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风雨不问归期,
长期扎根基层人民法庭的俐侎法官
——永德县人民法院乌木龙人民法庭庭长,
罗青松
“这里就是我多年求学后的归宿吗?我不知道自己一个人能在这坚守多久?”年,罗青松学成归来后被分配到永德法院,报到后的第二天就被派往离永德县城公里、坐落于高寒山区的乌木龙法庭工作。孤身一人,艰难的山区生活,简陋的办公环境,对二十出头的他来说更多是精神上的极大挑战。“慢慢地,当初的煎熬成为一种习惯,习惯又转化为一种职责与使命,后来我终于可以在此扎根,自年至年我每年都被院党组评为优秀工作者,不是因为我办了多少案件,仅仅因为我能在此坚守……”五年的坚守,本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国徽在上,法袍在身,天平在心。”身为一名俐侎法官,被派往以彝族(俐侎人)为主体的乌木龙乡,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五年间,他不仅为当地化解和处置了大量纠纷、案件,更发挥双语优势为少数民族群众搭建起了法治桥梁。那时,能有像县法院一样的办公环境是他心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21年后的今天,他背负着同样的使命又回到了曾经坚守过的那片土地,“梦想”早已变成了现实,初心仍丝毫未变。▍来源: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原文章:学先进树英模,临沧法院开展“边疆法官故事汇”活动讲述司法为民好故事(节选)▍免责声明:凡经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