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码的使用和制作要点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31118/4292721.html

小小的京胡码并不起眼,在京胡的零部件中体积最小、价格最低,然而就是这个小东西却关系着一把京胡的音质音色,因此做好和选配好琴码就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

拉京胡时,琴声的启动靠弓毛运动擦磨琴弦,琴弦的振动通过琴码传递给琴皮,由琴皮的振动再推动琴筒及其他相关部件的谐振,由此形成京胡特有的美妙声音;可见,琴码的作用类似于排球的二传手,接球、调整、传球都要做的恰到好处,琴码所要完成的任务正是如此,而且调整的任务要尤其重要,也就是说,在它传递琴弦的振动时不仅要一丝不苟还要进行力所能及的过滤加工,协调各频段的传导力度和灵敏度,通过琴码的谐振和阻尼作用,使琴皮的振动更有利于适应和发挥京胡的音色韵味,“一个琴码救活一把琴”——这个说法很形象地说明了琴码的重要作用。

京胡琴码有多种形制:空心式、马蹄式、城门式,还有我小时候用过的铅笔杆式和火柴棍三节鞭式,现在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城门式,我还试验了几种与上述制式不同的另类琴码,但效果并不怎么样。京胡琴码的材料以竹制为主,因为正常使用的京胡琴码就应是竹制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非竹制琴码,例如克制噪音和为特殊音色效果等。用什么竹倒值得试验研究,有人说竹根好,有人说竹节好,有人说老麻将牌好,有人说老奶奶的炕沿好,还有人说秦始皇的书简最好,其实都是说老竹子好,的确是有道理的。我却觉得铁心废筒子最好,有那么小小一段就可做上百八十个了。我做的琴码是用竹梯根部的那一节,十几年的基层工作,蚊叮虫咬蟑螂尿把它锻炼的内外棕黑,是做琴码的好材料(如果尺寸合适当然先做琴筒)。

琴码制作尺寸和工艺很重要,适宜的高度保证合适的压力角,适宜的底面积保证合适的压强,而光洁圆滑的表面保证谐震效果;以城门式为例:正常高度应为5~5.5毫米,使琴弦对皮面的压力角在10~15度间,底部椭圆长轴6~7毫米,短轴4.5~5.5毫米,中央通孔直径2.5~3毫米,开缝宽度0.5~1毫米;下限数适应西皮,上限数适应二黄,最好按高度和大小做成两个系列,即高中矮、大中小,尺寸范围还可扩大0.5~1毫米,这在选配琴码时就可有更大余地了。

我的做法:先将选作琴码的竹子顺竹丝劈成长条,修成均匀的以竹簧为底边的不等腰三角形,高低大小要留出加工余量,沿三角竹条的长度每隔8~10毫米紧贴底边钻一个2.5~3毫米的通孔,要确保孔的轴线平行于底边且与竹条垂直,也就是要钻的正,再用细锯条或小刀自两孔间将竹条分成一段段码子毛坯(成套的厨用刀具里带细齿的水果刀很好用),再用细锉成型,并用砂纸仔细打磨,要注意琴码顶端和底面一定要平行,四面要圆滑过渡,码子底边的两个角度要一大一小(相差3~5度为宜),即码子的一面坡稍陡另一面坡稍缓,使用时坡缓的一面向上,构成对琴弦压力较大抗角。用小刀在码子上端装弦的位置轻轻刻出v型槽,槽的深度要尽量小,两槽相距3毫米左右(依弓子马尾多少而定),再将琴弦固定拉紧在凳子腿上,把码子的v型槽在琴弦上轻轻勒磨,这样就可确保琴弦与码子接触良好了,再用小刀将码子底面居中开出宽0.5~1毫米的缝隙,最后再用细砂纸放在玻璃板上,仔细打磨底面使之平整以确保与琴皮接触严密,并保留薄薄一层竹簧,完成一定数量后就用我在为什么做京胡(八)中所说的方法处理,一批规格不同的好码子就可随令差遣了。

不过,由于京胡码体积小,制作时抓拿不住掉在地上就踪影难寻,因此,把老婆做饭的围裙垫在两腿之间是个好办法。我曾试验过把竹丝立起来做码,就是让码的竹丝垂直于皮面,但由于码子是上小下大,竹丝的管状纤维随高度降低而被削短,影响了码子的谐振效果,同时也降低了码子的强度;我还用扇子骨粘制过中空的码子,就是用扇子骨的竹片粘成一个三角形,音量倒是大了许多但就不是个正味儿。码子的材料我也试过多种,牛角、尼龙、黄铜、底片,效果都不如竹子,反倒是乌木、檀木做的码用在有噪音的琴上效果十分显著,找一根乌木或檀木的筷子应当不难,一根筷子可做十几个码,而且越老的筷子越好(由此推论老竹筷子做码也应不错)。一把好琴再配上几个好码子,就如虎添翼,剩下来就是好好练功夫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jb/13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