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101岁老寿星,一家子40多人10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都希望健康长寿。有句话就叫“长命百岁”。但要真的长命百岁,真有些难。不过,在咱们弥勒,长命百岁的人还真有。就在年1月1日,弥勒这位百岁老人过完了她岁的生日。一家子40多人幸福安康。

这位百岁老人名字叫做姜进珍,弥勒市虹溪镇大密纳村人。1月1日当天,姜进珍的家里热闹非凡,她的子女、儿孙正为她欢庆岁大寿。亲朋好友和儿孙们一起为老人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百岁生日。

:老人您有几岁了?

:今年岁

:有几个孩子?

:两个姑娘一个儿子。

:姑娘儿子对你好吗?

:好呢,良心都好。我那个儿子良心多好呢。

中午12点,生日宴会正式开始,姜进珍老人的子女儿孙四世同堂,亲朋满座,百人同唱生日歌,一起为老人欢庆岁大寿。

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亲朋好友纷纷围在姜进珍老人的身旁,都想沾沾这位百岁老人的喜气、福气。

姜进珍老人共生育三个子女,老大、老二是闺女,老三是儿子,最大的已经71岁了,最小的62岁。现在儿女们都健在。在老人过生日之前,外地的两个女儿都赶了回来,为老母亲过百岁大寿。现在,老人的重孙子都已经10多岁了,一大家子40多人。幸福热闹。

现在,姜进珍老人除了耳朵有点背外,没什么毛病。老人现在还是自己住,由儿子照顾她。

老人的这些生活习惯,是否是她长寿的原因:老人在饮食上不挑剔,不忌口,唯一的生活习惯是,每天晚上睡觉前必须用热水泡脚。老人心态非常好,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据了解,姜进珍老人年出生在虹溪镇南门街,成年后嫁到虹溪镇大密纳村,生育两女一男,省吃俭用把子女抚养成人。

:我老母亲今年岁了,她把我家姐妹三人养大成人,今天在这里为她庆祝百岁生日,我祝老母亲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身体健康。

姜进珍的大女儿朱瑞芬回想以前小时候的生活,那时真的是很艰苦,如今很幸福。

:我妈在我们姐妹三个的印象当中,小小的把我家姐妹三个养大,是最关心我家姐妹三人的。天都不亮,领着爬白石岩头割山草,爬到坟头把草割够都不知道,天亮才看见,人小会害怕。那时候才十多岁,五八年五九年太苦了。现在妈妈一百多岁了,太好了,但愿她多活几年,我有个妈叫。

:我妈给我的印象最好了,一天牵挂我的病,我也是有病。回来一回看她,她要问我有没有好些,我的病是如何如何。

姜进珍生日当天,子女们还请来了文艺队,表演文艺节目,共庆幸福小康生活,弘扬爱老敬老传统美德。

新闻拓展:

中国十大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来源:39健康网

活到岁和健康快乐活到岁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近期,中国老年学学会公布了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十位老人的平均年龄为.2岁,来自新疆疏勒县的维族女寿星阿丽米罕·色依提以岁高龄稳居榜首。十大寿星中,7人健康,2人自理,只有1人不能自理。

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供图/华盖)

中国老年学学会副秘书长王峰告诉记者,寿星排行榜已举办六届。此次评选于年6月1日正式启动,37个省全部参加。在各地推送的名候选百岁老人中,按照年龄顺序排出前十,上榜者主要分布在6个省区,涵盖5个民族。数据显示,中国百岁老人第一次突破5万大关,达到人;老人的健康寿命也相当乐观。

王峰指出,心态好、不闲着、不挑食、环境好、儿女孝是老人们长寿的共同规律。除此之外,他们每个人还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养生经验。

岁阿丽米罕,歌舞高手,赤脚走路。

新疆喀什的阿丽米罕·色依提已经历3个世纪,皮肤依旧细腻得让人羡慕。新疆人能歌善舞,阿丽米罕的长寿秘诀也在于此。从十几岁算起,她已经唱了多年歌,跳了多年舞。

采访中,她把拐棍当热瓦普(一种民族乐器)弹奏,当场表演起一段新疆情歌,神情投入,歌声柔美。记者留意到,阿丽米罕一直打着赤脚走路。老人的孙子说,这其实是老人一直坚持的一种足底按摩方式。

岁图如普,八十得子,顿顿番茄。

提起新疆喀什地区的图如普·艾麦提老人,当地人无不称奇。老人79岁时娶了第三任妻子,80岁得子,82岁时,妻子又为他诞下女儿。记者见到图如普老人时,他正扛着50斤大米健步如飞。百岁高龄的他,仍有3颗上牙,7颗下牙。

老人子女认为,这诸多神奇,和他的饮食有很大关系。不论家中炒什么菜,图如普都喜欢放西红柿,烹饪羊肉时必定有洋葱。老人家里的墙上,晒满了西红柿干,做汤时都要随手扔几个进去。老人认为,番茄是长寿果,洋葱能降血脂,对以羊肉为主食的维族人来说非常有益。

岁亚库普·卡斯木,每天走七里地,爱养花种草。

记者见到这位老人时,不服老的亚库普正和年轻人比赛掰手腕。儿媳介绍说:“父亲身体好,从家里到他们干活的地里,来回大约有7里地。父亲每天走来回,一点问题都没有。”

亚库普笑称自己力气大得益于好胃口:“我一次可以吃掉两碗手抓饭,而且最爱吃玉米,顿顿得有,玉米面、玉米馕……”亚库普还很有情趣,院子一边是个巨大花架,各种花错落有致,另一角是几株葡萄树,都是老人自己栽种。每天摆弄花、浇浇水,老人自得其乐。

岁田龙玉,日食两餐,爱爬台阶。

田龙玉是土家族,现在跟69岁的养女在湘西凤凰生活。岁的老人体态微丰,面色红润、头发半黑、皮肤柔软,没有一点老年斑,很难想象她经历过13次丧子之痛。

外孙女告诉记者,老人起居很有规律:“一天只吃两餐饭,每餐非常节制,只吃七分饱。早饭9点,晚饭6点,无论冬夏,晚7点准时就寝。”老人常自己下山买东西,而上下山有90多级台阶,她喜欢一个人走个来回。

岁打兰弯,穿衣赶时髦,每天一两酒。

云南怒江边上的小院里,抽着旱烟的打兰弯身穿藏青底、花彩纹的傈僳族服装,头戴红豆纱冠,精心的装扮让记者眼前一亮。老人还美滋滋炫耀起穿衣诀窍:“黄灰土气咱不要,穿艳倒有老来俏。”

老人有个嗜好,从18岁开始,每天要喝点自家酿的玉米酒。不过,她喝酒很节制,每天一两,遇到节日,最多二两。

岁尧力达西·尧勒瓦斯,从不穿短袖,讲究热养生。

尧力达西住在天山脚下,他为自己总结的长寿秘诀是“热养生”。记者见到老人时,他正坐在院里纳凉。南疆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老人依旧穿着长风衣、乌靴,别人都满头大汗,尧力达西却显得无比自在,连扇子都没用。他解释道,新疆紫外线太强,直接照射皮肤会加快体内水分流失,相对来说,穿大衣、躲树阴更舒适。

老人说:“平时我也着长衣、系宽腰带、穿长靴,年纪大了,注重腰部、脚部保暖,能保证长久的活力。”老人每天上午10点左右在门口晒太阳,但正午绝不出门,“热养生,并不代表越热越好,适度亲‘热’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岁屯妮萨罕·艾力,不怕病,看得开。

由于南疆地区土壤和水系中的碘含量非常低,当地人一直深受大脖子病的危害,屯妮萨罕也没能幸免。因年龄大无法做摘除手术,小西瓜般大小的肿瘤附在她的颈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然而老人并不恐惧,反倒把它看成健康警钟。

“如果一得病就放弃自己,我也不会活到今天,只有不恐惧,看得开,乐观平和,才会长寿。”老人还介绍了自己的健康妙招:“牛羊肉太燥热,我很少吃,平时最爱喝水,这样能排出体内毒素,减轻燥热。”

岁付姜氏,儿孙孝顺,26年卧床照样快乐生活。

山东菏泽的付姜氏,共生育7个子女,3男2女健在,最大的已经90岁,五世同堂。26年前,不慎右腿骨折后,老人一直卧床。最初付姜氏很着急,儿女却对她说:“我们认真照顾着,每过一年,心里就是一种满足,你就是全家的骄傲。”

远在宁夏的小儿子,更是申请提前退休,和妻子返乡全职照顾母亲。在儿女们精心照顾下,卧床26年的老人从未起过褥疮,家里的被褥衣物拆洗得非常整洁。如今,老人每天自己盘头装扮,和曾孙们讲故事聊天。老人告诉记者:“与其闷闷不乐,不如快快乐乐地活”。

岁黄乜依,清晨木梳头,早晚拉耳垂。

广西巴马是著名的长寿之乡,黄乜依就生活于此。外孙媳妇告诉大家,老人生活简单,饮食也很随意,只是偏爱喝玉米粥,“每餐都喝一碗玉米粥,一天至少三碗。”行动不便后,黄乜依还开发了自己的一套养生法:清晨木梳梳头,早晚拉扯耳垂,中午撑着小凳走一阵。

几年下来,老人越发精神,头顶冒出新发,原本半聋的耳朵,现在反而听得清了。在她看来,长寿离不开运动,“越是哪不好,越是锻炼哪。我不怕病,病还要怕我咧!”

岁付素清,倔脾气,闲不住。

四川成都的付素清是孙辈们口中的“祖宗”。“祖宗”有大家长的威严,最不喜欢别人说她老。“三九寒天,祖宗非得自己亲手洗衣服,你要和她抢,她非得急上几句‘我不老,还能干活呢!”被女儿取消“下田干活”的权利后,扫地、削红苕、捆柴,付素清一概不放过,还“警告”家人:“不准做我的活。”

重孙女说,每天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听见门外唰唰的扫帚声,就知道祖宗起床了。屋外竹林里有一大片空地,干净整洁,付婆婆自己捆的柴垛就整整齐齐地堆在那里。

责编/孔令勇

编辑/徐 良

记者/何 勇

排版/孔德云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fl/9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