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20多年珍藏数十件乌木作品,千年乌木

  长江边上,一位泸州民间收藏家花了20多年时间,倾其所有珍藏了数十件乌木作品。

  他一直有一个愿望,筹建一座乌木博物馆,将这些珍贵的乌木作品留在泸州,将其中数件顶级乌木作品作为镇馆之宝。

  而今,随着泸州长江滨江路建设的推进,这些巨型、顶级乌木作品因体量大、数量多,去留成为难题。

  6月底,将是这些乌木留在原地的最后期限。眼下,这位收藏家急切地想为这些珍贵的乌木作品寻找一个安身之所。

李振宇和他的乌木作品

结缘:为盆景寻找底座走上收藏乌木之路

  60多岁的李振宇是一位退休职工,20多年前,他开始收藏乌木。以前,李振宇的爱好是盆景,在为心爱的盆景寻找底座的过程中,认识了乌木,从此走上收藏乌木之路。

  20多年前,朋友们的业余时间都是打牌、旅游等,但李振宇的业余时间却是去江边寻访乌木。得知四川的江河里常有乌木出现,李振宇只要有空就往江边跑,沿着江边寻访当地渔民,询问哪段江里会有枯木。

  那时电话还没有普及,李振宇就把BB机号码给渔民,再塞三四百元钱给他们,请他们发现江里有枯木就给他留信息。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李振宇找回了很多乌木坯料。

  “我收藏乌木是有选择性的,要品相好,质量高的。”李振宇侧重乌木的自然形态,因此,他的乌木作品大多没有经过精雕细刻,都是在原有自然形态上设计打造出来的。

  李振宇提前退休后,潜心打造他寻回的乌木。为了让这些乌木呈现最好的形态,他从“雕刻之乡”福建请来师傅进行雕琢、打磨,又物色了一位走南闯北的最好漆工,采用了独特的土漆工艺。

  李振宇考虑到费用问题,让漆工只上5遍漆,但为了让这些作品呈现最好的状态,这位漆工义务为作品上了8遍漆,刷漆就耗费了两个月时间。

收藏:顶级乌木作品藏身泸州长江边

  长江边,瓦窑坝,一片不起眼的空地,以彩钢棚作顶,四面简单设围,里边摆放着数十件珍贵的乌木作品。因为没有对外开放,这些珍藏在深闺之中且价值不菲的乌木,至今鲜为人知。

李振宇的乌木作品

  昨日,李振宇打开紧闭的大门,向记者展示了其中几件巨型的珍贵乌木作品。

  大门之内的空地大约平方米,堆放着大大小小数十件乌木作品,被包裹得严严实实,显得十分局促、杂乱。拆开包裹的乌木作品只有四件,但这四件却件件是精品。

  其中,有个全身乌黑发亮的“大家伙”,重2吨,高4米,外形就像一个巨型大树桩,纹理自然而清晰,泛着淡淡的光泽,手感温润细腻光滑,纵然在杂乱的环境中也牢牢地吸引人们的目光。

  进门处,一段巨大的枯木横躺在地上,布满灰尘,毫不起眼,这却是李振宇的“宝贝”——“乌木王”。10多年前,李振宇将其发掘出来后,没有进行雕琢和加工,目前仍保持原始的形态。在李振宇看来,这个“宝贝”有着特殊的价值,尽管收藏很难但一直呵护着它,“长10多米,根、干、枝都保存完好,这样紧凑、完整又便于展示的乌木标本,实在是非常难得。”李振宇说,这样的乌木标本拿去加工太可惜了,只有向公众展示出来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价值。

愿望:筹建乌木博物馆把乌木作品留在泸州

  潜心研究乌木20多年,李振宇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泸州市盆景根艺协会副会长。他是泸州为数不多的懂乌木的行家之一。

李振宇打造的乌木作品

  曾有成都、福建等地的行家慕名前来探访这些乌木作品,无一不为之感到震撼,称赞这些乌木作品是全国罕见的顶级作品。曾有人出高价想买下他的乌木作品,李振宇却不为所动。

  “这些千年乌木全部来自长沱两江,不仅具有科研价值,也具有社会价值。一直以来,我想筹建一个乌木博物馆,把收藏的这些乌木展示给世人。”李振宇说,为了这个愿望,他倾其所有收藏了可供整整一个乌木博物馆所陈列的乌木作品,从未对外售卖。

  年,在李振宇的努力下,有关部门批复同意了李振宇关于筹建泸州市乌木艺术博物馆的请求。在多年时间里,李振宇收集和打造了数十件大型乌木作品,“其中的七八件巨型精品,作为镇馆之宝也毫不为过。”李振宇说,由于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力量有限,经过多年努力,筹建乌木博物馆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泸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把这些作品留在家乡,并得以陈列展示,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

拆迁:本月底“栖身之地”迎来拆迁最后期限

  随着泸州长江滨江路建设工程的推进,瓦窑坝片区的拆迁迎来最后期限。

  本月底,乌木作品的“栖身之地”也将迎来拆迁最后期限。眼下,这些乌木作品即将去往哪里安身,成为困扰李振宇的最大难题。

  想到这些体量巨大、数量众多的乌木作品无处安身,李振宇万分焦虑。最近两三个月,李振宇找过很多企业,问过很多场馆,最后都因为乌木数量多、体量大而无法找到合适的安身之所。

  “如果有社会责任感的泸州企业,能接力筹建乌木博物馆,或将乌木文化这一元素嫁接到适合的项目中,我将把这些乌木作品全部低价转让。”李振宇说,千年乌木如果不能在泸州“安家”,将是一个城市的损失。

  看完报道后,如果个人或企业有意接力筹建乌木博物馆,或者为这些乌木作品寻找安身之所,请致电新闻-。

他与乌木的故事

  说起和“乌木王”的结缘,还有一段故事。10多年前,在沱江中游某段,李振宇听当地渔民们说,枯水季节,江心会有一段枯木显露出来,以前有人尝试过将其拉出来,但由于枯木又大又重,没有成功。

  在随后的一个枯水季节,李振宇跑到江边一看,这段枯木果真露出水面。当时,李振宇雇来三条挖沙船,拉起三只起吊葫芦,把枯木拖到码头,再用16吨的大吊车,把枯木从水里捞起来。几经周折运回泸州,起初露天放置在张坝桂圆林内,后来李振宇又把它运到了现在的场地。

  李振宇说,像这么大的乌木形成有上千年的历史,它见证了一个时代。这样巨型的身形,早年应该生长在原始森林,后来怎样倒塌进入沱江,成为烧不烂、砍不断、硬如铁的乌木,是有待考证和解密的历史。

  “随着乌木商业化的开掘,后人也许再也看不到如此完整的乌木标本。”李振宇说,他有责任和义务把它保留下来,让后人能够看到。这样的标本不仅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也有极大的科研价值,这也是他一直没有将乌木标本进行加工的原因。

川江都市报记者许亚琴摄影报道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公益援助
白癜风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gn/91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