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千万年不朽的乌木像一本纪实史书,默默承载着仓海桑田的变迁,先民文明的没落,让后人还有机会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感悟和解读,正是“乌木”,串起了古蜀文明。
专家通过些乌木出土地,可以了解巴蜀古河道的流向与状况,并从另一个方面认识这些河流的形成以及巴蜀农业的发展状况。应该说这对了解古成都平原的自然生态、物种状况及巴蜀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带来了大量不可替代的标识信息。
乌木是自然环境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远古原始森林硕果仅存的自然遗存,是巴蜀地理大环境结构的产物,是古代四川最重要的生态文化遗产。通过对乌木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远古巴蜀植物种类的状况,并从中认识当时的气候、水源以及与其相关的其它自然因素。
许多不为人知的密码正在一一破译:古时的四川平原气候条件温暖潮湿;河川纵横,沼泽密布;水流冲决形成特殊的冲积扇沉积地貌;鸟兽穿梭,森林仰不见天;地震山洪来袭,一棵棵粗壮的生命被戛然中断……千万年后的乌木正是这些生命体的延续,是天地之灵焕发出的迷人光芒。堪称“天之灵绝、地之珍绝、人之意绝”。
“乌木”揭示出人类文化史上,存在人类自身并不知晓的树文化循环规律,给当代人类学者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坐标。
那么有很多人在想平时我们叫它阴沉木、乌木、阴沉金丝楠木等,到底金丝楠属阴还是阳呢?
地上五百年地下五千年锤炼金丝楠乌木避邪、纳福、镇宅。
在大自然中,楠木树干通直,顶天立地,可高达数十米,居高采阳而生机勃勃,造就栋梁之材。
从医学上讲,多本中医古籍中记载:楠木辛,微温,无毒。我们都知道,医学中的寒、热、温、凉,是中药的四气,它描述的是药物的属阴、属阳的性质。“热”与“温”同属“温”为“热”之渐,“热”为“温”之极。“寒”与“热”相对,其理如同“阴”与"阳”。“微温”是说其性质偏向于“温”。可见从药理上讲,金丝楠不属阴性。
从五行中来说,五行“金、木、水、火、土”,木能生火,楠木自然也属旺火之木,而非灭火之阴。
地上五百年修炼金身,地下五千年修炼阳气。但民间有人把“乌木”或者“阴沉木”理解为“阴气”之物,金丝楠乌木属阴还是属阳呢?
由上面我们得知,楠木属“微温”之性,温润宜人。金丝楠埋在地下千年不腐,这说明楠木存在抗腐功能。楠木形成乌木最终碳化形成煤炭,属于“温为热之渐”的转化过程,最终形成煤炭,可烧铁煅金,即热为温之极
有人从“乌木”或者“阴沉木”字面上理解,说“乌”或者“阴沉”属于阴性,这个说法较为片面。
金丝楠阴沉木,是指被埋在地下,并在慢慢碳化中的金丝楠。这里的“阴沉”是指金丝楠被埋的环境情况,不见阳光、阴暗不透风。当然,金丝楠被埋在不见阳光阴暗不透风的环境里,肯定有”阴气”入侵,但金丝楠木本身属“微温”之性,在这种环境中,它不但没有被阴性化,而且还会慢慢形成具有正阳之气的碳。同理,“金丝楠乌木”中的“乌”字,也只是指的是一种颜色,木头从地下挖起来时,当时人们看见其是黑漆漆的“乌色”,所以就叫它为“乌木”,和木头本身的阴阳无关。就象古时候人们把太阳神鸟称为“金乌”,“金乌”也有个“乌”字,太阳是否属于阴性呢?
金丝楠中国民间将金丝楠乌木视为避邪、纳福、镇宅的宝物。能避邪、纳福、镇宅之物,历史很多皇帝能同时用金丝楠做龙椅、修宫殿,制棺椁,这些肯定有其道理和玄机,或许这正是“皇木金丝楠”的神秘之处。
以上图片都是我们的原木和制作的家具及摆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