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场景中,老太太亲自安排好“软烟罗”的处置事宜,起身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曠去。”曹师用一句极简单的客观描述作为转场文字,平实朴素,简洁高效。第四十回由此进入第四个场景:“刘姥姥入席”,归入贾府气运线。老太太说“这屋里窄”,继续强化关于潇湘馆“边缘化”的暗示。曹师这时安排刘姥姥念佛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又不上房晒东西,预备个梯子作什么?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开顶柜收放东西,非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子里东西只好看着,都不知道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刘姥姥的这段话,不可或缺。农村老妪,第一次看到贾府房间的奢华配置,震惊不已是自然正常的反应。“念佛”,是曹师为刘姥姥定制的个人习惯。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凤姐儿对刘姥姥说“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厌弃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当时刘姥姥听完,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那次念佛,是怕凤姐多心;这次念佛,则纯粹是震撼。不同情景下,同样的程式化语言,有助于加强人物的特性塑造。刘姥姥的这段话,还透露了一条伏笔线索:贾母屋子里有那么高的一大排柜子,后院还有专门用来爬上爬下取物件的梯子,可以想见,贾母的“梯己之物”一定非常多,具体数量,只有鸳鸯清楚。这段话,也为后文鸳鸯配合凤姐一起变卖老太太的物品以解燃眉之需,设下伏笔。刘姥姥还在夸潇湘馆精致,凤姐便说:“还有好的呢,我都带你去瞧瞧。”凤姐这句话,同样是潇湘馆地位的一种暗示。一群人“一迳离了潇湘馆”,远远望见池塘里一群人在撑船。贾母就吩咐道:“他们既预备下船,咱们就坐一回。”于是一群人便向紫菱洲、蓼溆一带走来。这段文字,与前文贾母正准备对李纨准备了船只一事发表意见,却被薛姨妈出场打断的细节形成呼应。众人尚未走到池塘跟前,就看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捏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凤姐反应快,知道是早饭,便连忙问王夫人在哪儿摆,王夫人却说“问老太太在那里,就在那里罢了。”王夫人自己不拿主意,凡事只看老太太意见,既省心又不犯错。贾母听见王夫人的话,便回头说去探春那边,还说让凤姐带着人先去摆上,自己跟大家坐船过去。凤姐儿听了贾母的安排,便回身跟李纨、探春、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超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老太太的这种安排,只是曹师为了给凤姐和鸳鸯创造一个单独行动、避开老太太的机会,以便让二人商议如何哄老太太开心。这边鸳鸯笑着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曹师通过鸳鸯这句话,先写出贾府男人们在外面“吃酒吃饭”的日常;又暗示准备拿刘姥姥做篾片相公取笑。李纨是个厚道人,对鸳鸯的话,“听了不解”,凤姐却心领神会,笑说“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于是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就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小孩子,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狠不与你想干,有我呢。”曹师这段文字,先将凤姐、鸳鸯、李纨等人提前过来摆桌的线索完全闭合,又暗示鸳鸯状态特别兴奋。大家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这时先有丫头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儿手里拿块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厢”银筷,“敁敠(diānduó)人位,按席摆下”。“敁敠”的本意是用手估量物体轻重,用在这里,是“忖度”的意思。豪门早餐,次序井然。曹师安排凤姐亲自“布筷”,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刘姥姥的筷子跟别人不同一节形成呼应。贾母就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搭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眼看就要开餐了,凤姐赶紧递眼色给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来,“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夕话”,还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一切安排调停完毕,然后回到桌旁坐下。“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这一笔交代,非常真实。虽然只是早饭,但如果让独居的薛姨妈也跟大家一样,来园子里等着跟贾母一起吃,就有些不合理。曹师将可能引起理解歧义的部分,用尽量简略的文字一笔带过,既能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猜测,还能避免出现逻辑错误,节省笔墨。座次照例是贾母带着宝玉和湘云、黛玉、宝钗坐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探惜三姊妹一桌,刘姥姥则挨着贾母单独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傍拿着漱盂、塵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这句话交代贾母饮食日常。“今日鸳鸯偏接过塵尾来拂着”。事出反常,必有用意。曹师在此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丫鬟们知道鸳鸯“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众人皆知,只有刘姥姥蒙在鼓里。鸳鸯一面站着伏侍,一面悄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悬念继续升级。曹师先写刘姥姥坐好以后,拿起筷子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是凤姐和鸳鸯商量好了,单单给刘姥姥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厢金的筷子”。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得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第四十回第四个场景“刘姥姥入席”,至此结束。曹师笔下的刘姥姥,外表憨戆,内心机敏,言语夸张,举止有趣,心理素质极佳,抗打击能力超强,因此极受上下人等喜爱。在这个场景最后,曹师安排刘姥姥用夸张的语言,带领读者和在场的众人先进行了一次热身,主要任务是积累情绪,提高阅读兴趣和情感参与度,为后文的情绪爆发做好引导、储备和铺垫。这种行文节奏的控制技巧,需要重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