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们爬上了峨眉山上的万寿寺拍照留念(侨报陈籍雄摄)
5日,小记者采访团参访了四川省两个重要的佛教文化圣地——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佛教圣地。
小记者们在乐山大佛拍照留念(侨报陈籍雄摄)
清晨,冒着蒙蒙细雨,小记者登上了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的乐山大佛。这座弥勒佛造像高达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她神情肃穆地屹立在滔滔的江水边上,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小记者们最近距离地欣赏着这件伟大的佛教艺术珍品,又一次燃起敬佩和自豪之感。
小记者好奇的走进海师洞并开手电筒观看(侨报陈籍雄摄)
通过对大佛的介绍资料和参观海师洞,对大佛筹建者之一的海通禅师为建造大佛以保一方民众免受水患之苦,经年累月四处筹款,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手眼的无私精神,也深深地感动了小记者。
在乐山上面小记者们认真的聆听解说(侨报陈籍雄摄)
来到了有“秀甲天下”之誉的佛教名山峨眉山,小记者首先参观在旧址重建的大佛禅院。大佛禅院占地面积宽广,布局大气,雄浑壮观,装饰精美,功能齐全,为培养僧才、弘扬佛教文化的中心。通过导游居士的实地详细解说,小记者们对佛教常识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与僧侣同进午餐,小记者们学会了一些佛教用餐规矩。小记者还登山参观了万年寺等著名庙宇,以点概面地对峨眉山这个名闻遐迩的佛教圣地有所了解。
小记者们一起到峨眉山的万年寺参观,大家拿起佛经开始学习佛教文化和历史(小记者布莱尔潘摄)
小记者在万寿寺里的圣寿万年寺门前留影(侨报陈籍雄摄)
佛教传入华夏两千多年,与本土文化融合,成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记者通过对佛教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也在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方面补上了不可或缺的一课。
壮观!小记者游世界最大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
早就听说了乐山大佛的宏伟壮观,小记者们5日终于亲眼见证了这座摩崖石刻的雄伟壮观。
小记者们登上乐山,大家都在欣赏山上的美景(小记者钟禹田摄)
下车后,当知道到达山顶只有个台阶时,小记者们都很惊讶,因为之前大家都以为上山的阶梯多得要爬到汗流浃背。
我们走在一条通往山顶的石铺路上,穿过周围许多茂密的大树,很快就到达山顶。那里有一片桂花树。虽然还不是开花的季节,但是那隐隐约约的清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中秋节时香甜的桂花糕,还有小时在学校的花园里摇桂花树,让上面长满了的桂花掉在同学们的头发上的快乐。
小记者们认真仔细地听导游介绍乐山悠久的历史和乐山对当地文化的重要影响(小记者李浩成摄)
小记者们认真地听导游讲解乐山的历史和特点(小记者钟禹田摄)
继续走着,大家来到了纪念苏东坡的东坡楼。再走一会儿,就来到了悬崖边的浮玉亭,之后又来到了海师洞,了解大佛筹建着者海通禅师的故事。海通禅师坚持募捐修建佛像以及“自目可剜,佛财难得”的大无畏精神,让小记者们非常敬佩。
终于看到了著名的乐山大佛了!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高71米、肩宽24米,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势肃穆,巍然屹立在江边。从我们站的山顶上一眼望下去都看不到佛脚。
小记者们在乐山的淩雲寺认真的聆听解說(侨报陈籍雄摄)
佛像两旁的山壁上,有一个个凹穴,导游说那是古代保护佛像而建造的13层木阁楼,后来在宋元战乱时被大火烧毁。
远处,我们看到宽阔的水面上有不同颜色的江水界线分明,这便是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的汇流处。大佛守护着日夜奔流的江水,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了。
小记者对地面的图案很感兴趣(侨报陈籍雄摄)
欣赏着乐山的美丽景色,望着佛像完美的中西结合的风格,小记者们都非常敬佩中国古人以顽强的精神建造出这一举世无双的佛像的智慧结晶。
大佛禅院听禅音小记者感悟佛教文化
5日,侨报小记者来到美丽的峨眉山。在峨眉山脚下有一座很大又很新的佛教禅院,名叫峨眉大佛禅院。禅院总面积亩,但小记者们只参观了其中的亩。所有小记者对这次奇妙和新奇的参观印象深刻。
小记者殷慧文和李浩成在玩游戏,其他小记者也乐在其中。(侨报陈籍雄摄)
一进门就看见了慈祥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据说,做这个雕像的材料是乌木,比黄金和珠宝都珍贵。千手观音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父亲犯了死罪,必须去掉一只手和一只眼睛。他恳求三位女儿来帮助他。大女儿不愿意失去她的一只手和眼睛,二女儿心里想为父亲付出但不敢行动,只有小女儿自告奋勇,站出来用她的一只手和一只眼睛替换了父亲的。因为小女儿心地善良,所有的大佛被她这种行为感动,奖赏她千只手和千只眼睛。通过这个故事,小记者们都学到要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并了解到转而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好人有好报的说法。
小记者们还了解到,根据佛教的说法,每种生肖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如果你是鼠年出生的,理应常祭拜千手观音菩萨;属龙或蛇的话,可以多祭拜普贤菩萨保佑你年年平安。不少小记者在殿堂内找到对应自己属相的保护神,并参拜一番,祈求菩萨的保佑。小记者李浩成说:“我看到自己生肖的保护神的时候,我也静下心来尊重佛教文化了。”
总而言之,这次参观大佛禅院让小记者们觉得很有意义,大家对佛教有了新的认识。许多小记者被和尚和在院内服务的居士的虔诚所打动。大家觉得应该更多的去了解和尊重跟他们拥有不一样生活方式的人。
团结就是力量小记者克服恐惧齐登峨眉山
5日《侨报》小记者们去爬了峨眉山。
爬的太累了,坐下休息一会再继续(侨报陈籍雄摄)
峨眉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古时候,峨眉山还是学仙修道胜地之一,它最高的山峰有.3米。
听到要爬那么高的山,小记者们都有一点恐惧。有的小记者说:“啊?那么高的山我们能爬吗?”可是小记者们没有放弃,并且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观赏这座佛教名山。
小记者们掌声鼓励爬累了的小记者继续爬完剩下的台阶。(小记者王炫文摄)
在爬山的时候,小记者们想到了各种各样鼓励自己的方式。有些小记者们在爬山时以唱歌来彼此鼓励。有的爬到阶梯上方的小记者为还在下面的小记者们鼓掌加油。虽然山很高,但是大家团结精神没有间断。这个经历使小记者们觉得“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说的真是再好不过了。
小记者开始爬峨眉山,我们的目的地是万寿寺(小记者杜原鑫摄)
小记者们登上万年寿山后,一边休息一边聊天,讨论这次登山的感受。(小记者李浩成)
我们把山上的万年寺当作爬山的终点。万年寺是峨眉山历史最久的古庙之一,也是中国重点寺庙之一,地处峨眉山的中点。在那里我们学到了佛教的一些知识,看到了弥勒佛、观音菩萨和普贤菩萨的雕像。普贤菩萨是小记者们在万年寺看到最大的一尊菩萨。它以铜制造、身高7.35米,坐在一个六牙白象上。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他像别的菩萨一样保佑着人们。有些小记者拜了一下普贤菩萨,希望他能保佑他们。其中一个是布莱尔潘,他说:“我希望我的家庭可以平安。”
我们很高兴能来到峨眉山,有机会学到一些佛教知识,以后我们一定会更加尊重中国的佛教,也会像今天爬峨眉山一样用坚持不懈和团结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所有的考验。
手机掉地上了,我来帮你捡(侨报陈籍雄摄)
秀甲天下小记者游峨眉山学习佛教典故
5日,侨报小记者访华团成员们冒着毛毛细雨来到峨眉山脚下,在导游的带领下学习有关佛教的历史知识和经典典故。
参观峨眉山大佛禅院时,小记者们认真听解说人员介绍佛教文化(小记者钟禹田摄)
首先大家被告知佛教最基本的礼仪就是在佛堂大殿内不可以照相,那是对神灵的不敬。
佛堂大殿一般有三扇门,人们可以从两边进出大殿,不可走中间的门,因为中间的门是“空门”。进入大殿时,女生进须先迈右脚,男生先迈左脚。脚绝对不可踩在高高的门槛上。
大肚弥勒佛被视为大肚量、宽容的象征。典型的佛像排放方式是将弥勒佛放在进入大殿的门口,人们进入大殿映入眼帘的就是有着和蔼笑容的弥勒佛,人们可以拜弥勒佛,祈求保佑。出殿时,出口端放着韦陀菩萨。人们出门时可拜韦陀菩萨,保平安。
在大雄宝殿内还有一座象征着理德的菩萨——普贤菩萨。他手握玉如意,胯下骑着一头温顺的六牙白象。
除了以上的神仙,大佛宝殿里还供奉着两座极其重要的佛: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掌握智慧,所以中国的很多父母都在子女高考前前去拜文殊菩萨,希望保佑子女获得较高的分数。
大雄宝殿内的观音菩萨像是最值得一提的。这座观音像是全世界最高的观音像,高达15.6米,由上好乌木制成,共有只手,是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观音像下方有着莲花宝座,由八大金刚力士为她托起莲花。同时身下游走着四条龙为她镇守四方。
小记者郑文馨觉得此次参观最有趣的莫过于每个生肖属相都有自己的保护神了。如果你生在羊年或猴年,应该多拜拜大日如来佛祖,因为他是对应你属相的保护神。属龙或蛇的可以常拜普贤菩萨,而鼠年出生的人应多拜千手观音菩萨。
大家下山途中在有山有水的小亭子里休息(侨报陈籍雄摄)
参观峨眉山的庙宇让大家还学到了不少佛教的常识。小记者李浩成说:“在大雄宝殿,我们了解了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佛教文化,你们一定要去参观、学习这千年文化的精髓!”
小记者大佛禅院享用素食与僧侣同进午餐
小记者们7月5日去参观了峨眉山大佛禅院,并在那里和僧人一起享用午餐。
老师们之前告知大家,和僧人一起同进午餐要严格遵守佛教的规矩,这让大家即紧张又好奇。进入斋堂之前,小记者排成一行,缓缓地进入。平时欢声笑语不断的小记者,此时都非常安静,脸色都严肃起来。进入斋堂后,小记者们三人一桌坐下。每人面前整齐地放着两只碗、一双筷子。
随后看到许多和尚穿着袈裟,鱼贯而入。他们都不出一声,安静地在自己的座位前坐下。小记者们也学他们的样,一言不发地安静坐着。
有人推着小车,给所有的小记者跟老师装饭菜。饭菜分开放在两只碗里。菜有豆芽、冬瓜和豆腐。有些小记者可能知道这里的饭菜应该要吃完,不能浪费,所以叫装饭的师傅给自己少装点饭。
饭菜装好后还不能吃,因为和尚们要诵经后才能开饭。这时和尚们开始诵经。小记者们也学着双手合十在胸前。
诵经后开始吃饭了。小记者们改变了平时吃饭时又说又笑的习惯,安静地进食。吃完的小记者也学着僧人的样子,把两只空碗叠在一起,把筷子放在碗边,等待有人将它们收走。等我们采访团所有人都吃完后,才一起安静地走出斋堂。
走到外面后,小记者议论起这里的素食,觉得它们的味道都很好。大部分小记者都吃完了自己那份饭菜,有些人还要求加菜呢。
小记者们高兴地拥抱在一起,好开心啊!(小记者王炫文摄)
这次进食素餐让一向喜欢安静的小记者李浩成很开心,他说终于可以安静地吃一餐饭了。小记者钟禹田也说这些蔬菜太好吃了!他没有想到素菜也会做得这么好吃,一日三餐都这样吃他都行。有不少小记者同意他的看法呢!
这次和僧人同一饭堂吃素餐,小记者们都觉得很有收获,增长了不少佛教用餐文化的知识。
制作:Vivi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