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竹木牙角匏清代二

点击上面蓝色文字   此器以亚洲犀角刻制。棕红色,敞口,杯身为秋葵花形。内壁为5片花瓣形,以其中一片花瓣为流,极为雅致。杯鋬以镂雕的葵枝和竹干相互交叠而成,刀法流利。一秋葵花蕾伸展入杯之口沿内,造型别致。杯外壁浮雕、镂雕竹、秋葵叶及葵花花蕾数朵。竹干修长挺拔,竹节清晰可见,秋葵枝叶翻转自如,葵叶之上阴刻双线叶脉,寥寥数笔,细致生动。于葵、竹间另雕有一螭,小螭昂首挺胸,怒目圆睁,一足腾起,一足踏于葵枝之上,发丝随风舞动,鲜活灵动。杯底部则以杯鋬下端的葵枝弯曲盘转成圈足。此器造型古雅,色泽莹润,浑朴中见精细,典雅中见豪放,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43.犀角雕松梅纹杯

犀角雕松梅纹杯,清,高10.7cm,口径12×9.4cm。   此器以亚洲犀角雕成。色棕黄,杯随犀角的原形而制,将角尖截去略作剪裁。杯敞口,流较宽大,内壁光素无纹饰。外壁运用浮雕、镂雕技法雕出一截古拙的老梅树,树干密布鳞皴瘿节,其上梅花朵朵绽放,莹润可爱,花筋、花蕊清晰细致,另有松树折枝与梅枝连绵相交,并旁逸斜出少许藤萝,形成虬枝纷披、曲折盘旋的苍劲之美,刀法透剔洗练,极具神韵。杯鋬部分精雕细琢,繁褥而精美,巧妙地以一棵曲折的梅干为之。流下部仅雕两根松枝,简洁流畅,布局疏朗清雅,与杯鋬对比强烈。松、梅为常见之的装饰题材,比喻人之品格清高。

44.犀角镂雕佛手纹杯

犀角镂雕佛手纹杯,清,高6.5cm,口径11.8×7.7cm。   此杯乃取亚洲犀角的中段制作而成,敞口,深腹,杯中黑色积淀附于壁上掩其本色,应是长期使用之遗垢。   杯身以佛手及其枝叶为饰,树干盘曲,枝叶旁逸,更有三枚佛手果实点缀其间,或仰或俯,姿态各异。佛手即香椽,《本草纲目》卷三十“香椽”云:“义未详,佛手取象也。”因“佛”与“福”音似,故古代多以佛手象征多福。   此杯雕刻风格粗中带细,刚中有柔,特别是在叶子的正反面处理上,作者利用双线和单线取得了较好的视觉效果,体现了精湛的雕刻技巧。

45.犀角雕海水云龙纹杯

犀角雕海水云龙纹杯,清早期,高7.8cm,口径14.3×9.2cm。   杯为亚洲犀角染色而制。杯敞口,平底,外壁满雕海水云龙纹,海水激荡,柱石擎天,气势颇为壮观。飘逸的祥云中,一条巨龙隐现其间,龙身腾起,龙首则探于口沿内,似垂涎杯中美酒。杯内亦镂雕蛟龙一只,张牙舞爪,神态威猛,似欲与巨龙一争高低。若杯中注入美酒,龙则恍若游动,活灵活现,足见作者匠心独运。   杯身柱石上阴刻“尚卿”篆书名款,“尚卿”名款待考。依其云龙的形象来看,应为清早期的作品。此杯作工精益求精,手法细腻,纹饰层次分明,堪称犀雕中的精品。

46.犀角雕莲蟹纹荷叶形杯

犀角雕莲蟹纹荷叶形杯,清初期,高7.9cm,口径12.4×8.4cm。   杯为亚洲犀角制成。整个杯为荷叶造型,荷叶内敛为杯身,叶柄向上弯曲至近口沿处,形成平底,柄尾与杯底内通,亦柄亦流,注酒杯内,即可于柄尾饮之,可谓绝妙。杯身满雕荷叶、荷花、牡丹、水草等,寓以纯洁、富贵之意。此杯雕工纯熟,景物生动,繁简得当,布局合理,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性。更为巧妙的是作者在杯内边缘的荷叶下雕了一只螃蟹,其张牙舞爪之态令人忍俊不禁,达到了动与静的有机结合,清新自然之气跃然杯上。

47.犀角镂雕鹤鹿同春杯

犀角镂雕鹤鹿同春杯,清中期,高17.6cm,口径17.8×10cm。   杯为非洲犀角制,其材质温润晶莹,色如田黄,堪称犀中之珍。杯身采用镂雕、浮雕等多种雕刻手法,刻画出一幅鹿鹤同春的景象。在山崖溪涧旁两位老人正促膝谈心,面带微笑,一童子站立身后,怀抱书匣,笑容可掬。老林古松,参天蔽日,意境恬淡清幽。溪涧边浮雕双鹿,一鹿俯卧,一鹿欲试水溪涧;另有一鹤于涧中觅食,一鹤展翅回首,似与同伴嬉戏。鹤、鹿姿态各异,形象生动。鹤、鹿均为古代瑞物,《淮南子·说林训》载:“鹤寿千岁,以极其游”,王建《闲说》诗:“鹤寿千年也未神”,鹿谐音禄,因此鹤、鹿有祝福庆寿之意。   此杯图案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作工精致,显示了作者精湛的工艺水平,为清中期的犀雕精品。

48.象牙镂雕群仙祝寿塔

象牙镂雕群仙祝寿塔,清,高cm,长98cm,宽54cm。   象牙塔由牌坊、金水桥、楼阁、宝塔、仙山组成。牌坊雕龙立柱,金水桥呈拱式,楼阁为重檐歇山顶,宝塔作六角形共13层。这些象牙建筑具有极高的仿真性,以宝塔为例,塔冠饰蜜蜡葫芦式宝顶,每层檐脊下坠风铃,各层镂花围栏纹饰各异,以龙凤、福寿、宝相花等纹饰交替应用。金水桥前后、楼阁与宝塔内外,群仙各持法器或行或立,鹤、鹿等祥兽间杂其间,树木花草镶珠嵌宝,穿插掩映。塔后的仙山环楼阁、宝塔半周,山间阶梯蜿蜒曲折直通山顶,有亭榭点缀,奇石错落,松柏苍秀,藤萝虬结,翠竹、芭蕉、灵芝丛生,仙人活动于其间。   此象牙塔综合了镂刻、圆雕、拼镶、染色等多种象牙工艺技法。建筑雕梁画栋,穷极工巧,窗棱及花纹细如篦丝,风铃微如粟粒,玲珑剔透。圆雕的人物姿态万千,神情各异,宛然如生。   此象牙雕塔由广东象牙作坊雕制,制成后分片包装,运往宫廷造办处后再行衔接。这类作品皆为奉旨监造,并指定在帝、后寿辰之日呈献,宫禁之外难以得见。

49.椰子雕云蝠镶金碗

 椰子雕云蝠镶金碗,清,高4.5cm,口径13.5cm。   此碗由椰壳拼合而成,外壁浅浮雕云蝠纹,口沿和圈足雕刻回纹带,图案寓意吉祥,雕工细腻。碗内及底均包金,富有特色。椰壳雕刻是南方广东等地的特色产品。

50.牙雕染色山水笔筒

牙雕染色山水笔筒,清,高13.8cm,直径11.4cm。   笔筒为象牙染色作品,外壁仿照绘画中的青绿山水而作。画面上有峭壁、小径、流水、白云、青松以及东方朔偷桃、仙女执如意等,展现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仙境。作品采用陷地深刻的技法,雕刻繁复、细致,层次的划分清楚自然,染色技艺高超,色彩绚丽。

51.象牙镂雕花卉人物笔筒

象牙镂雕花卉人物笔筒,清,高16.3cm,口径10.5cm。   笔筒圆形。筒身以镂空古钱纹为地,凸雕山石、楼阁、人物。人物中有对弈饮酒者,有扶栏眺望者等等,应为桐荫消夏图。筒身下粘合牙座,座底周边镂空缠枝莲纹。   此笔筒雕工精细,为广东牙匠高手所为。

52.象牙麻将牌

象牙麻将牌,盒宽21.5cm,长16.5cm,高17.5cm。整副麻将牌为张,其中每张牌长3.2cm,宽2.1cm,厚1.5cm。牙筹根。从其质地和工艺可判定为清宫造办处监制。   麻将牌象牙质地,牌面打磨平滑,每张牌为长方体,主牌牌面刻有《水浒传》人物,花牌刻有“春”、“夏”、“秋”、“冬”、“福”、“禄”、“寿”、“喜”等文字与梅、兰、竹、菊等纹饰。牌中的圆柱状物称为“定庄”,每盘首先起牌的人称为“庄家”,确定庄家即为定庄。牌中的牙筹即“筹码”,打牌时作记分用。   整套牌置于手提木盒内。盒内有5个抽屉,下面抽屉装麻将牌,上面小抽屉分别装筹码、骰子、定庄。   这套麻将牌工艺精致,图案美观,色彩优雅,用料考究。牌的张数要比一般的麻将牌多,比其它牌有更多的打法。   麻将牌是由明末盛行的马吊牌、纸牌发展演变而来的。

53.“普天同庆班”笏板及架

“普天同庆班”笏板及架,清光绪。   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以其寝居长春宫的太监为主成立“普天同庆”戏班。此即该戏班的牌位,使用时放置于后台桌上。

54.镂雕花木老人犀角槎杯

镂雕花木老人犀角槎杯,清。   犀角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盛放在犀角杯中的酒或水能吸取犀角本身的药性,起到凉血解毒的作用,因而其雕刻品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故而清代臣工竭力搜求,以之进献皇帝。此件应是纪昀进献。据清宫进单记载:“乾隆五十五年(年)八月二十日,纪昀进旧犀角望仙槎一件”。

55.竹炉

竹炉,清代。

56.札古札雅木碗

 札古札雅木碗,清乾隆。

57.乔林款竹根雕兰亭修禊图笔筒

乔林款竹根雕刻兰亭修禊图笔筒,清,高9.6cm,口径5.2cm,底径4.5cm。   筒式,口部略大而底微敛。口边雕云纹,其下纹饰层层下剔,成去地高浮雕效果,构图繁复,景物密集,人小如粒,几无隙地。茂林修竹,水流映带,亭榭游廊,均交代清晰。六十余人物三五成组,布于建筑内、崖岸上,错落有致,不失规律。其眉目、服饰、动作等,依约可辨,细节刻画颇见巧思。至于松、竹叶大于盖,则为此器平添一层稚拙趣味。   器口上沿阴刻篆书“永和九年兰亭总数六十三人”一周十二字。外壁岩壁上阴刻隶书“兰亭修禊图”,下刻“乔林作”款识及“木”、“木”连珠小印二。   据钱大昕《潜研堂集》、蒋宝龄《墨林今话》等载,乔林,字翰园,号西墅,先世自山右迁宝应,再迁如皋(属江苏省),以善制竹器、玉器名世,流传作品绝少,此器可为认识其风格之重要参考。

58.竹雕兰亭图香筒

竹雕兰亭图花筒,清,高15cm,口径4.6cm,底径4.8cm。   筒式,较细瘦,下镶木底。外壁满布纹饰,以镂雕为主,刻画山水林木间文人雅集。景物层次井然,人物分作三组,或缓步相携,或亭榭剧谈,或作曲水流觞之戏。后者是点题之笔,可知纹饰为演绎兰亭故事而来。   此器应为香筒一类改制而成,雕刻繁且精,镂空处琢磨细腻光润,颇能显示局部景物的立体效果。而通过视角的变化使各场景间相互勾连,巧妙地将高低错落转化为进深感,是从传统构图方式中化出的手法,也代表了这一类器物纹饰设计的惯用方式。

59.硬木嵌珠宝镜盒

硬木嵌珠宝镜盒,清,长28.8cm,宽20cm,通高53cm。   此件为硬木质,由上镜下盒组合而成。以铜镀金片做成山石、花木,然后将红宝石、蓝宝石、碧玺、翡翠、珍珠、青金石等各种珍宝镶嵌其中粘贴在镜盒上,形成各种庆寿吉祥图案。无论是镜盒正面、背面,还是边缘,所用珍宝均极尽奢华。   镜盒外观漂亮,木质清香,装饰华丽,工艺精湛,应是清代皇太后或皇后所用。

60.紫檀雕聚宝盆纹圆盒

紫檀雕聚宝盆纹圆盒,清乾隆,口径9.1cm,底径9.9cm,高5.1cm。   盒盖面微鼓,直壁,平底,圈足。盖面以回纹为地,雕饰聚宝盆、大吉葫芦及各式祥云;盒壁以回纹为上下边栏,装饰八宝纹(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器形规整,图案细腻。该件紫檀盒尽管没有款识,但造办处档案的记载可以用做参考。乾隆十九年三月传旨广木作,要求急速成做紫檀木小圆盒一件,用以盛装荷包。“其盒墙子做直的,雕回纹地八吉祥,盒盖要馒头鼓式,上雕聚宝盆、大吉葫芦、吉祥花纹”。   对照实物,馒头式盖面及各种花纹式样皆与文献记载相符。惟档案所述的回纹地子实为边栏,这种细微的出入,可能由乾隆年间对锦地的理解所致。   我们查阅《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可以发现,这件紫檀盒在民国时期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时置于诚肃殿的木箱内,盒内配屉挖槽,嵌装玉环、玉人各一件(现在玉人已经佚失)。如果档案记载能够与此件圆盒相对应,则说明同一物品在不同时期的使用功能可能会有变化。

请扫描以下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jj/5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