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其实知道乌木,但是在他们的意识中,可能乌木就是一块木头,与其他木头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就是埋在土地里不腐不朽,数量少,价格比较昂贵之类的东西了吧!但是殊不知,乌木裹挟了厚重的文化气息。
为了明确乌木模式和乌木思想,所处历史环境阶段中的特征,历史时期划分为五个时期。
·夏朝之前,谓乌木文化历史第一期
·夏朝至汉朝,谓乌木文化历史第二期
·汉朝至鸦片战争,谓乌木文化历史第三期
·鸦片战争至年,谓乌木文化历史第四期
·年至今,谓乌木文化现实期
乌木文化历史第一期特征
乌木文化历史第一期,主要以乌木神话为特征,乌木神话分别以三白乌、三足乌、建木、扶木、若木等乌文化和木(树)文化为代表,构成华夏民族创世文明的乌木神话时代。
史载“三白乌、三足乌”主生众鸟,亦为驮载太阳的神鸟,从黑暗中给大地带来光明;建木,立于天地之中,为众神上下天地的天梯;扶木、若木,一东一西,为乌之栖所。三白乌、三足乌、建木、扶木、若木等神话,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史前史,作为旧世界文化的终结,亦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开端,开启了创造新世界文明时代的历程。
“三白乌、三足乌”为标志的乌文化,以“三”代称“天、地、人”的概念;以“乌”代称“黑暗、光明和自由”的概念,在史前史,天、地、人共存的环境中,效法太阳(光明)、鸟(自由)、黑暗(阻碍大众获取光明和自由的一切天灾人祸)等自然物哲理之间的形象辩证,经过漫长时期的实践,总结出大众活动的宗旨在于“冲破黑暗,获取光明和自由”。
今四川地区发掘规模的乌木实物,佐证了史书记载尧、舜、禹时代天灾洪水的真实性。在尧、舜、推崇乌木文化日渐光明的基础上,大禹王集团以民为本,把“乌木王国”爱护环境,大众共存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以国家文明里程牌的创举,开发出一片乌木文化的新天地。
尧、舜、禹是中国历史上,乌木思想产生的社会主流文化现象。大禹王的成功,是乌木思想的成功,标志着一个具有社会管理能力,爱护大众共存环境的乌木文化集团已经诞生。
乌木文化历史第二期特征
乌木文化历史第二期主要以乌木历史事件为特征。乌木历史事件主要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和成都市商业街发掘的船棺群为代表的船棺文化,他们以乌木模式记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具有浓厚神奇的乌木文化氛围。
青铜神树(同时出生的还有几棵残断的青铜神树)诞生在商殷时期的武丁时代,它承载了两组文化信息,一组以“鸟、三枝、三层、火轮、树”等构件的乌木文化信息,一组以“悬龙、刀、剑”为构件的龙文化信息,构件各执于树干之周围,组合成视觉冲击强烈,文化信息深厚博大,情志色彩沉稳忧患的青铜作品。无疑,青铜神树信息记载了乌木文化历史第一期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乌木文化的传承持续到了青铜神树诞生的时代。
乌木文化历史第三期特征
乌木文化历史第三期主要以乌木文化艺术为特征。乌木文化艺术主要以成都出土的汉代文物摇钱树,和金乌画像砖为代表,他们散发的洋洋喜气,尽致地表达了盛世汉朝的辉煌成就。
中国二千多年来,道儒佛为主流的文化格局,起始于汉朝。道儒佛文化都在宇宙、自然万物、国家、社会、人性、哲学、医学等多方面,各自取得了独树一帜的系统成就,却都运行在乌木思想的宏观世界里,以各自不同的本源主张学说,去实践乌木思想的旨趣,成为乌木思想宏观机理的受益者。
乌木文化的出现,以创世文明的形态早于道、儒文化四千年以上的时间,都是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传统文化,都对中国历史社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主导性。汉朝之前的乌木文化应是道儒文化的雏形,道儒文化模式应是乌木文化模式的新版本,即道儒文化本身就是乌木文化的延续发展。至于佛文化,基于其对大众情志心理的特殊功能,在适应中国道、儒文化对大众情志心理不能承担的责任,因而实现了同道儒文化一道,服务中华大众的愿望,显示出乌木思想的兼容特性。
乌木文化历史第四期特征
乌木文化历史第四期主要以乌木民俗文化为特征。乌木民俗文化主要以四川民间供奉乌木神灵,乌木神话故事流传,乌木饰品、乌木棺材、乌木家俱、乌木文房诸宝等为代表,它们保存了乌木神话时代的神秘性,并增加了娱乐性、收藏性、实用性功能,与乌木文化历史第三期自道、儒、佛文化模式,盛兴之后的乌木民俗文化一样,同外界的交流范围大大缩小,偶有民间活动。
年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与世界矛盾的分界点,中国文化从此与世界文化发生激烈碰撞,发展到全国性地多次卷入到矛盾的最高形式,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以“文化大革命”为代表的严重错误,又一次破坏了“爱护环境,大众共存”的社会行为准则,造成国家和大众的艰难局面,短短的年的时间,中国社会遭受了巨大的人祸灾难,乌木文化没有中断,被天府之国传承下来,以乌木民俗文化形式和川人一起面对惨痛的现实,体现出乌木文化生命的坚忍品格。
乌木文化现实期特征
乌木文化现实期主要以乌木行业规模、乌木美誉、乌木文物为特征。乌木行业规模主要以四川数百家从事乌木行业的成员为代表,他们从乌木作坊到乌木企业;从乌木作品陈列室到乌木博物馆;从乌木民间经济到乌木文化产业;从乌木文化艺术的研究到交流应用;从国内外乌木作品的收藏到社会团体,政府和中央省市领导的重视;构成当代乌木文化的发展形势。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间年至今,近30年的时间,以四川为中心的地区,大量的地下乌木被发掘出来,以厚重的历史文化素材,被四川民间收藏,伴随祖国与日俱增的繁荣兴旺,以清新的神秘文化状态,宣告乌木文化经过长时期的历史沉淀,在新的盛世环境中被激发出新的活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