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村小的前世今生青青跟着大哥哥们一路小跑,来到了位于村子西头的小学校。说是学校,其实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寺院。虽历经千年,又恰好赶上了“破四旧立四新”的运动,许是沾了整个村子同宗同族的光,寺院保存得竟然十分完好,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还是原来的样子,就连每栋房子的屋脊上装饰的飞禽走兽也没见少了半根毫毛。这不得不说都是周老师的功劳。文革来袭,许多从前传下来的老物件都遭了殃。眼瞅着这座寺院也不能幸免,红卫兵们早已经喊着响亮的口号占领了寺院,就差一把火烧了它了。就在这座寺院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村小学的周校长站了出来。周校长,五十多岁,一米八九的大个儿,黑脸堂儿,身材微胖,一身略显宽松的中山装,身子骨硬邦邦的,往那一杵,简直就是一座黑铁塔。脸上的表情,不怒自威。“这么着吧,这座寺院呢,我看结实得很。要是拆了,那是白白糟蹋东西,对不起祖宗。倒不如我们小学搬过来吧。小学原来的房子年久失修。每逢雨季,外头大下里头小下,没个干松地处。孩子们的课本儿都要发霉了。”那些红卫兵们个个站在原地,面面相觑、呆若木鸡,哪里敢对周校长说出半个“不”字。慢说他们这些小毛孩子,就算他们的爹娘来了,也得敬周校长三分。村子里五十岁往下数的人,哪个不是周校长教过的学生?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几乎无一例外地领教过周老师的“一指禅”。周老师那棒槌般的中指,“啪”地一声弹在脑门儿上,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寺院大门上头有块匾额。据老人们讲,那是一整块乌木雕刻出来的。匾上的几个鎏金大字闪闪发光,为清朝状元李春璞所书。此时早已被红卫兵们拆卸下来,扔在院子中央,就等着把寺院里所有的旧物件儿凑齐了一把火烧了它呢。“钢蛋儿,”周老师大声叫出红卫兵造反派小队长的名字。“快去,把我办公室桌上那摞旧报纸拿来!”钢蛋儿应声去了,约摸过了一袋烟的工夫儿,手里掐着一大沓旧报纸跑了回来。周老师接过那摞旧报纸,仔细地挑出有领袖像的几张,整整齐齐、恭恭敬敬地装进自己随手带来的包里。不等周老师吩咐,早有那手疾眼快的找来了炒锅和面粉,当然还有水。不出十分钟,一小锅自制的浆糊就准备好了。周老师亲自动手,一层一层地往那块乌木大匾上糊着报纸。第二天,报纸干透了。周老师找来油漆,把前一天糊上去的报纸漆成了黑色,等油漆干了,又用大号的毛笔蘸着金粉手书了“五七小学”几个遒劲的大字。就这样,这座寺院又算是躲过了一劫。让我们回头再来说说青青。跟着大哥哥们一溜小跑来到学校之后,青青看到院子中央那个古老的杏树下面早已站了二十几个孩子,有几个是他认识的。平元,屋头后书记家的儿子;云哥,大伯家的儿子;还有四元,三元哥哥的弟弟……我是
一轮冷月照无眠,爱读书、爱写作,和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欢迎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