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犀牛角不仅在中药药典中被列为名贵药材,在整个中东和远东地区,用犀牛角治病的记载也由来已久,甚至被人们誉为“灵丹妙药”。传说中犀牛角可治疗呕吐、水痘等多种疾病。
在中东,犀牛角更是青年小伙子传统的自卫、御敌武器和随身装饰品。据称,一把精制的犀牛角匕首,其价值竟达一万二千美元。正因为此,犀牛在近百年来曾遭受到了大规模的捕杀,有些品种已几近绝迹。据保护动物组织统计,爪哇犀只剩下20只了!生物学家们大声疾呼,保护这珍贵的动物资源!!犀牛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unicornisL.、爪哇犀RhinocerossondaicusDesmarest、苏门犀Rhinocerossumatrensis(Fischer)等的角。
在中药中称犀角~味酸、咸,性寒.入心、肝经。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定惊安神.主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衄血、下血、痈疽肿毒.内服:磨汁或研末,1~2g;煎汤,1.5~6g;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的说明。
作为中药属性,犀角被定为寒性药物,具有清心安神、凉血止血、泻火解毒之功效。
与很多其它动物的角不同,犀牛角并不具有骨质的核心,它基本上完全是由角蛋白(keratin)组成的。角蛋白是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纤维硬蛋白,分子间存在大量胱氨酸交联,因而具有很好的强度与不溶性。除了组成犀牛角外,人类的头发、指甲,动物的蹄、角、喙、羽以及皮肤表面都含有大量的角蛋白。
当然,犀牛角的成分并不是像“一撮特化了凝结在一起的头发”那样简单,俄亥俄大学的科学家利用CT技术研究了犀牛角的成分[1],结果表明犀牛角的核心部分与周围部分的成分并非完全一致,核心部分具有较高水平的钙质化,并且含有较高水平的黑色素。钙质化能够加强角蛋白的强度,而黑色素的存在能够减少紫外线对角蛋白的破坏作用。
正是因为这样的化学成分特征,使得犀牛角核心部分较硬,而且更耐久不易被腐蚀。这也能很好地说明犀牛角为什么是逐渐变尖的。
在目前科学指导的循证医学中,犀牛角没有任何药用价值。传统医学中那样当做春药,或者治疗发烧、抽搐,都被证明根本就没有效果。即使在传统医学方面,犀角的作用也不是不可替代的:年,中国的卫生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已经正式地删除了犀角部分的内容,犀牛角从此也退出了中医药的历史舞台。
甚至于还有人说,犀角没有任何药用价值,毕竟它们和指甲的成分几乎没有区别,犀角能解决的,咬咬指甲也能解决!
听起来像是调侃的话,事实也确实如此,“犀角其药用价值真不会比手指甲高多少”。再重复一遍{传统医学中那样当做春药,或者治疗发烧、抽搐,到后来都被证明是根本就没有效果的。即使如此犀角的作用也“不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在年,中国卫生部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正式地删除了犀角部分的内容。
以下部分内容是删除了的中医药用介绍,是从传统中医的角度对犀角进行介绍的,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代表其中所属疗效确实有效。亦有观点认为,非洲犀角在“疗效”上不同于亚洲犀角云云,先看看这些介绍篇幅吧!
犀角即犀牛角,俗称的亚洲角,小的一二斤,大的十几斤重,犀角为珍贵的中药材和雕刻原料。犀角有纹丝,而且较直,较粗。犀角横切面为小砂眼,形似蜂窝状,斜切面为鱼籽状纹,犀角的纹丝都是直线形,互不粘连,有破茬处用手一撕轻松到头,犀角圆身的上面有一深沟,底部洼进部分底面凸出一条岗,俗称天沟地岗。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和雕刻材料。
犀角(《本经》)
低密(《纲目》),乌犀角(《证治准绳》),香犀角(《现代实用中药》)。
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
印度犀,又名:独角犀(《纲目》)。从以上的介绍中不难看出,其实在中医医药里,也并非着重在奇效良药,多偏重于雕刻器件。既是如此,人们就不应该再盲目的使用犀牛角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保护濒危物种!人类客不容缓!
扫描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专业白癜风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