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年年会
会议简报第二期
主办单位: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承办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年10月22日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年年会开幕式顺利举行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学者陈小君主持: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早上好。参加本次年会的有中国法学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湖北省政法委、湖北省法学会、湖北省律协领导,有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以及来自意大利和阿根廷的五位外国学者及其他代表,一共余人。为了简化程序,请允许我在开幕式之前仅介绍就坐主席台上的各位嘉宾。在主席台就坐的有: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利明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杨灿明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贾东明主任,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李仕春主任,湖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湖北省法学会副会长胡兴儒先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吴汉东教授,湖北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万学斌先生,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主任蔡学恩主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顾问、武汉大学法学院余能斌教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顾问、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李开国教授。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年年会开幕式正式开始。
开幕式第一项,有请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李仕春主任致辞,大家欢迎。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李仕春致辞:
尊敬的王利明会长、尊敬的杨灿明教授、各位前辈、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中国法学会是一个人民团体、学术团体,它的宗旨是为法治建设服务,是为广大的法学、法律工作者服务。本人学习的是民事诉讼法,而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关系密切,程序保障实体,所以为民法研究会服务也是本人的职责。
首先,民法学研究会过去一年里在王利明会长的领导下取得了众多周知、令人瞩目的成绩;第二,民法学研究会始终坚持学术办会,所以民法学研究会里面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不同的学术争论,同时开展了各项活动。除了研究以外还举办了大大小小的专题研讨会;第三,民法学研究会非常好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如杨立新教授主持的“法官与学者的对话”已经举办了十几年,这不仅仅是杨立新教授的风格,也是整个民法学研究会的风格,与立法、司法、法治实践总是保持着无缝对接的凝聚力;第四,民法学研究会有强烈的国家使命感、民族使命感,所以,对待国家的重大立法、重大司法活动总是冲在最前面,总是凝聚民法学研究会所有的力量来致力于制定一部现代的、伟大的民法典,致力于我国民法现代化;第五,民法学研究会始终秉承团结、薪火相传的精神。所以尽管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争论,但不影响民法学研究会始终以一个团结的集体展现在全国各界人民面前。
作为一个从事民事诉讼法的学者,站在民法学之外,谈一点本人对于起草民法典的一点意见:
我认为立法是一次政治事件,而起草民法典尤其是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所以面对着这次重大的立法事件,我们不仅仅要有学术思维,也要有政治思维,在这个民法学界甚至是整个法学界面对着最大的立法挑战、立法任务的时候,我们在座各位不仅仅是法学家,也要成为政治家,以政治的思维来考虑不同的学术争端,不能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当中,更不能陷于一些细枝末节的争论当中。那么由此我提出以下几个共识,因为改革需要共识,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尤其要达成共识:第一,要有政治共识。民法典能够统一、凝聚、固定改革共识,让人民安居乐业,让人民的权利得到完整的保障,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所以我们急切需要一部民法典。第二,关于制定条件是否成熟的共识。中央已经作出制定民法典编纂的重大决定,但是我注意到在法学界、在不同的学界里对于中国制定民法典的条件是否成熟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回顾民国时期,大约几年就制定出民法典,那么现在的中国,民法学界的力量、民法理论的储备应该已经不可比拟,应该已经具备了制定民法典的条件。有人认为现在处于改革的重大时代,是否适合制定民法典仍然有待商榷。个人认为,改革、变革永远在路上,我们不能因为改革或变革就使民法典的制定推后。第三,目标共识。我们奉献给世界应该是一部怎样的民法典,总的来讲,应该是一部伟大的民法典,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一部百年、千年的民法典,也能与德国、法国、瑞士民法典一起屹立在世界民法典之列。要成就一部伟大的民法典,我们必须要让我们的民法典带有明显的中国标记,带有明显的中华民族的标记,带有21世纪的标记,才能不负我们几代民法人、全国法律人的期待。第四,价值共识。不同价值之间总会有冲突,我们在起草民法典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价值冲突,例如大家都知道的人格权是否独立成编,以及在民法典体系里如何体现人格权,相关争论至今都未停止。这还涉及到民事主体、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等等如何协调的问题,以及人格权制定的条文数量少是否造成民法典结构上不美观等问题。我认为这些都应该服从于如何保护人的权利这一目标。第五,技术共识。关于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典如何协调的问题,知识产权法学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是制定物权法物权编还是财产编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否要遵守债法和物权法两分的制度,是否提出财产编的概念等都需要达成技术共识。个人认为,我们在坚持真理时,同时也需要妥协,只有妥协才能形成共识,只有将一些小的、非原则性的意见放下,才能达成最大的共识,才能高效的进行民法典的编纂,以上是个人的一点认识。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并且取得丰硕的成果,谢谢!
主持人陈小君教授:开幕式第二项,有请湖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湖北省法学会副会长胡兴儒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湖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湖北省法学会副会长胡兴儒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总则》刚刚进行二审的重要时刻,而且在中国刑法学年会在武汉开过不久,又喜迎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年会在武汉东湖之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这不仅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幸事,也是湖北法学界、法律界的荣幸。在此,我谨代表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湖北省法学会对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久负盛名,享誉中外,是法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智库。长期以来,致力于民法学理论与实践的重大性、全局性、专业性、前瞻性研究,硕果累累,精彩纷呈,不仅为我国民法理论的繁荣发展,也为我国民事立法、民事司法作出了可圈可点的重大贡献。对此,我们由衷地感到赞赏和钦佩!
本次年会以王利明等为代表的民法大师亲自出席,一大批民法专家、学者教授云集至此,众多的青年才俊济济一堂,可谓民法学界的一次盛会。聚焦“民法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展开研讨,很好地契合了党中央的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民事立法司法的热切期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必将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从而推动民法理论的发展和民事立法、民事司法的进程,必将载入我国法治建设的史册。
湖北地处祖国中部腹地,是楚汉文化的发祥地,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历史铸就了湖北的辉煌。改革开放创造了湖北今天的成就。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待和重托,以“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为引领,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圈两带”等重大历史机遇,竞进提质、奋发有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经济总量已排在全国第八位。同时,在省委“五个湖北”战略目标的统领下,法治湖北建设高位推进,深入展开,不断释放出法治“红利”,一项项湖北探索、一个个荆楚作为,使得法治湖北建设和湖北政法事业在全国有声音、有地位,产生了广泛而又积极的影响。
这些成绩的取得,同样凝聚着省内外法学、法律工作者的辛劳、汗水、智慧和贡献。在座和不在座的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为湖北的改革发展殚精竭虑,建言献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由衷地向专家、学者和教授们表示感谢!
这次年会,既是一次民法学界的学术盛宴,又是一次丰富的精神大餐,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将充分学习借鉴这次会议的成果,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不断推动湖北法治、法学事业的创新发展,为打造法治中国“湖北版”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预祝这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同志们在湖北武汉快乐安康!
谢谢大家!
主持人陈小君教授:开幕式第三项,有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杨灿明教授致辞,大家欢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灿明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民法学界的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时隔七年,我们再次相聚长江之滨,晓南湖畔,喜迎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年年会的成功举办。在此,我谨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的任务,既是中央审时度势对我国民法学者提出的艰巨任务,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中国的法治建设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一部制定完善的民法典。对法学研究而言,我们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民法学界同仁要勇于挑战,抓住机遇,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共同献计献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高等学校。历经六十余载的建设和发展,我校秉承“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形成了“砥砺德行、守望正义、崇尚创新、止于至善”的大学精神。我校现在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10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
与此同时,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法学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目前,我校法学院专任教师人,教授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6人,副教授76人,具有法学博士学位以及博士在读的教师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老师30余人。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国内法学界有相当学术影响的优秀中青年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3人次,国务院政府津贴12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人。学术的发展,不仅要“埋头干”,还需要“抬头看”。善于开展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创新水平,才能巩固科研成果,更新知识储备,强化学科发展。为此,我校学者在扎根讲台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工作,在此次民法典编纂工作中,我校多位学识渊博、思维前瞻的法学教授作为“合同编”、“物权编”、“侵权编”、“婚姻家庭编”等专家小组的牵头人和专家成员,踊跃参与到民法典编纂的具体工作当中,为法治事业的向前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中南大的蓬勃发展和不断进步,尤其是中南大法学法的发展要得益于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借此机会,我们要对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的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医院的地址北京好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