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众媒体的介入,近年来一些民间团体对阴沉木的使用价值也大加穿凿附会。仔细推敲,除李时珍《本草纲目》将阴沉木作药用大致可考之外,很多网络平台所引依据均不足为信。例如有人引用清代学者袁枚在志怪文学著作《子不语》中对阴沉木的解释称:“阴沉木为开辟以前之树,沉沙浪中,过天地翻覆劫数,重出世上,以故再入土中,万年不坏。其色深绿,纹如织锦。置一片于地,百步以外,蝇蚋不飞。”这段看似精彩之至的记录实则更接近《山海经》《搜神记》中的描述,并不能作为阴沉木用途的证据。至于清朝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则记载:“乌木,琼州诸岛所产。土人折为箸,行用甚广。”其所指也非阴沉木,只能说大致上是心材接近黑色的木种。及《长物志》卷六所谓的:“椅之制,最多曾见元螺钿椅,大可容二人,其制最古。乌木镶大理石者最称贵重。”其中所指的乌木也不是阴沉木。
总之,阴沉木虽然古已有之,但由于开采难度太大,古代很难对这种木材进行有效开发。因此,阴沉木在古代的使用范围极其有限,基本局限于人药、制作文房用具等。由于缺乏现代化的开采工具。阴沉木在古代确为稀罕之物,更不用说用于家具制作,其古法工艺亦无从谈起。
现代阴沉木资源的利用
乌木(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故又称“炭化木”。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的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乌木价值
阴沉木多有大小裂纹,一般只做小件工艺品等,少有大件家具流传;其价值有以下因素决定:以木质好坏定价、以树种定价、以粗细定价、以碳化度定价、以外型定价、以是否返阳定价(晾干稳定)、以颜色定价(黑色普通、金丝楠少见)、以裂纹大小定价、以可利用的价值定价等等,要全方位考虑。另《本草纲目》记载:阴沉木,气味:甘、咸、平、无毒。主治:有解毒,亦治霍乱吐利。取木片研为末,温酒冲服;还有祛风除湿之功效。
在古代阴沉木之所以格外珍贵,其中原因之一是古代大型的基础建设较少,河流水量也充沛(不像当前这么多干旱)更缺乏大型的挖掘和吊装设备、挖沙船等,因此能发现和运回的阴沉木比较少,此为第一珍贵;其次阴沉木形成的特点也注定它在以往很难发现大型成材,且当它离开形成的环境后,温湿度等都环境变化比较大,保管不善也容易会出现开裂等状况,影响利用率,因此也显珍贵;最后就是传统文化中认为其在地底下埋藏千年而不腐,认为它已具有灵性,能辟邪纳福等等,就更显珍贵了。
乌木的药用价值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乌木解毒,主治霍乱吐痢、风湿、感冒等疾病。民间有“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的说法。
乌木的木材用途
历史上阴沉木一般用于棺材或小器物的制作,极少用于家具的制作。到了明清之际,乌木不腐、不朽、不蛀的特性得到了皇室的亲睐,乌木由此被封为御用木材,成为制作高档家具、寺庙佛像、手工艺术品的极佳材料。
乌木的辟邪作用
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的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可以用来驱邪防身。
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谢谢!
---------------------------------------------------------------------------------------------------------------------------------
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当分享成为一种快乐。那就让更多人拥有这份快乐吧,喜欢请点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您的转发将使更多人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