜、香菇、木耳、桑椹、茴香、栗子、花生、核桃、鸽肉、雀肉、鹌鹑、羊肉、狗肉、乌骨鸡、鳙鱼、乌鱼、黄花鱼、甲鱼、虾、海参、淡茶、牛奶等。
其次是要常补髓,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充则精盛,而精盛,肾功能即良好。由于髓养骨,故常吃猪骨髓、羊骨髓即能较好地补肾。
粥油补肾延寿命:用粳米、糯米或小米煮粥,待煮成黏稠状时,上面漂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状的物质,中医叫做“米油”,俗称粥油。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粥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民间有“粥油赛人参”的称誉。
三、冬季感冒要喝大米粥
冬天易患感冒,此时多喝热粥,有助于发汗、散热、祛风寒,促进感冒痊愈。感冒后胃口较差,肠胃消化功能不好,喝粥可以促进吸收。另外,有些药物会刺激肠胃,喝粥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冬日煮粥以大米最好。因为大米性味甘平,有和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的功效,而其他米,如小米、薏苡仁都是性味甘、微寒的食物,不是很适合冬日食用。
风寒感冒:发热、怕冷(甚至打寒战)、无汗、周身酸痛、鼻塞。
生姜苏叶粥生姜是对付发烧、打喷嚏、咳嗽等症状的最好“武器”,有祛寒、祛痰、补气、平喘的作用;苏叶有发散风寒的效果,在一般药店就可买到。具体做法:苏叶10克,生姜3片,将白米粥熬好后放入,再开锅就可食用。
风热感冒:发热、咽部肿胀、鼻塞、口渴、大便干燥。
桑叶枇杷粥桑叶18克,枇杷叶10克,甘蔗克,薄荷6克,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加入60克大米煮至粥稠,趁热食用。
突然变得这么冷,人体需要马上调整、适应,要不然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疾患,怎么调整?小编帮您总结了一些养生要点,大家要以预防为主。
护八处天气变冷,这首要问题肯定是要防寒保暖,小雪过后,护住身体最怕冷的8个部位,全身都暖洋洋,再低的温度、再大的寒潮都不怕了。
1、护住双脚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往往不足。建议:最好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42℃最佳,同时可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2、护住头部从小雪节气开始,气候变寒冷,会影响心脑血管,造成血压波动。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不能受风寒,否则会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等症状,头部还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天越冷越要给头部保暖。建议:大家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盖住前额的。此外,早晚用木梳或者牛角梳各梳头下,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
3、护住腰部腰为肾之府,一旦它觉得冷就会立刻闹情绪,男性会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女性则容易月经紊乱,出现痛经等。
建议:天冷时一定要穿中长外衣,千万千万不要让腰部裸露,当然了,寒冬也不怎么可能穿露腰的衣服,但是晚上睡觉有可能被子没盖严实,一不小心腰就着凉了,所以也要注意。
平时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每天早晚各做50次,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4、护住脖子颈部是人体的“要塞”,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处,这使它格外娇贵。一旦受寒,颈椎病、咽炎等病就会接踵而至。
建议:冬天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最好都穿有领子的衣服,外出一定要戴围巾,以免脖子受凉。
5、护住膝部膝部受凉会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
建议:保护膝关节的关键是保暖防寒,戴上护膝或选择膝部加厚的秋裤,注意运动不要过量,雨雪天更不能让膝关节受凉、受潮。
6、护住耳朵耳朵的热量很容易散发,再加上皮肤薄,容易长冻疮。
建议:大家外出时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如戴上耳罩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
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
7、护住鼻子鼻黏膜一旦接触冷空气,会导致黏液分泌减少,鼻子的“屏风”作用变差,进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天气寒冷,中老人的呼吸道黏膜尤其容易受刺激,抵御细菌的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建议:外出别忘了戴上口罩。还可以每天按摩鼻翼: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搓热后,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能增强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8、护住背部背为阳中之阳,如忽视背部保暖,容易受风寒入侵,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建议: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给后背来个“日光浴”,热流会让全身舒服。
小编特地为大家搜罗了一些冬季进补的营养美食和药膳,大家根据要自身情况选择哦!
营
养
美
食
核桃鲜虾炒韭菜
原料:核桃仁50克,韭菜克,鲜虾克,芝麻油克,食盐3克,黄酒、葱、姜适量。
功效:本品不但能防治高血脂、高胆固醇等症,并且具有健脑、补肾助阳功效。
山药羊肉汤
原料:羊肉克,山药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适量。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鱼肉水饺
原料:面粉克,鲜鱼克,猪肉克,清汤克,香油、酱油、精盐、味精、豆油各少许。
特色:鲜嫩可口,鱼肉蛋白营养价值高。
虾仁烧豆腐
原料:净虾仁克、老豆腐克、素油25克、鲜汤克、水淀粉、榨菜丁、盐、葱、姜末、味精、青椒丁、黄酒、鲜辣粉各少许。
特色:此菜富含优质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是中老年人营养滋补的理想佳品。
熟地当归羊肉汤
原料:熟地、当归各20克,和羊肉一起煲汤。
功效:高蛋白补脾胃,补血滋阴,对手脚冰冷,提高免疫力和滋补阳气有作用。
乌鸡黑枣黑灵芝汤
原料:黑枣10个洗净去核;灵芝20克洗净切片浸泡一夜(浸泡的水可煲汤用),乌鸡1只,一起煲汤食之。
功效:补肝肾,安神,降血糖,止咳喘。
黑芝麻桑葚糊
原料:黑芝麻桑葚各克,磨成细分,煮成辅食。
功效:滋阴补肾明目,防白内障、头晕目眩,益气力
海带芎芷汤
原料:海带1两洗净切段,川芎、白芷各10克,田七6克洗净打碎,和瘦肉一起煲汤食用。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抗动脉硬化,脑血栓后遗症;对心脑动脉硬化有辅助作用。
黑豆黑米杂粮饭
原料:黑豆、米各克洗净,清水浸泡半小时后煮成杂粮饭即可。黑豆比较难煮熟,可以提前泡一晚上。
功效:黑豆是多酚类食物,含花青素类,能增强血液循环,是神奇催化剂。补肾极佳,每天使用有补虚损、益肾阳的作用。
参子花果汤
原料:女贞子、菟丝子各15克,车前子10克,石斛10克,太子参25克,无花果6个,布包洗净,和瘦肉一起煲汤食用。
功效:补肾利尿,生津。
黑枣甲鱼汤
原料:黑枣10个洗净去核,黄精、制首乌各30克,甲鱼1只约克(去杂肠)洗净,一起放砂锅煮汤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补肝肾,乌须发。
三黑南瓜汤
原料:黑木耳、黑香菇、黑玉米和南瓜,洗净木耳、香菇各克,浸水泡发,两条黑玉米洗净,与瘦肉一起煲汤,后放南瓜适量,煲成汤即可。
功效:益气滋阴、补肾、健脾,体弱者吃尤其好。
由于小编能力和知识有限,有错漏之处还望谅解,本文内容部分摘自《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营养食谱》(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张湖德,张滨)另有摘自黄楚淇先生文章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曹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