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珍藏七十年的乌木筷子视频

近日,一双珍藏七十年的乌木筷子作为革命文物捐献给山西省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将被放置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陈列。历时七十年的岁月,筷子背后包含着怎么样的故事?为什么现在才被拿出来捐献?

裴据云老战士三代人珍藏的乌木筷子

一双通体乌黑的旧筷子,外观轻巧精细,装在一个手工缝制的羊皮套里,保存完好,透露着主人对这双筷子的珍爱以及岁月的沧桑。这双筷子的主人就是我们采访对象裴勇锋的爷爷,谈及他的爷爷裴据云,裴勇锋向我们娓娓道出爷爷与贺龙元帅,以及筷子背后的故事?

裴勇锋:“我爷爷是参军的老八路,他在年至年期间曾在晋绥军区贺龙司令员身边做炊事员,据我的爷爷说,贺老总虽然是有身份的人,但是他为人谦和低调,从来不摆官架子,和下属之间也没有太大的距离感,我的爷爷是一个非常淳朴实在的人,贺老总也非常的信任我的爷爷,因此在当时那个烽火战乱的年代贺老总与我的爷爷结下了这份深厚的友谊,在最后分别时赠送我爷爷乌木筷子一双作为他们延续友谊的纽带,年我爷爷带着这双乌木筷子退伍还乡,一直在我家保存至今。”。

珍藏了整整七十年的筷子,寄托着的确是裴据云老人对贺龙元帅和那段烽火岁月的深切怀念。

老八路裴据云退伍军人证书

裴勇锋:“自从我记事以来,我家就有一个比较老的木柜子,这双乌木筷子一直就保存在那个木柜里,我爷爷在世时每当过年过节都要拿出这双筷子擦去灰尘再从那个羊皮套子里抽出筷子看上一阵子,也是对贺老总与那段烽火岁月的怀念,我爷爷临终前曾嘱咐我的父亲和我,一定要把这双乌木筷子完好无损的保存下去。”

一双小小的筷子,掀翻出一段感人的故事,折射出在那个烽火年代,贺龙元帅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浓浓的军民鱼水之情。捐出这双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文物,也是裴家人共同的愿望,并且有着更深的意义。

裴勇锋:“咱们兴县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咱们兴县宣传红色文化的力度越来越大,知名度也越来越广,近年来好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咱们的习总书记也亲临过咱们的晋绥边区纪念馆进行了参观,我觉得老一辈保存下来这双乌木筷子非常符合咱们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的文化主题,所以我想把这双乌木筷子无偿捐赠给咱们纪念馆,一方面是为了发扬晋绥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另一方面是希望在咱们兴县晋绥史上能有我爷爷这小小的一笔,虽然我的爷爷生命已经终结,但这份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这双乌木筷子能够得到国家级的一个传承与保护,也是它最好的归宿,对我的家庭与社会都是有影响力的一件事,我作为老八路的后代我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份红色文化传承下去,这就是我捐赠这双筷子的初衷与意义。”

如今,先烈已逝,精神长存,文物见证了历史,我们在感动之余,更应该把这份精神传承发扬。

颁发裴据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段晓飞、马小鸣特代表贺晓明大姐、林炎志书记对抗日老战士后代的公益善举表示敬意!

兴县县委书记梁志锋也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裴老前辈儿孙表示称赞!鼓励他们继承老八路的精神,不负习总书记的嘱托,和村民们一起努力脱贫奔小康!

左起:兴县民政局长孙小建、县委书记梁志锋、基金会副理事长马小鸣、裴勇锋、裴喜旺(手中持捐赠文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县文物旅游局长田宝玉、基金会理事王波。

来源:兴县广播电视台红色晋绥

推荐阅读

●兴县吧春节期间拍摄的微电影(视频)

●兴县大街上发生“触动人心的一幕”(视频)

●兴县实拍:兴县吧微视频上映!(视频)

●母亲节,被曝光的视频...

●兴县版撕名牌(那时候火爆朋友圈的游戏)

●兴县公益在线协会年爱在行动茶座会

●姗姗来迟的兴县第一场雪,惊呆了全兴县人/视频(附:高速最新路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jg/137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