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

前面的话

记得去年12月27日推送《镜子》同题诗时,我说过“过年前不再布置同题作业了:来年开春,当听到布谷鸟的啼唤声后,我们再重返这块耕种的实验田……”,这话好像昨天刚刚说的,可事实是第一季已被消费了三分之二,我们才又恢复实验田的播种,应该说是滞后了。

新年第一期同题诗为《抽屉》(诗后有我的一两句点评,也有个别成员之间的评论文字),我们避开了春天,避开了应季物语和顺水思维,不凑蜂蝶般的热闹;《抽屉》里面有诗荟的公开秘密:我们拿出各自的学艺珍藏,相互鉴赏和批评。“蓬岛诗荟”只提供成员之间诗歌创作上的交流(以及与之相应的活动安排等),不提供向金字塔形编队的大小刊物投稿,也不为个人作品提供举荐的渠道(向外投稿纯属成员个人的行为和权利,与本群无关),我们力求纯粹和“好玩”(见性、毫无保留——!据我的理解,目前已经做到了90%以上的近似度),卸去诗之外的负担和衍生风景(那是另一回事)。

余温未散的《千利休传》中的几段文字很能触动我此刻的心绪,摘编如下——

“……为何日本人要聚在那种挤死人的房间里,就为了作作索索地喝那种难喝的饮品?又为何没完没了地欣赏那些破烂儿似的土块陶烧,赤裸裸地互相恭维?这种愚蠢的习惯,找遍全世界也没有……”,“……日本人的美学,从世界的标准来看,明显向完全相反的方向扭曲着。全世界都没有人能理解,那种寒酸的道具,到底是哪里值得耗费重金在上面。”

这是耶稣会东印度观察员亚历山德罗·范礼纳诺与四个日本留过洋的小年青的对话。范礼纳诺理解不了日本人的感性。看,这“感性”一词的内涵多丰满,用来形容我们“蓬岛诗荟”也是恰当不过的。

在关白秀吉的寂茶室,那位耶稣会东印度观察员与利休的问与答堪称不朽——

“……这(指圆茄子形状的茶入)不过是个捏土烧制的东西罢了。将此物奉为至宝的,都是些愚蠢的数寄者。”

“正是。只有天下的愚者,才能从一介土块中发现美。”……

“我听说,即便是相似的小壶,也有很多是一文不值的。到底是有什么不同呢?”

这是他最想问的。司茶的和尚,就像欧洲的宝石商一样,从千百个相似的物品当中,挑选出唯一的传奇之物。

千利休:“我就是准则。我选中的东西,自会成为传奇。”

韩高琦.3.5

抽屉

董丹阳

拉开,推进,你一个人把玩

像儿时游戏

糖果,小人书,一处单纯向往

忽略外形:秘密的空间

存放,容纳,还可以上锁

缄默,守口如瓶,信任如此重要

然后深入:分门别类

要紧的放里面

不为人知总是与更深的黑暗相伴

彼此隔离,安妥地藏匿

也会心心记挂,吸引

然后依赖,甚至被它反制

觉得独一无二

舍它其谁

其实,它属于一张桌子

几块木头,随时可能碎裂

它很脆弱

正如人的皮囊,一条蛇褪下龙衣

人们往往受制于它的形状

或一个名字

它也会死于一条小小蛀虫

或者一根铁丝

从一只抽屉开始

经过保险箱,房子,一座岛屿

你活成它的模样——

半成品,或已衰败的成品

亦或里面的物品

这过程不声不响,又无足轻重

复数方式:无关乎数量

无关乎迟早

消失于更宏大的魔方

.2.25

(点评:丹阳诗歌的魔性在于句子之间非逻辑的想象粘接和火力推进;一方面唤醒着众多物像之间的文字紧张关系,更为隐蔽的则是美之尊严的秩序确立。有两重镜像。)

从一只抽屉看人世

——董丹阳诗作欣赏

赖吉文

文如其人,品诗可识人,董丹阳的诗,敏感、多变、耐看,平常语言到他手里,会立马生出翅膀,在想象中波诡云谲。

“拉开,推进,你一个人把玩/像儿时游戏/糖果,小人书,一处单纯向往”

一只抽屉拉开,推进,直接切中了抽屉的物质特性,“你一个人把玩,像儿时游戏”,很亲切自然引向童年。“糖果,小人书,一处单纯向往”,谁的童年不单纯,谁的童年不向往呢?选取物象不多,在表意上恰到好处。

“忽略外形:秘密的空间/存放,容纳,还可以上锁/缄默,守口如瓶,信任如此重要”人都有秘密空间,存放容纳一段感情,不让人知,可上锁,让人进来,要缄默。“守口如瓶,信任如此重要”,这不是写物,而是道出人性。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其实,它属于一张桌子/几块木头,随时可能碎裂/它很脆弱/正如人的皮囊,一条蛇褪下龙衣”诗至此,与其说是在状物,不如说是在写人。什么是人?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犹如抽屉,依附于社会这张大桌子,它很脆弱,桌子一挪动,随时可能碎裂。皮囊虽好,时间一到不得不褪。“它也会死于一条小小蛀虫/或者一根铁丝”

诗人道出了人生无奈,你不仅仅是你,还是社会大熔炉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你,一个小小的蛀虫,就会毁你一生。

人如抽屉,但愿活出精彩!

年3月5日于上海

抽屉

赖吉文

题记:天地阴阳,上阳下阴,阳凸阴凹,抽屉有底无盖当属于阴,阴则至柔,善藏万物。

曾经为树,临水而居

吞吐春秋以为长生不死

木匠以我有用

锯树成木,剖木成屉

这世上从不缺才

技一出手,四座皆惊

争当权力的拐杖谁也不让

只有倒霉蛋被扔进抽屉,吟诗作画

一身才艺,只因生活所迫

以道观之,万物同一

昔日为树,居其高而明德

今日为屉,虚其心而盛物

从树而屉本为一源

睁眼而看

世人只知桌柜

桌柜有品,涂脂抹粉一身豪华

抽屉无闻,藏污纳垢不拒贵贱

伐木为梁、为桌、为柜

不嫉大才

我只是边角,适合做一只抽屉

放衣,可为布衣

放书,可为书生

放进江山啊,我为君王

.2.28

(点评:抽屉常常为边角料所构造,因为“无闻,藏污纳垢不拒贵贱”,所以更显亲切、真实,以及不排除几何级数的包容增量:“放进江山啊,我为君王。”)

抽屉(外一首)

樊亚芬

一开一关

完成一次闭合

收纳着身边的万物

旧物叠加

新物不断涌入

某一日终于盈满

反复思量何为藏

又何为弃?

始终理还乱、剪不断

旧的东西终究是思念的

新的却是一份收获

或是一种希望的慰藉

抽屉一开一关

默纳世间凡夫俗事

清空的念头飞旋许久

尘埃落定之时

仍是万物盈满的状态

说不清是它使命的必然

还是心中的不舍

(点评: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抽屉里的东西似乎是个例外,它不属于那个范畴。)

外婆家的抽屉

外婆家有一个抽屉

老得就像没牙的外婆

乌漆麻黑的外表上

爬满斑驳的划痕

阳光透过蛇藤缠挂的石窗

温暖地亲吻着抽屉

铜锁泛着刺眼的光

它的样子除了坚守

没有始终

直到那一天

外婆安详地离开了那间房

大人们终于打开了抽屉

发饰、戒指、木梳……

醒目的是一个个

装着一百二十元的红包

原来外婆清醒时

给每户家人都准备了一个

(点评:外婆的抽屉里藏着全世界最伟大的母爱。)

抽屉

张利良

不为人知的秘密

深藏在结构严密的岁月

零碎的词语

穿针引线

补缀日常的每一道裂缝

日上三竿

青丝成暮

女性主义的旧时光

灯下翻拣

又一声叹息

沉重地闭合

一枚暗黄的铜环

向下垂直

.3.2

(点评:在灯下翻检出来的针线、零碎的词语为世界补缀着阳光下的每一道裂缝:抽屉,“女性主义的旧时光”。着墨不多,意境深远。)

抽屉(外一首)

刘光法

一直到新柜子安放妥当

这些抽屉才松一口气

总算能过一段日子

严丝合缝也好

貌合神离也罢

要紧的是

能挂一把上等的锁

世间东西都有贵贱

三六九等

有时精挑细选进来

欢喜一阵子

有时胡乱塞满东西

喊不出一个字

不堪重负

柜子才显得稳重

要命的是

长久寄居于人世

上下不能腾挪

左右舒展不了筋骨

推着拉着

疼得呲牙咧嘴

最绝望的是

他们丢了这把锁的钥匙

.3.3清晨

(点评:刘老师的《抽屉》,不重在私密,而在于一个合适、平稳的“位子”,但是受挤压是现世报的“受活”借用一作家的小说名常态。)

抽屉素描

我赞赏它的空

空空如也的空

充满了我的全部

常常凝视良久

再不敢放一个东西进去

似乎里面的一切

一下子会不复存在

它里面曾有过光采

还一定充满过暗

或者它一直在梦中

直到现在

等待着谁伸出的手

把它全部抽出来

脱离了那黑魆魆的洞口

简陋的身体

那些伤痕和畸形

是非曲直

一目了然

是否就有了

它的释放和自由

我这样想想都觉得残忍

愧疚得想把所有

被强行打开的抽屉

通通都关上

.3.1

抽屉

日月鸟

那掉了把手的抽屉

经年闭口沉默,如负载密匙

直至某日被兜底打开

泛黄的扉页恍惚中重现天日

雨敲打窗檐,思绪泅水而来

清晰的墨迹拓印记忆的留白

蒙尘并非消失或者遗忘

温甜的,或许是虚构瞬间闪过

而心悸与疼痛总有着

摩挲银杏落叶弥留的质感

还有那无法触及的,付之一炬的

以及晚风里枯槁的叹息

还有什么比抽离和重归

更举轻若重?

我张开眼睑,合上抽屉与心门

.3.4

(点评:抽屉承载着个人褪色的记忆和秘密,其中“心悸与疼痛”的质感不会因蒙尘而消减。)

抽屉

郑丽敏

书房里

一排毛笔轻声叹息

我取下其中一支羊毫

它满头白发

容颜憔悴

打开砚台

羊毫白发就恢复了弹性

它被我浸湿在浓浓的墨汁里

滋滋吸收的声音

宛如记忆在返青

接着

我的秘密家园被它叩开

那里藏着一排抽屉

第一个抽屉

是山水田园

有诗有书有画

有丝竹萦耳

还有王维站在窗外

第二个抽屉

是冥想智慧的静园

回归原始之初

世界安静到

只剩下我的呼吸

第三个抽屉

是一级又一级石板台阶

披一身绿苔

向山巅漫溯

那里有白云飘荡在蓝天

黑发羊毫

迷失在秘园

它打开第四个抽屉

悄悄把自己种在里面

(点评:迥出意表的构思与想象让这首诗直立了起来,尽管三个抽屉的所指内涵稍欠一点立体感。)

抽屉

袁宇俊

记忆抽屉

锁了

时光美好

封存记忆好远好远

开锁

刷新往事好淡好淡

屏息默读寥寥几句

一段封存起来的美好

被挖掘

青春期的一份悸动

矫首遐观

微风抚纤盈

弱水三千怎生愁

纵然时光倒流

也会飞蛾扑火不回头

记忆抽屉

锁了

美好时光

封存记忆永久永久

年3月5日

(抽屉可以锁住曾经青春的悸动,却锁不住那份美好的回眸。)

抽屉

天目清音

在童年的时光里

抽屉是个百宝箱

吃的、玩的

都会找到

那团缠缠绕绕的五色丝线

像天上的虹

悬挂在老屋的铁门与围墙外的水杉间

穿过竹林

凌霄花欢腾在朝南山

十九只兔子在一枝黄花间游戏

在青春的岁月里

抽屉是个密码箱

迷茫,未知前程里的寻觅

我却忘了那串开启的数字

人到中年

抽屉像皇帝的新衣

什么都已经裸露

姗姗然转过身

一只长尾鸟刚好啄下两枚金柑

咦,叫声很甜蜜

谁还在炫耀手中的那把锁钥?

当生活再次回到童年的时光

(点评:不同年龄段的抽屉藏着不同的心事,唯有童年不欺。)

抽屉

杨晟

十五岁起

他便有一个专用抽屉

用一把自己认为牢靠的钥匙

锁住。每次打开关上

都要警惕地打量四周

看,有无多余的视线涉入

开锁及推拉的动作

就像战士子弹上膛

推拉枪栓一样

放在身体里

走不出来的积淀

越来越丰厚

虽然表面的尘垢

经常清理,呈映的光

还是有点颤颤巍巍

锁的更新,与时俱进

不欲人知的软

包裹,更为严实

围中有缺的构造

预设了逸出的间隙

鱼儿沉潜过久,跃出水面

尤其是天气剧变之时

戏戏莲荷,希翼蜻蜓立之上

发生姻缘,添色冲喜

屉之开合如流水不腐

诠释着生息的隐秘

(点评:我看到了一个早熟的大男孩。写诗手法,我以为依然不离老套的赋比兴,中间那个“比”不用或少用不打紧,怎么娴熟运用“赋”与“兴”才重要。)

抽屉

陈雨

抽屉陈旧,跻身于一个框架中

它天生敏感,又深藏不露

必须凭空想象

才能抵达世间最幽深的寂寞

一只抽屉,来到尘世

注定孤独、隐秘和无奈

它藏匿种种心事,从不分享

一种生活习性,一种精神积淀

甚至一生的光芒与梦想

或许,一只抽屉对自己

也有怀疑。在一拉一推之间

它警惕、小心,在阳光照射不久

迅速地退回黑暗之中

似乎黑暗已成为生命的本身

有时为防万一,一只抽屉还上了锁

关闭了与世界的最后通道

它遗世独立于一个黄昏

一颗孤悬之心,无人知晓

一只抽屉,也是一种宿命

我们来到尘世,苟且偷生

它如一口容器,一个形而下的国度

装得下岁月的风雨

也装得下一生的苦难

.3.4

(点评:国平兄的这首同题,提供了《抽屉》诗的一个文本范式。)

抽屉

柴彩菲

我习惯走向那儿

铜环总是轻易唤醒

树木内部隐逸的纹路和荣耀

或许天地也可以模拟

所有事物各自归位

寂静的空间落满尘埃

针线盒守住最后的姿势

我看见

朱砂在光阴里离去。

(点评:抽屉又何尝不是一个小宇宙呢?)

抽屉

韩高琦

抽屉,一个符号,坤卦里的抽象。

属相是蛇,

不动声色的刺激,昨日斑斓一现。

宛如遗忘的尽头,青草在挥手。

翻山越岭的又一个晴日,云投下名片,

你,歇息时的回眸:

目标,介于虚与实之间。

因为心事,梅花又开了一次。

到众里去百度,一截红心香樟,

有美人的低首,和接纳——

彻骨的香气国度被匠心细析与重构,

玲珑呈现,不留多余,却一眼看不到底。

从生活到生活,

粗朴转为侘寂:形同而神异。

造型、尺寸,不离方圆,

曾几何时,十九岁的梳妆台应声而出。

而其中的抽屉:乳房一样开阖,

专属的秘密,把日记喂养,

锁钥在你手里。

回到生命之初的定性:

内向,阴虚,羞于见人。

深处,月亮的另半张脸,

暗藏着一方山水,元气淋漓的山水,

或者,你要传承的姓氏,春困与休眠。

.3.2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可以治疗好吗
北京到哪里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jb/10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