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曰:席不正不坐。室内器用关于人之幽俗,不可不究心也。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F4家具厅中的明式风格家具(这一篇只挑选了明代部分)有了晚明士大夫们风雅情趣的参与,使传统家具艺术强调意境渲染,追求由内而发的美学韵味,发展到达登峰造极的程度。所谓“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
制作不必好奇,务在求雅。古人之心思,吐我之幽致;以我之意见,暗合古人之机宜。
黄花梨裹腿做双绦环卡子花方杌凳
明
长50.7CM
宽50.5CM
高46.6CM
明清时代硬木裹腿做法的家具,皆是仿竹制家具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式样。圆材直腿直牚是裹腿构造家具的特点。凳面为格角攒边框,草席硬屉,边、抹加一条垛边,为劈料做法,看上去仿佛凳面使用厚材制成。直牚裹住圆腿,牚上有双绦(套)环卡子花。整体家具简洁而又大气,是传世黄花梨方凳之精品。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长方杌凳
明
长48.2CM
宽42.7CM
高50.6CM
高档次明、清杌凳,座屉大多为棕藤敷屉,也就是上层为藤屉,下层为棕屉,再下有弧型托牚。而棕绳、藤席使用期限有限,特别是在北方,天气干燥,同时北方工匠不谙编棕编藤工艺,于是改用木板上铺台湾草席,这时间应从清后期开始。这对杌凳座屉即这一时期改的硬板草席面子。束腰牙板一木连做,牙板起阳线与腿子阳线相连,腿端马蹄内翻有力,通体简素而有品位,是明代杌凳一种典型式样。
榉木矮南官帽椅
明
长77.8CM
宽75CM
高46CM
座高31CM
凡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的椅子,在北京地区通称为“南官帽椅”。因此这件榉木扶手椅可称为“矮南官帽椅”。形制独特,较为罕见。搭脑向后弯曲,两端逐渐收分,烟袋榫与后立柱相接,加装透雕草花牙角。扶手与前立柱烟袋榫相接处也装牙角。座面以下装起阳线的券口牙板,落在“踏脚牚”上,牚下又装小牙板。两扶手向外弯曲,留出更大的坐具空间。靠背板上窄下宽,以方形铲地浮雕为装饰,题材为“夔凤喜相逢”。据王世襄先生考订“很可能是寺院禅椅,专供趺坐而制”。
明代家具造型大方简练,榫卯精密,坚实牢固,重视自然纹理和色泽。线条流畅具有韵律美,刚柔並济,素逸而文气足,动静有致,颇具文人风范。
明式家具结构总体模仿建筑木作结构,以框架结构为主体,其特点是以立木作支柱,横木作联结材,吸取了大木构架和壶门台座的式样和手法,除个别变体外,均作四方体,并利用攒边装板以及各种各样的枨子、牙条、牙头、角牙、短柱和托泥等,加强结构的刚度。在框架结构中,又充分结合线性结构,造型线几乎没有多余的变化,以直为主,辅以曲线,以收曲直相间,刚柔相济之妙。在各部分构件的结合方面全用榫卯联结。
黄花梨壶门靠背玫瑰椅一对
明代
长57.5CM
宽45.5CM
高87CM
座高46CM
明式家具典型玫瑰椅做法。四立柱均为“一木连做”。搭脑直接落在后腿上端,靠背内安装门券牙子,直接落在横直牚上。壶门牙板浅雕草花,造型与口沿同形一体。扶手下安装三面券口牙子,也落在横牚上。三面直牚下均做“矮老”。座面下依然安装壶门券口牙板,落在前横牚上。扶手平出直竖。通体风格方正严明,自然流畅。
黄花梨高扶手南官帽椅一对
明
长52CM
宽46.8CM
高90CM
座高46CM
这对椅子搭脑与后腿、扶手与前腿交接处都使用挖烟袋锅做法,反映出做工工艺的讲究。靠背为打槽装板三段式做法,上段为浮雕草龙,下有亮脚,中段选用纹理优美的板材镶嵌。座屉也抹为混圆压边线,使得整体气度非凡,雍容质朴。
器之坐者有三:曰椅,曰杌,曰凳。以地论之,北不如南。维扬之木器,姑苏之竹器;可谓甲于古今,冠乎天下矣。
这一对对官帽椅,其搭脑、扶手、鹅脖、联帮棍等部件,乍看似是一些圆木,其实不然;它们不是用车床旋出,而是刮出来的。这些似圆非圆,似椭非椭、光滑溜手、随和可人的弧度,给触觉和视觉的享受不仅仅是惬意而已,有一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情趣。
堂之制,为宾客交接之地,宜宏敞精丽。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一对
明
长54.5CM
宽47.2CM
高.5CM
座高50CM
四出头椅又叫北官帽椅。这对椅子使用优质黄花梨木。其靠背彩用了纹理十分漂亮的一块独板做成,因纹理自然天成,故不必再行雕斫。搭脑中宽,形成靠枕,两端微微翘起,曲线既富有弹性,造型又十分流畅舒适。同样的手法也见于扶手以及腿部的细部处理,彼此呼应,相互衬托,使得此椅大气而富有匠意。
黄花梨透雕背板圈椅
明
长58.5CM
宽45.9CM
高99CM
座高50CM
靠背板两边立柱打槽,中嵌一块从上到下的独板,下有亮脚,上有团花。团花为靠背板上挖一如意头形洞,另雕一与之相应状的蟠龙从前面嵌上去的。圈椅前后腿外圆内方,成侧脚,椅面下劵口牙子起阳线,整体比例匀称,造型舒展大气。
黄花梨圆直棍四出头官帽椅一对
明
长54.5CM
宽46CM
高.5CM
座主44CM
搭脑与两扶手均长出立柱的做法叫“四出头”。搭脑、扶手、四立柱以及下面三横牚都是圆直棍,靠背板微弯无装饰。座面下劵口素牙板亦平直方正。扶手下不加“联帮棍”。座面为攒边镶板,较一般官帽椅略矮,应为四腿有朽腐处,为了椅子平稳,锯裁取齐之故。通体风格简洁平实,落落大方。
明窗,净几。挂字画一幅,山水、人物、花鸟频换。不宜多陈列玩器,引乱心目。旁设小几一,几上置《闲情偶寄》一部,一高丽瓷透雕小炉,法帖一本。日日得空临古帖,倦即止。身心闲,万物空,一无执著,只“清净明了”四字。
黄花梨三棂矮靠背南官帽椅一对
明
长59CM
宽47.5CM
高81CM
座高49CM
我国的垂足坐滥觞于佛像的倚坐,所以高坐具最早的代表是椅子。椅子供倚坐之用,故早期称之为“倚子”。《唐语林》记载“立两藤倚子相背”,能握着它作引体向上数百下。这是关于椅子之最早的文献记载。
陈设之难,难求其雅。蒲团竹簟、茗碗旧炉,参差错落,安顿合宜。物之美恶,花俏未必动人,绝不在钱之多寡;器选所用,精致未必上乘,唯关乎人之俗雅。人工至极,却难亲近;不离清和,方得大美。寒素家勿露穷酸气,亦不俗也。
或见雪影拂窗;或翻琴谱几页;或玩古器半日;或临旧贴一篇;或烹老茶两盏;或酌新酒三杯;或观彝炉烟袅袅;或读庄子《逍遥游》。
黄花梨夹头榫素牙子大翘头案
明
长CM
宽50.6CM
高86.6CM
此案整体光素,不带托泥,尺度比例舒展案面大边宽直,边沿无线脚,面芯为独板,案面两端起翘头,案面下素牙板比例适中,圆直腿有侧脚,前后两腿间有圆直横牚,腿足部外包白铜,有防止木材受潮腐烂的功能。
黄花梨夹头榫云纹牙头带托泥翘头案
明
长CM
宽49.5CM
高85.5CM
“翘头案”是相对“平头案”而言,因案面两端上翘外翻而得名。这件翘头案两足上端镂雕为对称云头,上部又加小云勾,亦对称。两侧挡板也镂雕为对称云头,大小云勾间、云勾与牙板间均加施“支钉”一般的联结。云头中央与下牙板相接处,本应渐宽渐放,形成外放的斜坡,今却不然,偏偏向内收进,形成圆底相接。视觉上,云头仿佛飘然欲升。云头上端与壶门牙板相接处,又加透雕双层小云头(或灵芝)。云头中间加一如大边牙板,也加施“支钉”,此举绝非“添足”。因为深卷的云头若不加支钉,在材质上就形同虚设,加以支钉将云头与中央相连,其实等于加了一根单牚。这种富于变化的镂雕装饰,提高了家具坚牢耐用的性能。
黄花梨龙凤纹翘头案
明
长CM
宽40.6CM
高85.5CM
此案面子用攒边做法,面芯为独板,小翘头。腿截面长方形,为内方外弧“两柱香”做法,下有托泥,腿间为透雕双龙灵芝纹,疏密得体。牙板边起阳线,牙头为变形凤纹,局部雕空与腿间花板相呼应,纹饰都很成熟。
黄花梨夹头榫素牙子平头案
明
长.8CM
宽50.4CM
高81.8CM
案与桌的区分:凡面与足平齐者为桌,面长于足者为案。此案选用精美上乘黄花梨木制作,独板芯。
黄花梨夹头榫云纹牙头平头案
明
长.5CM
宽62CM
高78CM
平头案相对于“翘头案”而言,面板的两端无翘头。这件平头案四足为圆形截面,两腿间双牚亦为圆形截面。圆润的四足与平直的案面之间,由云头牙子点缀并完成过渡。牙板用“格肩”与牙头相接,镂成上卷云勾,用夹头榫与腿足相接,一头逐渐收煞,并以圆脚结束。
黄花梨带束腰罗锅牚马蹄足长条桌
明
长91.5CM
宽85CM
高35CM
此桌腿间安罗锅牚,冰盘沿下带束腰,面板中采用攒边做法,其方法是把“芯板”装入采用45度格角榫构合的带有通槽的边框内。一方面使薄板能当厚板使用,以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另一方面因干湿发生伸缩时,通槽留有充分余地,不至于发生胀裂变形或收缩透缝等现象而造成全体结构的松动和家具体形的走样;此外将“芯板”装入通槽后可以隐藏木材粗糙的断面,使家具各部分都显露出光洁平滑的纵直断面来,充分显示木材天然的纹理和色泽。牙腿以抱肩榫连接,从外形看,此榫的断面是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从而使束腰及牙条结实稳定。通体小巧简素,明朗光洁。
黄花梨有束腰霸王牚马蹄足条桌
明
长96.2CM
宽48CM
高83.5CM
此桌一木连做束腰,直牙条,方腿,有侧脚,马蹄足,方材S形霸王牚曲线优美,连接穿带与腿足之间。较于一般霸王牚家具,此桌的牚与腿足连接处稍微靠下,约在距桌面三分之一处,因此尤显舒展,十分耐看。
黄花梨四面平条桌
明
长.6CM
宽42CM
高79.2CM
四面平条桌也叫“四面齐条桌”。腿子与牙条格相交,长做成一具骨架,再与攒边的桌面结合在一起,增强牢度。又因为边抹和牙条重叠,增加体重感,避免单薄。
黄花梨透雕镶嵌床围子一对
明
长CM
宽46.5CM
大型架子床的侧面围子,也称“透雕花板”。雕刻两面做,两面呼应,造型坚实,刀法细腻。
黄花梨带束腰三弯腿虎爪足炕桌
明
长90.1cm
宽56.6CM
高28CM
腿足肩上浮雕兽头,所以足底雕作兽爪(也叫虎爪),与兽头相呼应。这种造型寓意驱避妖邪和护卫祥瑞。牙条以阳纹浅浮雕刻画两条拐子龙,相向奔腾,中间又饰以卷草灵芝,寓意“谦和”“长寿”。三弯腿自上而下的第一弯向外弯曲较长,第二弯向内较短,第三弯则表现为兽爪的内扣。浮雕纹饰与造型变化有机统一,体现着完整而丰富的装饰风格。
黄花梨夹头榫撇腿云头牙子翘头炕案
明
长CM
宽41.6CM
高42.9CM
独板面,下披朱红灰、板式腿,下端略外撇,腿间透雕如意云头,腿与面板交接处嵌有镂空云头角牙,与腿间大云头相呼应,整体造型优美匀称。
明式家具的结构
插肩榫
明代有能力大量制作硬木家具和工具改进是分不开的。比如刨子始见于元代,山东荷泽元代沉船中所出者,是已知最早的实例。刨子出现后很快发展多种类型,如推刨,起线刨,“一木之上衔十余小刀,如蜈蚣之足”的蜈蚣刨。这才使制作硬木家具有了得心应手的工具。
楔钉榫
巨材易得而良工颇难。梓人之巧,不出乎规矩绳墨。其难在量材规制,不致虚靡苟减,坎坎丁丁,尽心竭力。曲有曲用,直有直用,大有大用,小有小用,全在调度,毋轻弃遗。
夹头榫
案形结构家具最常用的榫卯结构。四足在顶端出榫,与案面的底面卯眼结合。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牙头,故其外观腿足高出在牙头之上。这种结构四足把牙条夹住,连接成方框,上承案面,使案面和腿足的角度不易变动,并能很好地把案面的重量传递到四足上来,稳定牢固。夹头榫是从北宋发展起来的一种桌案的榫卯结构,实际是连结桌案的腿子、牙边和角牙的一组榫卯结构。
走马销
挖烟袋锅榫(圆材闷榫角结合)
多用于椅的扶手、椅腿及靠背各木件的结合部位。
燕尾榫
榫卯结构是中国家具的独特传统。人体的关节是凹凸的形式,榫卯的结合也是如此。这一凸一凹,一盈一虚,就是一阴一阳的结合。一阴一阳谓“道”,隐蕴于传统家具的制作之中。“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和合生生不息。”
裹腿(圆材丁字形结合)
圆柱丁字形结合榫
格肩榫
粽角榫
粽角榫多见于桌子、书架、柜子等家具上,外观的整齐,以及三根木材相交于一点且十分坚固,是它最大的特点。它有直榫、半榫、三角榫之分,其榫卯角度要求精确严格。
厚板闷榫角结合
托泥的结合:圆形家具腿足与圆托泥的结合
托泥的结合: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
三根直材交叉
薄板拼合:龙凤榫
高束腰抱肩榫
指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所用的榫卯。抱肩榫的做法:采用45度榫肩出榫和打眼,嵌入的牙条与腿足构成同一层面。
霸王牚
攒边打槽装板
四面平结构
攒边打槽装板(圆香几面)
明式家具的主要木材
木材识别:
材色。光线照射到木材表面时,木材的反射光给出人们视觉和心理的感受。有的心边材区别明显,有的区别不大。大部分边材色浅,心材色深。
光泽。指光线反射到木材上的光亮度。心材含侵填体光泽强,油性物质多的心材光泽较弱。腐朽木无光泽。
生长轮。指木材的横切面上看到许多同心圆环。
纹理。木材花纹、组织结构、切削面等。
气味和滋味。大多数生材常有一种天然的木材气味,如香樟有樟脑味,酸枝有酸香味,花梨有辛辣味等。
木材重量。
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此树为木之君子。
五行中木主仁,有仁慈之德。孔子曰:仁者寿。“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缄默者寿,故仁者寿。”
檀香紫檀木性坚,质地细密,如缎似玉,不易变形开裂。新者色红,旧者色深紫,沉穆典雅,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揩之,色能染物。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装背褾轴》:大唐贞观、开元年间,“内府图书一例用白檀身、紫檀首,紫罗褾织成带,以为官画之褾”。
核桃木心材通常浅黄褐色至褐色,颜色和条纹通常随产地不同而有所变化。通常核桃木是灰褐色的,带有明显的深色或黑色条纹,其颜色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变淡。
鸂鶒木,质坚硬,干多结瘿,白质黑章,纹如鸡翅。其木一半紫褐色,内有蟹爪纹;一半纯黑色,如乌木。老鸂鶒木手感滑腻,含蓄温润。
榆木木性坚韧,纹理通达清晰,硬度与强度适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适应,刨面光滑,弦面花纹美丽,有“鸡翅木”的花纹,可供家具、装修等用。
槐木纹理直、均匀。质量中、强度中、性耐腐、宜劈裂、握钉力强。稳定性好。
泡桐木耐腐烂耐酸碱耐磨损,纹理优美、细腻是抽屉和床板最主要的用材。
紫檀、花梨、黄杨、乌木之器皿,富贵人家所宜用者。
金丝楠木其色黄如金,其质性之润,瘿榴之节。《博物要览》记载: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向明视之,闪烁可爱。
清华大学有好多个门,去艺术博物馆建议从东南门进。主路直走,到头右拐就到啦。(这个应该是去博物馆最近的路线了)
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