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佳皲裂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6/8596227.html
乌木这个品种啊,过去很贵,现在便宜了不少,有还很贵的,也有贼便宜的。贵有贵的说法,便宜则不需要说法。总之,大可把它们都当做乌木,无非就是从稀缺到泛滥,又从泛滥中寻找稀缺。
大叔一向买便宜的,20年9月的时候买了20多颗小苗,16块20颗(实际有多发了两三颗),用了优惠券抵了5块,平均一颗的单价几乎可以说不到6毛。
为什么要在九月份买呢?因为想让它们到度夏前有一段比较长的缓冲时期。还处于夏天的关系,刚到手的时候,状态非常的惨。没找到当时的照片,在评价里找了别人晒得图,大概就是这样子,可以说相当惨了,尺寸大概介于2-3cm。夏天吗,可以理解。
当时买这么多的想法,一来是认为这么多颗总能活几颗,二来是想分成对照组,对比下不同浇水方式会导致的区别。一组是严格少浇水,另一组就放托盆里泡水。后来天台也跑得少,严格少浇水组真的严格少浇水了,泡水组是偶尔才有机会泡下水。养护环境是放在架子底层,通风没什么问题,光照水平大概接近阳台吧、1/3日照。
照片都没怎么记录,时间就直接跳到小半年后,到手的时候大概是20年9月中旬,照片拍的时候大概是21年2月中旬,五个月,算小半年吧。
相比刚到手,可以说是变身得挺漂亮的,个头基本都翻个了吧,尺寸3-5公分。
第一张是本来打算少浇水确实也很少浇水的乌木,第二张是本来打算泡水实际偶尔泡水的乌木
论颜色的话,是偶尔少浇水的会好点,论个头的话是偶尔泡水的会好点。
问题来了,明明是同一批买的乌木,养护环境也是差不多的,但状态的话是差挺多的,个头的话,偶尔泡水组是比较遵循谁盆大谁就大一点。
如果把它们都当成乌木,原因也许是在较大强度的环境刺激下(相比棚内),乌木会有不同的状态变化。
如果不把它们当成乌木,那也许是种子来源比较复杂。
绿的时候挺一致,出彩的时候,各有不同。反正我都挺喜欢。
所以又下了一单(不是同一家店,感觉这家更便宜)
结果到手后超出我预期了,不到6毛一颗的状态。
新到手的乌木和种了小半年的乌木对比,都选了个头最大的,新到手个头先点,但颜色缺更深点。
这难道是夏天下单和春天下单的区别,大叔又返回去看上一家店最近的评论返图,看来是店铺的区别。
总之,6毛一颗的乌木,买不了吃亏。但带大就要看夏天脸色了。希望夏天后还可以记录一下。
最后继续再插个小福利和小广告
小福利
大叔将在本文留言中随心情抽取5位花友送点小礼品。基本是枝条/小侧芽,都是普货,肯定会有的:小半年乌木和新买的乌木各一、随机一两种多肉小苗、枝干番杏(枝条,多条)、鹿角海棠枝条、宝草、若绿枝条、卧地延命草枝条)等,大概十来种,获奖名单会在本篇留言展示,不另行宣告了,请多关心留言。
继续再插个小广告
小广告
如果有卖家、厂商愿意以赞助多肉相关小礼品方式获得类似这样的文末广告宣传,可以联系大叔,大叔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