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成都13窝叔王黎明从蜀王陵到

03:41

四川卫视《金沙守护者》节目中,王黎明出镜。

封面新闻记者曾洁图由受访者提供

年,明蜀王陵开始考古发掘,“最精美的地下宫殿”重见天日。年,十二桥遗址显山露水,古蜀文明发展史又增添瑰宝。年,成都金沙遗址的惊世发现,将成都的建城史推进至年前。

“窝叔”王黎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保卫部主任,从事文物考古、安保工作40年,亲历了这些遗址的发掘。因微博名叫“新天地的小窝”,8.3万粉丝亲切称他“窝叔”。

8月15日,王黎明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穿着的T恤衫上印有“太阳神鸟”金箔的图案。他参与发掘的这些遗址,在考古成都展上诉说着成都厚重的历史。

王黎明在金沙太阳节

考古曾是守摊摊

年,王黎明被分配到成都市文化局文管处,成都考古队的前身。7个人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

那时考古在外人看来是“守摊摊儿”,接到什么线索就挖什么,几乎没有主动发掘。

对于刚入行的窝叔而言,一切很新奇。一接到线索,他骑上自行车,一口气赶到目的地。不忙的时候,他熟读中国通史,熟悉每个时期的墓葬。

年,石灵公社为扩建中学,平整坡地时一辆推土机差点落进深坑,坑内满是积水。几台抽水机抽了一天一夜,才看清底下有墓地,碑文记载是明代僖王朱友壎墓。

初次参与大型遗址发掘,窝叔既兴奋又紧张。而一到蜀王陵现场,他就傻了眼,除了洛阳铲,同事们拿着锄头、铁锹,和农民别无二样。

王黎明手持相机对考古现场拍照

考古考的是细致

窝叔所在的先遣三人组,率先进墓勘测。从找封门砖、墓道,到清理墓室、绘图、照相、拓片,他挨个学习了一遍。

那是成都第一次发掘到蜀王墓。他清楚记得,6米高的墓穴里全是积水淤泥。抽水机抽了40多个小时,他们才把墓门推开,进入墓室清理。

虽然凌乱的墓穴一看就惨遭盗窃,他们还是手握铁铲,一点一点清除淤泥,生怕遗漏文物。

“挖到宝贝当然很兴奋,但发掘的过程相当枯燥,军用铲、洛阳铲换着清淤。”窝叔告诉记者,考古工作最重要的是细致,一点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一不小心就可能与千年历史失之交臂。

王黎明(右)在一座东汉墓室考古发掘

十二桥重见天日

年,青羊宫窑址重新发掘。作为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隋唐窑场,这一发现填补了长江上游地区古代陶瓷遗址分布的空白。

参观考古成都展,看到他参与发掘的文物被展出,窝叔倍感自豪。“我亲手清理出了窑炉、作坊区,这一发现让我们弄清楚青羊宫窑烧什么材料,分布范围有多广。”

着手发掘青羊宫窑址作坊区的时候,窝叔他们意外发现了十二桥遗址。

年,王黎明在青羊宫窑址作坊区做考古记录。

年底,成都市干道指挥部修建自来水公司,在地下约4米深的地方挖到许多陶片和乌木。成都考古队立刻派人赶来发掘,窝叔忙完了青羊宫窑址,又马不停蹄赶到十二桥。

三星堆文化发展到后期,形成了“十二桥文化”,年代大约从商代晚期延续至西周。以十二桥遗址为中心的十二桥文化,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文化之后,古蜀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jb/18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