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沉木颜色一般趋深且色差明显。古籍中记载个别树种还具有药用价值。它集“瘦、透、漏、皱”的特性于一身,不愧享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的美誉。
阴沉木为炭化木之属,故其树身多为全身乌黑,呈现碳化状(一般年限越久其碳化程度越高),其碳化外观类似被烧烤过的焦炭,碳化开裂;用其碳化的木头在白纸上描画并不会产生与普通木炭的黑划痕;某些有经验的师傅,一般都是从外观碳化程度、打磨后的横切面状况、手感等来综合评估其大体的形成年限,判断是否属于阴沉级别;一般完全进入阴沉级别的树木,起码需经理上千年;其它未到年限的碳化不足有时只算是水沉木,部分水沉木只是沉泡在水下多年形成,并未具备“缺氧、高压状态下”的一些形成条件。
阴沉木比较奇特,一般木头(水沉木也是,特例除外)烧出的是白灰,而阴沉木烧出的是黄灰。其遇水颜色加深,水干后恢复本色;涂上小许菜油则乌黑锃亮,不退色。大部分阴沉木出土时树心已腐朽,只剩下树头及树干中层;已严重碳化的表面无法当做一般材料使用,一般需刨去其外层,而留下木心使用。
由于乌木长期处于特殊的自下而上环境中,其色泽大多通体乌黑,也有外黑内红(如古红椿木,在地下埋藏三千年以上,才能形成此色),或外黑内黄(如古金丝楠木,在地下埋藏四千年以上,才有此色)、外黑内绿(如桢楠)、色彩渐变的;其原生古树仅为红椿、楠木、青杠、麻柳、香樟、花楸等品种,并不是所有的古木都能成为乌木,也并不是乌木都是黑色的,或黑色的就是乌木,如印度、缅甸所产的黑木和中国的柿子木、鸡翅木,就是黑色的现代木(是树木树种的一类别,现代的“乌木”是有国家标准的)。真正的乌木,是在特定的地下水、土等自然条件下和适应的矿物质中,才能形成,且木材本身含水量有桉脂油等天然防腐剂,才能深埋千万年而不腐。乌木的形成年代和价值,既要凭行家的经验,更要凭同位素等科学手段检测,才能确定。
分享也是一种修行,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