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坛故土
平潭网络微杂志第一刊:
”解读平潭政策-服务海峡两岸“
点击标题下“海坛故土”, 郑攀的收藏不仅范围广,数量也庞大得惊人。据他透露,目前他手上收藏有数十吨金丝楠乌木,上百吨台湾珍木,数百公斤的三十年陈茶、数百件极为珍贵的高古陶瓷,几百件的高品质彩宝、翡翠以及玛瑙等。郑攀说,他想建一个私人博物馆,将这些收藏珍品放在其中展览,以完全开放的形式,供广大市民、游客以及专家观赏研究,为平潭的文化做贡献。那么对于从20余岁起就醉心于收藏的他来说,他的背后都有哪些收藏故事呢?怀着好奇和疑惑,记者走进了郑攀的收藏世界。
▲郑攀对收藏珍玩十分着迷
收藏始于爱书之心
“从这些书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今年49岁的郑攀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得多,身材壮实,声音洪亮。如今他的收藏品涵盖花草、木材、古董、玉石……奇珍无数。但可能很多人没想到,他最初的收藏品是书。喜爱文学的他已经出版了三本诗集。他还是平潭县文联、文协副主席;福州市检察文联文学分会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政协平潭第九届文史专委。“我觉得自己首先是个文化人,然后再是其他的。”郑攀说。
年出生在平潭的郑攀,在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初中时期,十余岁的他便加入县政协岚涛诗社学习古诗词,高中时更是参与创办诗社以及诗刊与杂志。高中毕业后,在北海舰队当了四年的水兵。而在这四年里,他用自己微薄的补贴不断购买各类书籍,博览群书。
“除了数学,就没有我不看的书。”郑攀称,“如果军舰不出海,基本上一天都两本三本的读,尤以文学创作和自然科学、历史文化为最。”四年的水兵生活,他积攒了几大箱书籍。因为舍不得扔,退伍时,费了大力气把这些书全部都运回来。直到现在,这些书籍都被完好无损地保存着。
“舍不得扔东西是我的一大‘毛病’,从收藏这些书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只要是进到我这里的东西,基本上就不会再出去了。”郑攀自我打趣道。
▲郑攀正在查看一根漂流木
花鸟市场练就“火眼金睛”
“经常蹲在市场小摊上问各种问题”
年,郑攀从澳大利亚自费留学归来并带回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手上有了一些闲钱,就经常去福州的花鸟市场,当时狗市比较兴旺,因为喜欢,于是开始养狗。”当时的他同时养了八只狗,有雪獒、德牧、西施、杜宾等,最长寿的一只养了17年,而狗的正常寿命一般只有12年。他同时还养了36笼的画眉、九宫鸟、非洲灰鹦鹉、印尼葵花鹦鹉、太阳鹦哥等。
就这样,他对福州的花鸟市场逐渐熟悉起来,也认识了不少收藏界的前辈。年,在朋友的影响下郑攀玩起了兰花和寿山石。值得一提的是,不论他接触哪一类,都会先通过书籍详尽了解。“书能告诉你许多东西,要打好基础,学习、吸收他人的智慧。比如寿山石的结构、品种分类,从书中了解矿口,什么样的矿口出什么样的石头,这样心里有谱。”他说,“兰花也是一样的,仅国兰就有多种,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准确比较、分析、判断。”
那段时间,郑攀对兰花和寿山石的喜爱可以称得上是痴迷。“为了拿到‘妖姬’、‘红娘’、‘黑牡丹’这些国兰品种,经常整夜睡不着觉,四处询问别人有没有这些花。”他说,“寿山石也是一样,那时候市场还没有兴起,大家只知道它是好东西,但是对寿山石的价值和前景都没有准确预估。我就经常蹲在花鸟市场的各个小摊上,问各种问题。一来二去,对寿山石的认识就比较深刻了。”
收藏路上历经惊心动魄
雨夜浪急,海中弃船泅水上岸
年,郑攀听说平潭苏澳、流水一带的渔家,在海边捡到了许多形状奇特的木头,这些木头当柴烧很香。郑攀听后觉得很是奇怪:无缘无故怎会多出这么多会香的木头?于是他请教了从事木雕行业的朋友,朋友初步判断,这些是台湾的珍贵桧木。
“这些木头是真宝贝,不能烧掉。”想到这,他便挨家挨户地去收购,向当地人家要来他们口中的“柴火”。“大练、苏澳一带的海边最多,流水次之,品种也很多,有牛樟、桧木、肖楠、亚杉、台湾樟等等,多的就让木工去搬、吊车去运,加上零零碎碎的购买,这样下来,也汇集了上百吨的数量。”对于这些木头的来源,他猜测,“因为年那次大台风使台湾阿里山的水库崩裂,木头被冲走,通过台湾海峡,飘流到了平潭。”
在收集漂流木过程中,郑攀屡犯险境,堪称疯狂。今年四月份,他借船去大练岛月举山的磨石山尾寻找桧木,那里是平潭最为凶险的海域之一。当天海水退潮时,船搁浅了,他不得不等待海水再次涨潮。不料,傍晚突然由南风转北风。“潮涨到船尾时,潮水的声音变调了。不到三分钟,潮水一下子变成了大浪,不多时电闪雷鸣,狂风更盛,由于磨石山尾是葫芦口,船头被卡在礁丛里面调转不出去。我们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在十几米的大浪中搏斗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决定弃船,泅水上岸,差点丢了小命。”当晚幸被渔民收留,郑攀熬过一夜。次日发现被暴风雨打到礁岸上的船只已然残破,十多天后再次回去拉船时,却意外发现了一块肖楠和一截牛樟。
▲各具特色的木雕根雕码放在房间内
高古瓷里的爱国情怀
得知老古董将被运往境外,他截下了
由于真假莫辨和难以保存,郑攀对古陶瓷曾长期拒绝持有,但年的一次青海行,在偶然得知一批“老古董”将要被人运去新疆卖往境外后,他截下了这批货物。但在将之送回福建后却又未加重视而束之高阁。
直到年,他从电视上看到宋定窑拍卖,似曾相识间才想起自己截下的那几箱瓶瓶罐罐,于是翻箱倒柜,查找大量资料,比较核对,建档取样拍照,四处联系、请教专家学者。每每有人问及当时买下来时的数量与价格,他总是笑着说“保密”。
“这批东西中有春秋后期到汉代的德青窑青瓷、隋唐时期的越窑青瓷、唐至宋的耀州窑、磁州窑,还有宋定窑白釉、黑釉、紫釉、红釉、茶叶末釉、白釉描金、黑釉描金、紫釉加金彩、镶金、镶银、镶铜、窑变釉、剔花类等等。这些如果被确认为宋定窑,那么就很可能改写目前国内外对我国宋定窑的既定理论,多年来围绕宋朝定窑的许多谜团和争议也将得以一一破解。目前我们正在和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以及有关方面的学者沟通中。”
为平潭增添“文化地标”
渴望建私人博物馆
“我有个愿望,建一个私人博物馆。”郑攀说,他从来不认为这些收藏珍品是私人拥有的东西,他只是先花钱将这些东西保护下来,假以时日私人博物馆一旦建成,他会将这些东西的价值呈现在大家面前。
▲渴望建私人博物馆
郑攀收藏的高古瓷器物件极为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要属宋定窑。据郑攀称,宋定窑白釉、黑釉、紫釉、红釉、茶叶末釉、白釉描金、黑釉描金、紫釉加金彩、镶金、镶银、镶铜、窑变釉、剔花等品种,他均有收藏,还有许多品种是历史资料、文献均未曾记载的。
提起郑攀收藏的古瓷器,便不能不提到极为稀少珍贵的宋定窑“美人枕”,它珍贵到什么程度呢?今年6月6日,在澳门举行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中国宋代定窑白瓷“美人枕”拍出3.5亿港元,加上13%佣金,最终成交价高达3.亿港元,刷新了世界拍卖史上定窑作品的成交记录。
然而就是这样珍贵的“美人枕”,郑攀手上也有一个。“睡枕在定窑白瓷中是较为突出的一个器型,这类定窑存世量极为稀少,能够得到都是机缘。”郑攀说,“收藏界大家马未都曾在某讲座上提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分别收藏有一个睡枕,至于其他地方有没有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美人枕”,郑攀手上还有宋定窑“婴儿枕”与“狮子枕”。由于郑攀收藏的宋定窑品种繁多,器型完整,引得许多业内收藏家、学者慕名而来。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在印度尼西亚考察时,听闻平潭民间有收藏家收藏了许多宋定窑,便专程赶来一睹这批瓷器的“芳容”。
今年9月,中华宋庆龄国际基金会副主席、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志生先生也慕名而来。在看过郑攀的藏品之后,张志生先生留言称:“北宋定窑乃国家至宝,值得万分珍藏。感谢郑攀先生以及郑华新先生(郑攀侄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承所做的努力。”
“目前我们正在和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以及有关方面的学者沟通,近期将进行部分鉴定,这些一旦被确认为宋定窑,将会改写目前国内外对我国宋定窑的既定理论,填补宋定窑研究上的空白。”郑攀说,“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普及一点关于高古陶瓷的知识。若之后私人博物馆建成,我们还将提供古陶瓷文化等专业文化领域的研究空间。”
这些瓷器物件为后人了解当时的制作工艺与风格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下面,我们将结合资料记载和郑攀的收藏介绍给大家展示一些郑攀收藏中具有代表性的高古瓷。
“平潭可以说是一个‘文化沙漠’,鲜少文化地标,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才刚刚起步。”郑攀表示,“私人博物馆的建成对平潭文化发展意义重大,不仅能够给广大学者提供宋代沉船、台湾桧木、古瓷文化等专业文化领域的研究空间,并且如果以博物馆为中心向外辐射,建成‘文化城’配套设施,不仅能够丰富市民文化素养,丰厚平潭的文化底蕴,更能带动平潭经济发展,由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也摆在眼前。郑攀说,现在的问题就在于,私人博物馆该在何处选址,以什么样的形式来经营。他迫切地希望,能与政府进行这一方面的合作洽谈。“私人博物馆如果建成了,不仅能够向大家展示平潭的核心文化,还有许多国外文化的引入与中华文化的输出等重大价值。”郑攀说。
?评论更精彩综合编辑:飞机哥
代办平潭自贸区公司注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