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东西很贵的时候...真相可能就离它很远,譬如说燕窝、冬虫夏草...还有乌木,几年前乌木动辄几百几千,一个二三厘米的小苗也可以卖到几十上百,当时有各种乌木的热门讨论,什么样的乌木才是美丽好的(玉底黑边颗粒纹),什么原始种、纯种、、黑檀汁、乌木杂,迄今大叔都还有点懵。(PS,一些野外原生的多肉未必比得上园艺优育种的好看,野外原生的多肉好(看),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经过多年自然界的历练和淘汰,就好比你虐养多年,它还健壮则必然美丽,而现在很多所谓的原始种的真相只是因为它好看,只要配上原始种、纯种,价格就会更贵。) 前两天 从天而降的感觉...已经是人人养得起的普货,想一想多肉的江湖真不容易,谁要敢嚣张到天价,授粉播种组培就敢把你弄到谷底已经是人人养得起的乌木了,不妨看看过去乌木的文章,下文作者镜无尘,转载自仙珍园,原文发布于14年3月,当时的乌木也还挺火的,他已道出了今天的真相。
今天主要讲一下乌木的养植与发色,顺便再谈一谈本人对于乌木种类的认识。以下观点皆来自个人观察和养植经验,没有参考其它文献,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同好们一起探讨。图片全部来自个人实物跟踪。本人坐标南京,考虑地域不同,大家仅可参考,具体情况还要自己摸索。 正文开始前,发几张网上的乌木图片分析一下,不当之处,恳请高手指正。图片都是网上的,甚至都是大家看烂了的,没啥新鲜的地方,关键是我们要能够从这些图中得到一些信息。
上面两张图是对比,前一张明显是人工养植的,后一张则是野生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叶片的饱满程度和多少程度。前一张看起来比后一张要霸气不少,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下面的老叶子支撑,这种霸气会是什么感觉?根本霸不起来。而后一张由于在野外的艰苦条件,且不说水份,营养、肥肯定是跟不上的,所以,它的小叶生长是以牺牲老叶为代价的,就在这种循环中徘徊,这就是为什么要上水、要加肥。
上面一张也是野生的,其中反映了几个信息:一是它是偏长的,说明享受阳光是侧光,而发色不错,更说明,光线即使不是特别强也能养出好的乌木;二是看它周围的环境,肯定是冬天,墨西哥的北部也就和江浙差不多,草已枯黄,结冰与否看不出来,说明乌木的发色是在冷的季节,所以等各位的乌木养了一年之后,根好了,扔外边,让它冷吧,哈哈;三是它有花茎,上面不是花就是果,说明了这个季节是应该有花茎的。
上面这张则反映了前面三张的综合特点,不同的地方,周围有藓类植物,说明它的生长季节应该是比较潮湿而凉爽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它适合于生长的时候水可以大一点(这一点自己掌握,本人不负责,浇水十年功,无法一一指导)。
最后一张图,除了以上问题之外,还显现了当地在发色的季节,仍然是比较潮湿的,应该是湿冷,不过如果干些的话,发色可能变是黑的了。这说明了乌木是比较皮实的,前提是根要发好,看看这些图,就知道,拳头大小的盆子就别玩乌木了,白瞎了它的身价,也可惜了您的心血。 正文开始: 一、乌木怎么养 乌木并不难养,但由于价位比较高,很多朋友拿它太过于精心了,以至于不敢浇水、不敢用一般的配土、不敢猛晒、不敢冻。这一系列的“不敢”导致您的乌木很难适应您的“精心”,所以,长时间不服盆、不发根、不发色、不肯长,等等一系列的“不”。 其实,就拿它当普货养就差不多了。至少我本人是这么认为的。首先讲讲配土问题。 (一)乌木的配土 乌木的配土无什么特别的,也没有一定的“配方”,更没有什么“秘诀”。但是配土绝对有原则: 一是保水。有些人过于强调透水,试想,如果全部用河沙,不是最透水么,但显然养不好。根系没有水份,它用什么“长”?或者是一晒就干,那么再浇水,根部始终在迅速的“干”与“湿”之间转换,想想,能长好么? 二是透气。如何才算透气?完全不用泥炭?全部用颗粒?其实,那样不叫透气,叫“通风”。不一定非要用泥炭,但是一定要加些细的植料。但不要太多。大体上,本人认为颗粒要占总数的70%即可,余下的要用些细植料。当然,颗粒也不一定都是同等大小的,如赤玉、鹿沼之类的,并不一定好。在这里建立两种植料颗粒,一是仙土,二是树皮。我本人的配土很杂,有泥炭、羊粪、河沙、竹炭、仙土、树皮、缓释肥、椰土,总之,我是手头有的东西,基本上是往里扔,但控制好颗粒和细土的比例。 配土合适与否的检验标准有两个:一是把你想用的盆里装满土,然后从上面浇透,不仅要下面流水,而且要泡在水里,彻底泡透,之后拿出来放到你的养植环境中,七天之后从上往下慢慢地挖,看看土的干湿程度,这样你就了解了你的配土的保水性。二是把你的盆里装满土,然后把下面放个托盘,托盘里放上水,让它自己往上“吸”,看看多久可以“吸”干,“吸”干了再加水,直到水不再往上吸了为止,这里就从上往下慢慢地挖,看看湿到了什么程度,到哪里才是“和泥”,这样就可以知道你盆土上下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盆子下面的含水,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支持到你乌木的根部。大家都知道,大地上养的植物比较好,最重要的就是有“地气”,地气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大地所提供的“潮”气。花盆里根下面的部分可以提供这种“潮”气,也是非常有益于植物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配土中最好要加些肥料。肥料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品,加的不要太多,但一定要加些,控制在总土量的10~20配羊粪,我是这么干的,如果是其它的肥,过于烈的要少加,温和一些的可以多加些。原则是宁少勿多,烧了根就不好了。举一个例子:索马里难民生活环境过于贫乏,但不是他们不想吃饭,而是没得吃。我们既然有条件,为啥不让他们吃饱呢?乌木的原产地也不全是贫瘠的土地,既有石头缝,也有肥沃的地方,还有些是沙土,更多的则和我们的园土差不多。可参考上面的野生乌木图。 除配土外,也应考虑花盆和栽种方式 乌木的用盆:在材质上,个人认为要看地区和个人爱好以及财力,上个塑料、红陶还是紫砂。但是在大小上,应该比你所买的乌木,至少要大2厘米,也就是乌木栽到里面之后,叶片的外缘距离盆边要有2厘米左右的距离,这样,它能有充分的空间发根、生长,并且考虑到一年、两年后的情况。特别是有些乌木来的时候是包着的,一旦打开了,要大1/3以上,这一点需要考虑到。 乌木的栽种:对于有根的,不要把根窝在一起埋上,一般要把根理顺了,分开,斜向30度或45度(与垂直方向),我一般是先在盆里弄个小土包,小一点的,把乌木座上面,把根分开,这样可以让根充分地展开,将来长大以后根也能比较好地分布开。然后再把土徐徐的填好,压实,当然也不是压到压不到,适当的压一下就行。对于没根的,直接坐土上就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