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丽江
作者:郭慧群
引言
初次对丽江有了冲动,缘自一个高中时代朋友的描述。我们已分别十余年,再次见面,一眼瞥见他气定神闲。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忙不迭和他取经,询问他闲来生活。这一问,牵扯了丽江出来。他生动地讲述丽江古城石桥河水绿树深巷古屋的相依相映,无数水流穿街绕巷遍布全城家家门前绕水流的美景,让我垂涎三尺,蠢蠢欲动。他说道去丽江一定要住在古城的客栈里,一个人最好。客栈外墙贴着许多告示,招徕同行者,前往丽江附近的各个景点,或者同去哪个酒吧一起发呆。你可以随意拨打一个电话,选择与任何一个陌生人及一个神往已久的景点的相遇,转眼之间,你已经走到那美景中,也许有被融化的感觉,也许只是匆匆走过;转眼之间,你已经见到刚才电话中那个声音的主人,也许和他倾盖如故,也许只是挥手道别,那个曾拨打过的电话,很快就被新存入的号码挤没了,不留下一片云彩。在他描述中,丽江是个旅者的家――你可以从这里出发到任何地方,但最后总是忍不住要返回来,不管周遭是天堂般的香格里拉还是风花雪月的大理古国,喧闹和走动的人们最终猫回丽江的小客栈,然后,在阳光下,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这里挤满了天涯过客,过客却反认他乡是故乡。
这样的地方,是不是真值得一去再去?他坚定地说:“我还会再去的!”
一、顺水而行
没想到,糊里糊涂地,这么快就真的到了丽江,(只是随大流,住在古城的宾馆,略感可惜。所以每次出去逛,我都对写着客栈字样的地方探头探脑的。)走在四方街,有一种满足的感觉。据说幸福就是感觉痒了,就立刻可以挠一挠,那么来到丽江,我挠到了自己的痒处,挠得舒服不舒服,且走走看看。
我们的导游“胖金妹”(音)讲,去逛吧,不要担心迷路。整个丽江城,大街小巷,凡有路的地方都有水,进,则顺水而行,退,就逆流而走。于是胆子立刻肥大,呼朋引伴,迫不及待地进城去也。
自幼生长北方,羡煞了这样的小桥流水人家。丽江古城,有路皆有水相伴,有水则有桥相随。桥与水如影随形,水与路不离不弃。人到了这里,突然间与水有了如此亲密的关联,而人与水之间的翻译,便是随处可见的桥。桥本身并不起眼,难得的是俯拾皆得。小石桥木板桥,三五步一处,像伸出的手臂,让人随时可以方便地从主街转到旁边的店铺去。
恣意走在桥上,可以像孩童一般,晃晃荡荡地掌握着平衡,踩得桥嘎吱吱作响,亦可脚步轻柔,听水声潺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遂感觉时不我待,开始夜以继日地知其不可而为之。而独自立在丽江的小桥上,听流水轻轻地缓缓地流过,人不由得慵懒起来,脚步开始发涩。看到不远处红红的灯笼和暖暖的茶香相召,便一脚迈进去,要一张临窗的桌,弓了背塌了腰,放松全身每一个细胞,拢一杯热茶在手,小河从眼前不紧不慢地流了过去,感觉心里很宁贴。这时,却哪里还管什么顺水还是逆水,进还是退,声声水流,都是美人的轻歌慢吟罢了。
(我说的美人可不是纳西族的“胖金妹”。这里的女子实在命苦,当地有谚:娶个纳西婆,赛过七头骡,纳西族女子虽说当家作主扬眉吐气的,但基本上是骡子待遇,什么都得干,里里外外一把刷子,男人反倒只是品茶遛鸟,谈些个琴棋书画,时日久了,浸润出许多艺术家来。逛街的时候迎面就可能碰见一个弯腰驼背瘦而不弱的纳西女子,扛着两大袋子面粉,或者拉着一辆旧三轮车。要是个男人,尤其是胖乎乎的男人,那可就吃香了,据导游说一个胖男人可以值8万美金。搞得我们心痒痒的,想把老公卖到这里享福,顺便发点小财。)
茶吧的桌上有书和留言本,随手翻开一本,一句这样的话跃入眼中:“试试我把小桥流水灌醉”,真是豪气冲天的话语,若在三里屯的酒吧,哪里有这等心思,这也许就是丽江的气氛吧。这里很适合买醉――醉了怎样都好――醉里挑灯看剑、醉眼看花、醉卧红尘,抑或醉中思念你的小桥、船儿和阿娇,总之,任何心事都可以隐藏在这里,没有谁那么好奇,包括流水,它永远只是自顾自吟唱着,流向远方。
二、逛在丽江
一头扎进四方街,心里那个激动啊。有逛街瘾同志们绝对可以得到极大满足。各类店铺鳞次栉比一家挨着一家,店铺里面满满当当花红柳绿东西着实多,木雕扎染布披肩铃铛牛角梳银器小首饰种类繁多且不说,主要是独具匠心的多,独一无二的多,在别处见不着的多。店主们基本上不怎么照看生意,而是坐在地当中间的小凳上忙碌着制造新产品,忙得挺专注的,让你觉得问问价格都打扰了他。怪不得人们说到了丽江千万别拿自己当外人,你尽管在店里转悠,拿起这个放下那个,发出夸张的赞叹或者从头到尾自言自语地评论个没完,人家店主正眼都不瞧你,除非你真的要买了,好吧,给你个价格,价格还不贵,平静地看着你,弄得你一开始都不好意思还价。
结果发现,不还价是极不合算的,因为这里的东西真的超便宜。头一天女伴买了一件条纹披肩,40元,回来一炫耀,大家都说不贵不贵。第二天问导游,却说15元就能买到,结果另一个女伴果然15元买到一件一模一样的,弄得我们在这里无所适从,明明看到一件非常好的东西,却实在不知道该还多少价合适,索性胡侃一番,到处走马观花兼享受侃价的快乐和成就感。奇怪的是,这里的店主实在是好脾气,不管他多好的东西,你给多低的价格,他绝不生气,只温和地笑笑,有的还拍拍你的肩,语调平和地告诉你,这价格你拿不到。这样的修为,真是叫人叹服,于是怀疑每个店主都是经历风浪之后大隐于市的人物,不由得多了些敬重和谨慎。
有一晚在大石桥头的一家饭店吃黄豆面,等面的空闲,女儿拽我下楼逛店,结果旁边就是一家手绘T恤店。店主大胡子大块头,雄踞在店门口作画,几乎把门堵严实了,挺小心才绕进店里。我们指指点点一番,站到店主身后看他画T恤。一件棉质的圆领短袖被撑到画板上,正在用褐色勾勒轮廓。每画好一层,就用吹风机对准画嗡嗡地吹一阵。一丝不苟,慢慢悠悠地。我们看了一阵子,就回饭店吃面。等吃完了面,再去看画,画上几支百合已亭亭而立,店主仍埋着头,一心一意给他的百合着色。我鼓励女儿挑T恤,结果她喜欢大红的一件,上面绘着李白的全身造像,有青铜浮雕的效果,旁边是一首龙飞凤舞的诗作,一看就可能花费了店主一上午或一整天的光阴。问价格几何,答曰一律50元。我掏出50元给他,他诧异地抬头看我,这是我两次进店来他看我的第一眼。我调侃道:怎么,钱是假的?他自失一笑说我还没见过你这么痛快的买主。是么?是说我没有讨价还价吧?我还觉得给少了呢,我用买商品的价钱买到的是一件艺术品啊。我冲他笑笑说;你画得真不错,我们孩子很崇拜你呢。他灿烂地笑了一下,又坐下来,开始他的画,并没有殷勤送客,我牵了女儿的手,走出店来,心情愉快。
在古城里我见到了色彩艳丽的皮画,线条流畅的版画、古朴浑成的木雕,非专业美术人才决不能有这样的作品。我见到了声音或清脆或悠长的铃铛,下面挂古色古香的木牌画,据说很多是店主亲笔,为招徕顾客敲响的铃声彼此呼应着,制造出一片在路上的感觉,从茶马古道一直响到今天。我们躲雨发现了一些保持着牦牛角原貌的曲里拐弯的梳子,非常趁手好用。店主刚刚还和我们讨价还价的,苦着脸说我们会杀价,转眼之间已经泡好一壶功夫茶,请我们边等雨停边喝。一些看起来又旧又皱巴巴的服装店,里面的衣服基本上属于艺术品,仙气十足的叫人不敢试穿。还有一个小小的布艺坊,里面挂满了碎布头制作的小动物或水果,一个个精致可爱。千万不要对着哪样东西凝神细看,那样,你在哪里都会不可自拔,腰里的银子没了事小,这么一大堆喜欢的东西,怎么拿得动呢?早听说有人在丽江花了20块钱买了两把小凳子,然后花块钱寄回家,这会儿逛着,真的信了。
逛在古城,与其说逛街还不如说是逛店主。每位店主的修为都不容小觑。如果和他开聊,也许他的经历丰富得让你乍舌,也许他在某方面的成就已臻于全国之最,也许他浪漫得出格,让你止于羡慕而无法效仿,但你不能不承认,这里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纳西族小镇,而是藏龙卧虎,精英荟萃。有本介绍丽江的书上讲,古城是个大杂货铺,要检验一个人有没有情趣,就看他身处杂货铺里有没有买东西的欲望;但如果要看一个人有没有品位,就看他进了杂货铺,是不是急着掏钱包。这话说得冷静大方,就是不切实际。当你陷进这个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的杂货铺,有没有情趣和品位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估计只有圣人才能冷静到分析情趣和品位,俗人只有激情,以及心甘情愿掏出钱包的动作。
吾本俗人,俗人看一切皆俗世俗物,俗人在这里买了一大堆有故事的俗物,打算回去和俗人的朋友家人分享。俗人的周遭尽是俗人,这些精致的艺术化的小玩意儿无疑会给俗人们带来一些小快乐,我相信。
三、泡吧和幸福
有一句极有名的话是这样说的:别找我,我不在酒吧,就在去酒吧的路上,就说的是丽江的酒吧。丽江的酒吧怎能不去?有一个声称第四次来丽江的朋友带路,我们也走在去酒吧的路上。
我们一伙浩浩荡荡,有豪饮的量浅的滴酒不沾的,有单身的新婚的拖家带口的,现在则都是泡酒吧的。进了酒吧有喝白酒的品红酒的还有喝牛奶的,个个旁若无人。我们也开始了自己的喧哗。那个熟悉丽江的朋友拿起手机,不一会儿就请来一位纳西族歌手,个子不高,留着长发,反戴一顶大舌头帽子,背一把挺大个的吉他。歌手和我们简单寒暄,就开始弹唱他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调似乎有点忧伤,听不清歌词,但感觉很好听,歌手蹙眉歌唱的样子也很特别。每曲终了我们都夸张地喝彩鼓掌,歌手一手举了吉他,一手上扬,身体后仰地致意,姿势极酷。然后我们开始要求他伴奏,先是公推我们一个内部歌手开唱,然后就是群声乱唱加干嚎,唱能想起来的一切老歌,唱到声嘶力竭,消耗了若干啤酒和茶。
原以为热闹气氛是自己搞出来的,第二天就发现不是。四方街天一擦黑就开始有人抬出铁锅堆上木柴燃起篝火,纳西舞乐放起来,“啊哩哩”地响着,节奏明快,穿着披星戴月民族服饰的阿奶们臂挽臂围成一个大圆圈开始打跳,舞步灵活,并不复杂。于是游客们立刻加入进去,跟着跳起来,先是善舞的,然后只要是会走路的都加入,里三层外三层的,舞步参差凌乱,场面热烈混乱,但是节奏始终不变。人群中显得越来越少的阿奶们竟然处乱不变,从容地引导着各色人等,让他们的脚始终能跟上音乐的节拍,简直是大不容易。丽江本地人老是愤怒地声辩丽江越来越杂乱无章,越来越成为外地人的丽江了,我看不是。就像鲜卑人金人蒙古人统治汉族的结果都是被汉化一样,纳西人宽厚包容着外地人的不断涌入,表面上似乎被外地人挤占了地盘,失去了自己的容身之地,其实还是他们骨子里闲散慵懒的气质改变了外地人,使得大家慢下了脚步停下了心情。
丽江流传一个这样的故事(我是从书上看到的,并非听本地人讲述,其真实性待考证),说有个外国记者看到丽江人都很闲在,每天四方街很多晒太阳的人,什么都不做。心里疑惑不安,有一天忍无可忍地问一个晒太阳的老太太:你们整天这样,不觉得浪费时间吗?老太太笑道,你忙忙碌碌活八十,我晒晒太阳也活八十,你何必急着赶死呢?看后大笑,立刻想起了另一个渔夫躺在大树底下乘凉的故事(好像是外国传来的,记不清了),几乎一模一样,宣扬的都是悠闲自在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幸福。很佩服这样的阿奶或渔夫,不是因为羡慕他们的幸福,而是羡慕他们气定神闲宠辱不惊地坚守自己生活的勇气。我们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羡慕着别人的幸福,怨叹自己的不完满,岂不知也许别人还羡慕咱呢。
学学纳西阿奶,大声说:我这样子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四、丽江周遭美景
从丽江出发,行程半小时内的美丽去处很多,我们只去了玉龙雪山和束河古镇。据说徒步玉龙雪山,处处皆景点,骑马也不错,只要不怕屁股疼。我们没出息,坐着缆车,来不及欣赏缆车外的鬼斧神工,就哗啦啦到顶,听着介绍说是人生一个新的海拔高度,稍微激动了一下子。大雾茫茫,看不清雪峰本来面目,虽然身在此山中,却不如遥望来得真切。倒是沿路野花摇曳,十分漂亮。
束河感觉是丽江的姊妹篇,比丽江人少多了,也同样店铺林立,价格便宜。我们整个一下午坐在束河的“四方街”旁喝茶,“街”上年逾六十的阿奶们一直不知疲倦地打跳,那些舞乐渐渐融化为我们谈话的背景,显得悦耳动听。我们吃晚饭的地方是个本地人开的家庭餐馆,菜给的很多,知道我们爱吃炸芋头片,立刻加送了一盘给我们。结账的时候,一家子都从餐馆里出来,一再道歉说时间仓促,做得不太精致(因为我们晚上要赶飞机),下次一定拣时间充裕的时候来品尝他们手艺。我们互相道谢告别,走出很远,还看见那家人真诚地笑着,望向我们这边。
还有我们中间的一小拨人中途脱离队伍,去了拉什海,看到他们拍的照片美得要命,可惜,温柔闲散的日子,已经结束了,且等下次探访吧。
尾声
在古城夜晚的酒吧,我追问那个来过多次的朋友对丽江的感觉,他带我走出酒吧,夜凉如水,小雨若有若无,河水不急不慢地流着,听得到水声哗哗。酒吧门外是一个花木繁多的小小角落,可以放一张小桌和一把藤椅,他说他在这里坐了很久,听河水流动,看隔河的人流走动,心里什么都不想。这一条小小的河,隔开了他与熙熙攘攘的红尘,他静静坐着,无论坐多久,绝对没人打扰。然而如果想跨入红尘,却只有一步之遥。河水隔,河水又不隔,丽江可以凸现个人心思,也可以把心思藏匿在众人之间。想静静坐一会儿,这就是他来丽江的原因。
远近高低各不同,无法一一访问别人来丽江的因由,但是,若你没到过丽江,也不必想什么由头了,来一趟吧,不会后悔。
图片来自于百度,图文无关
我说几句:丽江的留恋来自于你深入其中,将自己的生活与那方山水人情来一次彻底的融合,放下滚滚红尘中的狂热追寻,而将梦境中的些许淡然向往交给丽江对红尘的另一种解释。幸福的定义每个人心中自有答案,但真正能够感受到的幸福一定是自己阅读了过尽千帆的不是,而回到内心的真实,即使不在丽江,我们也能消磨丽江一样的时间,这也许是爱上丽江最大的收获……尊重版权鼓励原创
未经作者许可严禁用于商业媒体
乌鸦在唱歌
发觉生活纯粹之美
真情流露真实表达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