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木并不是一种木材,而是很多木材的合称。乌木形成时间大多在年至年不等,是楠木、红椿等树木因自然灾害埋入淤泥中,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故又称"炭化木"。乌木质地坚硬,是制作乌木雕塑、乌木艺术品、收藏品的宝贵材料。
在民间传统中,乌木“因乘天地灵气,集日月之精华,乃万木之灵,灵木之尊”,被视为具有辟邪之用的灵性之木,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的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峨眉山大佛禅院、龙泉石经寺等知名古刹均有巨大的乌木佛像,可见乌木被赋予了深厚的民间信仰。在清代文学大师袁枚在《子不语》讲到:相传阴沉木为开辟以前之树,沉沙浪中,过天地翻覆劫数,重出世上,以故再入土中,万年不坏。其色深绿,纹如织锦。置一片于地,百步以外,蝇蚋不飞。这些传说都为乌木添加了一种神秘的魅力。
在古代,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皆把乌木家具及出自乌木雕刻的艺术品视为传家、镇宅之宝,辟邪之物。历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乌木尤其成为各代帝王建筑宫殿和制作棺木的首选之材。清代帝王更将其列为皇室专用之材,民间不可私自采用,致使乌木更加稀少。民国时的窃国大盗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皇帝梦”没做多久就一命呜呼。但为了显示曾有过帝王身份,其家人费尽心思,耗费大量家财觅得乌木,为其拼了一副棺木。这虽是历史笑谈,但从中也看出了乌木的贵在难求。
馆藏作品:李先海《修行》高70cm
乌木的雕刻既与木材不同,也与玉石不同,因为乌木干燥后虽然表面润泽光亮、手感极佳,但它没有玉石的致密与细腻,加工时极易开裂、变形,所以雕刻时只能使用相对简单的技法,且不能用细工。而且,乌木的质地比较均匀,也很难使用巧雕、俏色等具有高难度、精创意的雕刻技法。雕刻前,工匠先根据乌木的形状在脑海里构思出轮廓,然后用斧头砍出粗糙的外形,再用凿子、锉刀等工具雕刻出细节,最后是用砂纸等进行长时间的打磨,一件乌木雕要花去匠人一两个月的时间。
李先海大师在成都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乌木雕刻创作,他充分利用天然乌木的特殊性,把握自然之美,形成了自己的乌木雕刻艺术创作与审美观,雕刻作品简约里带着率性,个性里有着稳重,用艺术去征服人们,获得业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