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a_9052592.html
《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
美名系列之——保山·施甸县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
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怒江东岸
东与昌宁县接壤
南与临沧市为邻
西隔怒江与龙陵县相望
这里居住着汉族、彝族、傣族
回族等22个民族
是人口较少民族
──布朗族重要的聚居地
(布朗族打歌)
施甸县境内地形属山地峡谷区
地势北高南低
三面有江河环绕,两山夹一坝
国土面积平方千米
周边有怒江、勐波罗河、施甸河等
60多条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年平均气温17.6℃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姚关野鸭湖)
据《施甸县志》记载
施甸原名勐底,傣语意为美丽的坝子
古名石甸,“甸”为“坝子”
因坝子南端的石鼓坡而得名
夏、商、周至春秋
施甸属永昌古郡哀牢部族之地
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
西汉元封二年()
置不韦县,属益州郡
南北朝(齐)时(-)
更名不建县,隶永昌郡
唐代南诏时属永昌节度
宋代大理国时属永昌府
元至元十一年()置石甸长官司
明洪武十七年()
石甸更名施甸,置施甸长官司
清并入保山县,设巡检司
年设施甸分治县,置县佐
年裁撤分治县,直属保山县
年12月1日,设立施甸县至今
(施甸县县情馆)
游·施甸美景
杨善洲林场
坐落在杨善洲老书记生前艰苦创业
并在此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大亮山
杨善洲生前任保山地委书记10年
年退休后
带领家乡群众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
使荒山秃岭成为了郁郁葱葱的森林
年,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
无偿移交给国家
才有了如今的杨善洲林场
(杨善洲塑像)
走进善洲林场的大门牌坊
踏着杨善洲书记曾走过的林间小路
耳边轻轻拂过悦耳动听的阵阵松涛
漫无边际的林场
见证着一位老党员“坚定信念、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廉洁奉公”的无私品格
(石瓢温泉)
一年四季任何时节来到
位于施甸西北部等子乡境内的
石瓢温泉度假区
均可见遍地涌泉
有的从古树根旁流出
有的从壁崖倾泻
有的伴小溪飞流
弯弯的月牙池、飞流直下的冲腰澡塘
云蒸雾缭的仙人房
真是景含野趣,泉涌温情
有如人间仙境,别有一番趣味
让人体爽神怡、流连忘返
享·施甸民俗
施甸从明代至今一直保留着
祭龙耍龙的民间习俗
形成了集祭祀、杂耍、歌舞、商贸
为一体的大型民间聚会
称为“施甸龙会”
(耍龙)
施甸龙会最负盛名的是
东山寺“三沟头”龙会与太平“羊皮会”
“三沟头”龙会,源于保山菠萝村
水源分三条沟渠流入十八个寨子
人们的饮用水全靠它
为了表达感恩,每个村寨都扎一条龙
农历二月十八这天
人们把18条龙都聚集到“三沟头”
耍龙祈求风调雨顺
(财神庙)
施甸年猪饭是施甸的顶级美餐
每年寒冬腊月
施甸县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宰杀几头肥猪
请亲朋好友吃一顿
这就是有名的施甸年猪饭
年猪饭以红生、猪旺子、薄片肉为主菜
荤素兼备、油而不腻
原汁原味、老少皆宜
堪称滇西原生态佳肴
施甸的腌腊则更是一绝
擅长腌制的萝卜鲊、骨头鲊、水豆豉
统称施甸三味
“世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而家乡味道更是令游子逢吃必念
因此施甸腌腊、年猪饭
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抹乡愁
忆·抗战岁月
年滇西抗战第一枪在施甸境内打响
日寇侵占我国怒江以西大片国土
远征军沿江设防,英勇抗击
与日军隔江对峙
施甸县位于怒江中游东岸
保留了大量江防遗迹
其中包括:大山头炮兵阵地
孩婆山战场遗迹以及
望江台、小乌木、老兵洞等8个碉堡
年5月
保山市人民政府将施甸抗日江防遗迹群
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1月
云南省人民政府又将其
公布为第七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江台碉堡)
惠通桥是怒江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桥梁
位于施甸县与龙陵县分界的怒江上
过去是保山通往德宏乃至境外的交通要道
同时也是滇缅公路的重要桥梁之一
年5月,日军进逼施甸
为阻止日军深入滇西内地
军方果断炸毁惠通桥
由此改变整个滇西的抗战格局
怒江以东的疆土得以保全
施甸是一片英雄辈出之地
施甸优秀儿女前仆后继
涌现出革命志士李定
“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李成文
领导楷模、改革先锋杨善洲
新时代优秀员段定华等时代英雄
诠释了施甸人民碧血丹心的崇高品质
(惠通桥)
今天的施甸
山环水绕,绿荫葱笼
步步有景,季季有花
沧桑古战场,悠悠爱国情
皓如日月照亮着施甸岁月的星空
让善洲故里更加光彩夺目
END
相关信息
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美丽云南》(第二季)由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出品发行,北京中外名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摄制,已陆续在百度等网站及各新媒体平台播出,敬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