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最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离开悉尼前,我和一位朋友说,我要去毛里求斯了。那个朋友愣了一下,问,毛里什么?在澳洲,这个距离非洲大陆公里的火山岛国可是个新鲜的地方。
对于欧洲人来说,毛里求斯是个熟门熟路的度假胜地。15世纪早期,葡萄牙人第一次发现了这个没有任何原著居民的岛屿,后几经易主,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都曾是这里的主人,直到年宣告独立。纵观毛岛多年的历史,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欧洲人统治的。
马克吐温说,上帝先创造了毛里求斯,再创造了伊甸园。
眼前这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毛里求斯确实能满足你对天堂的一切遐想。一路望去,海是倒过来的天,天是倒过来的海,海天相连,绿树红花,一景一物,风情而又浪漫。
酒店坐落在路易港西海岸最秀丽的一片海滩,是一个典型的法式契合式建筑。设计师将海洋景观与当地传统的渔村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远看似一艘白色的帆在大海中孤帆前行,近看又像一艘垂钓的渔船慵懒地趴卧在碧绿的水中,周围环绕着花团锦簇的热带植物;酒店外观的砖墙巧妙地点缀着火山岩石的造型;一排排茅草屋孤零零地站立在绵延一公里的白色沙滩上,似乎在诉说着毛里求斯自己的故事。
路易港美丽的度假酒店
悲鸣的山,悲鸣的传说
到达首都路易港的第二天一早,导游莱斯就在酒店大厅等我。莱斯有着毛里求斯人特有的脸谱:宽阔的脸庞,浅棕色的皮肤,粗黑的眉毛,扣进去的大眼睛既不像欧洲人,也不像亚洲人。
寒暄了几句,我问:您祖上是哪里人?
说不好,可能是非洲,中国,也可能是葡萄牙和印度。我曾爷爷是非洲人,曾奶奶是印度人,奶奶是中国人和英国人的混血,我妈是……总之,我就是个混搭。
莱斯急着带我往莫纳山赶,照他的话说,没到过莫纳山的人就等于没有到过毛里求斯。
莫纳山位于毛里求斯西南边的一个半岛,山不高,只有米,但却极为陡峭,远处看几乎呈90度角耸立。山的一面直插进印度洋,与马达加斯加隔海相望远处的莫纳山
攀登莫纳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没走几步,我就已经气喘吁吁了。莱斯公司的一个特色项目就是徒步攀登莫纳山。在过去13年间,他几乎每天要带游客登顶三次。
休息一下,你知道这座山为什么叫莫纳山吗?看到我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莱斯停下了脚步,装作很轻松似地问我。
知道,知道。莫纳在当地语的含义是“悲鸣”。这起源于一段悲惨的传说。年,毛里求斯宣布废除奴隶制的那天,几个警察爬上莫纳山,本意是想通知躲在山上的人奴隶制已经废除,并带他们下山,可奴隶们误认为警察是来抓他们的,很多人纵身跳进了大海。唉,这个故事真够惨烈的!这虽然只是个传说,但莫纳山却因此闻名天下,后来它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滔滔不绝地说着,把来之前做的功课像竹筒倒豆子似的都倒了出来。
眼前的莫纳山和资料中看到的还是有些差距的。它前后都加上面积不过3,4公里,山体岩石高耸,绝壁环绕,乍一看不像是个能藏身的地方。
我有些诧异地问,当年逃跑的奴隶为什么选择这里藏身呢?
17世纪,荷兰人把从马达加斯加运来的第一批奴隶放在这个岛上,任务是砍伐珍贵的乌木。奴隶制度因此而建立。他们在山上挖洞栖身,久而久之,奴隶们将莫纳山作为避难所,也因为海的那边就是他们的故乡马达加斯加。他们梦想着有一天能造一艘小船,从这里划回自己的故乡。莱斯的眼神忧郁,黯淡,似乎在讲述一段自己的故事。
临近莫纳山顶的最后米极有挑战性,山体陡峭,几乎没有什么附着物,要想上去得拿出徒手攀岩的本领。莱斯不愧是个攀登的老手,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绳索,很容易地找出那些岩石上凹陷和突出的部分。我觉得自己是被莱斯连拉带拽硬拖到山顶的。
你好棒呀!大多数游客爬了一半就放弃了,可你到顶了。莱斯竖起大拇哥大声地说着。
山顶的景色极为震撼!莫纳山,像根粗壮的木槌,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直直地插进绿宝石般晶莹的海水,周围环绕着色彩斑斓的珊瑚礁。近处看,一群彩色的鱼儿,赤橙黄绿青蓝紫,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自在,追逐嬉戏,而海的那边是让奴隶们梦牵魂绕的故乡。
我猜,那些跳崖的奴隶们一定是非常地渴望像这些鱼儿一样,在大海中自由徜徉,游回对岸的故乡。
山底下伫立着一个纪念碑,上面刻着理查德·塞德利·阿松的诗:数百人,我的人民,他们选择的是死亡之吻,而不是奴隶的锁链。
莱斯告诉我说,他的祖先在莫纳山走的是一条朝圣之旅,是一群有信仰的人追求自由的朝圣之旅。
中国移民
到达路易港机场的第一件事就是换钱。我惊讶地发现25卢比纸币上面居然印的是中国人的头像。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一个中国人印在外国的钞票上。一打听才知道,毛里求斯是世界上唯一将外国人的头像印在自己钞票上的国家,而这个外国人是中国人。
这个中国人叫朱梅麟。他跟中华民国同年诞生,跟国父孙中山是同乡,都是广东客家人,跟孙中山一样,肖像都被印在了钞票上。
朱敏麟是毛里求斯的第二代华人。早年随父亲闯南洋一直从事零售业,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成为毛里求斯多个商业领域的巨无霸。二战期间,朱梅麟号召各商号积极协助政府,帮助毛里求斯度过了战争难关。二战后,朱梅麟被任命为财政部长。70年代初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朱梅麟又为毛里求斯带来了大量的台资和港资。年,朱梅麟去世后,为了纪念他对毛里求斯的贡献,政府专门发行了带有他头像的25卢比纸币。
据说客家人在毛里求斯的政治经济地位一直很高,历届政府都会把一个部长的职位,留给当地的华人。在这点上,朱梅麟功不可没。
坐落在路易港市中心的中国城横跨四条街,在这个仅有42平方公里的小城,算是规模浩荡。和路易港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奢华的假日酒店相比,这里更像一个残破,萧条的鬼城。
中国城的很多建筑都是木头的,年代久了,变得老朽。漆色已旧的镂空雕花;斑驳中露出的精雕木纹;凸凹不平,风裂砖墙上依稀可见的孙中山画像,似乎都保留着那曾经的记忆和风韵。当年的华人飘洋过海,一定也曾努力把这里当成一个家来装饰,一定也希望把那些记忆的碎片都融化到这里的一椽一木,一砖一瓦。
毛里求斯的第一代华人大都是奴隶制废除后,英国实行契约劳工制以后到达毛里求斯的劳工。一个老华人告诉我,过去这里是非常充满活力的地方。但是后来像世界其他国家的中国城一样,大家都在城里做生意,但并不住在里面,所以没有人出钱维护这里的公共设施。久而久之,这些建筑年久失修,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这里的中国人都是做小生意的,很多都是后继无人。年轻人到国外留学,学了本事,再也不会回到唐人街。
沿着老街散步,我发现路边有一个“华侨时报”的标记,顺着往里走居然是一个小的印刷厂。里面设施简陋,桌子上放着一台样式非常古老的印刷机。工人告诉我,这是最原始的德国海德堡印刷机,年在海德堡首次开印,年被当地华人引进。他们每天将纽约时报翻译成中文,便于当地的中国人了解世界,这一开印就是六十多年,期间从无间断过一天。
离报社没多远,我看见一个五,六十岁的男人正在油锅里炸着春卷,空气中飘着阵阵花生油的香腻。后面的屋子有些暗,隐约见一个老太太拄着拐杖,坐在一把太师椅上,两腿微颤,目光呆滞地向外面张望,又好像什么也看不到,老太太嘴里不停地叨唠着:快来尝尝,快来尝尝,我家的春卷最好吃。
我买了一份春卷,坐在路边慢慢地吃着,不知为何突然觉得有些想家。那些遥远的悠悠过往,那些埋在心底的缕缕乡情好像就藏在眼前这些沧桑萧条的建筑里,藏在慵懒迷茫的烟火中。
街头自由行
酒店阳台落地窗旁摆放着一个老式书架,上面整齐地摆着几十本杂志和书籍。这倒是一个很奇特的发现,旅行了这么多地方,还是第一次在酒店的房间里看到这么多的书。
这趟旅行我算是有备而来,毛岛的书籍事先也看过两本。书架上的一本杂志还是引起了我的注意,封面的标题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是如何创造经济奇迹的?”可能是被很多过往的游客翻看,杂志的边都有些磨损残破。
文章一开头引用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米德对毛里求斯未来经济发展的担忧。根据米德的预测,毛岛人口密集,资源匮乏,殖民地时期的单一蔗糖种植经济已发展到瓶颈,再加上处于飓风密集区,天灾不断,后续一定会出现经济大萧条。詹姆斯的预测并没有成真。独立后的毛里求斯靠着纺织品出口和旅游创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没有任何资源的岛国成为非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全国87%的人口都有自己的住房。年毛里求斯人均GDP近一万美金。
今天没有任何计划,只是想四处走走,看看路易港这个美丽安静的城市
第一站是庞普勒穆斯国家公园。那些硕大的圆盘状睡莲着实让我惊讶!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如此大的睡莲。它们你缠着我,我绕着你,静静地卧在荷塘里。据园丁介绍,它的正名是亚马逊睡莲,原产于亚马逊河,可不知为何最终在毛里求斯扎了根。睡莲直径2米左右,是世界最大的莲花,上面居然可以承重一个婴儿。
庞普勒穆斯国家公园的亚马逊睡莲
我突发奇想,澳大利亚的气候和这里很相似,为什么不移植到那里一些呢?
园丁很自豪地说,它们需要盘根错节,相互依存才能存活。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我们毛里求斯才有,是我们的宝贝。
公园显眼的位置伫立着毛里求斯国父,第一任总理西沃萨古尔·拉姆古兰爵士的铜像。庞普勒穆斯国家公园年改名为西沃萨古尔·拉姆古兰爵士国家公园。在毛里求斯,拉姆古兰可是个超重量级的人物。毛里求斯国际机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世界上每个到毛利求斯的人在定机票的时候就会记住他的名字。
这位伦敦政经学院的高材生,不但带领国家摆脱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而且在这个多民族的岛国创造了经济奇迹。政治上,他主张权力分享,保证每一个民族都参与到国家的重大决策当中。中国人一直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可能就是拉姆古兰权力分享制度的体现。经济上,他摆脱了单一的经济模式,大利发展出口和旅游业。拉姆古兰终身致力与西方的密切合作。毛里求斯是世界上最早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国家之一,从而大力推动了岛内纺织品出口到香港,台湾和世界各地。
从公园出来,我继续漫无目的地往前走。不远处是个集市,大都是卖旅游纪念品的。游客买的最多的就是那个腆着大肚子,长着一对金黄色的小眼睛,撅着大嘴的渡渡鸟。
毛里求斯的国宝渡渡鸟
Hello,Hello,快来看看,这就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渡渡鸟,买一个吧,只有我们毛里求斯有呢。一个女人大声吆喝着。
其实渡渡鸟早在年就已经在岛上绝迹了。有人说当年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大量猎杀渡渡鸟。也有的说殖民者将野猪带到毛里求斯,严重威胁了繁殖速度很慢的渡渡鸟。无论原因为何,渡渡鸟在被人类首次发现后不过二百年时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后,与渡渡鸟相依为命的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渡渡鸟喜欢在大颅榄树的林中生活。它们每每经过的地方,大颅榄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可是随着渡渡鸟的灭绝,大颅榄树似乎也不再繁殖了。
几百年来,矮墩墩,憨态可掬的渡渡鸟一直生活在毛里求斯的每一个角落,它是当地的国标,是明信片,是各式各样的纪念品。毛岛人从心里就不相信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渡渡鸟已经从这个地球上绝迹了几百年。
下午没事,我坐在街头的茶座上看来往的行人。不同肤色、不同相貌、不同服装,说着不同语言的人来来往往,从我的身旁穿梭而过。我的感觉很奇特,这么多完全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居然能如此和谐!在这个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里,住着万来自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宗教的人。他们说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当地的克里奥尔语、印度语、中文……,不管你说哪一种语言,对方好像都能听得懂。
街边的小吃更是各国的大杂烩,印度咖哩饭、葡萄牙蛋挞、广东虾饺……,跟据CNN的排名,毛里求斯的街头小吃世界前10。
看着街旁让人垂涎三尺的各类小吃,我突然想找一道菜,可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这道菜叫东北乱炖:特点是把很多种不同的菜品炖在一起,它不但不串味,而且味道极为鲜美!
这不就是眼前这个渡渡鸟的故乡毛里求斯吗?
本文音频作品在喜马拉雅下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