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诗丨戈麦我的告别

白蚀症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42806.html

《我的告别》

戈麦

分享人:林雅文林虹君

梁心茹江芯莲

我愿从此杳无音讯

作者介绍

戈麦,原名褚福军,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有北大“校园诗人”之称。年9月24日自沉于北京西郊万泉河,时年仅二十四岁。

在一篇《关于诗歌》的短文中,戈麦这样写道:“诗歌应当是语言的利斧,它能够剖开心灵的冰河。在词与词的交汇、融合、分解、对抗的创造中,犀利夺目的语言之光必将照亮人的生存。诗歌直接从属于幻想,它能够拓展心灵与生存的空间,同时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这可以视为他的诗歌观。

《我的告别》

戈麦

最后的时刻

乌木家具的房子里

我,不去歌唱苦难

不会为镜中的影子所击伤

不会去诅咒飞翔的纸鸢

诅咒为蚕虫蛀蚀的门的把手

在无知的风中左右摇摆

我不会去思念你

像白帽子的人朝拜几千年来嚼烂的粟子

不会因此而陷入沉默的沼

热爱白亮而无耻的冬季

乌鸦在召唤

传递着久违不渝的热情

不会由此而逃入黄昏

与肩头沉重的人兀自相遇

我会与洁白的树枝寒暄

在钢板古怪多情的哈气中

寻找人类最早出生的样子

告别广场,先辈们迎面的微笑

是岁月为我们留下的阴险花园

每一次更改都是一次巨大的兽形

谁走路谁就得再活一生

我不会在世上任何一个角落

期待时光的花瓣打在我空虚的壳上

死亡大厦的中央

你不必等我

我不会去看云

回想我们来世时轻飘的样子

我不会去看流水

忍受满腔鹅卵石的光黯然失泪

只有夜低挂在我的头上

仿佛海洋中一只泡沫的衰亡

不远处那衰老的窗口

像一面在战场被击败的旗子

夜半钟声我的手

在灯下飞舞一只老鸭

——这古老时代的吉祥物

伫立在我的木阁子上

四周的摆设又一次浮现

我不禁满面灰尘

停尸间这闪光的一幕

照亮了许多人全部的一生

我愿从此杳无音讯

在城市每天鲜美的报纸上

搜寻电车上飞弛而过的扶手

我会从此面对阳光

在不锈钢的刀片上

顾影自怜你不必等我

风雪茫茫的荒草地

诗歌赏析

《我的告别》是戈麦在88年末创作的一首诗歌。诗歌第一节里,“我”似乎表露出某种对于“你”的死亡带来的负面因素的否定,语句所透露出来的态度似乎是告别过往陈迹,探索某种原始、带有新生意味的东西——“人类最早出生的样子”。

而在早期的作品里,戈麦始终表现出一个明显的倾向,即对生活的严厉的拒斥。他所强烈憎恨的是生活的机械秩序,是人被迫充当一个角色的命运,是生命的分裂。然而,尽管投身于诗歌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他所向往的自由,但这种对生活强烈的拒斥却不可避免地将他引向了写作与生活的分裂。于是,“根”便象征着戈麦重构写作与生活统一的诉求。他想要极力远离的便是这种摇摆于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无根状态”。但是,对于“根”的执念是有代价的——“我会从此面对阳光/在不锈钢的刀片上/顾影自怜”。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人想要践行写作与生活的“统一”似乎注定要承受的是站在刀片上的“锋利的孤独”。

心得体会

写于年的《我的告别》正如我们会赋予“开始”以启示性的意义,一个阶段的“结束”,我们也总要设置一些仪式感才会心安,仿佛只有这样郑重其事,才能给自己一个理由将那些事件划下终结的句点。有意或无意地,诗人早早设想此刻就是人生的最后时刻,以至这份决绝的告别宣言既溢满“从此面对阳光”的积极情绪,又显露出一种消沉晦暗的底色和末日意识。只是,那些存在于“过去的悲哀”始终不会消逝,它们如同一道道印刻在生命里的年轮,与每一次的“新生”相伴相随,成为前行的负担。正因生命常常浸满难以言说的苦痛,行走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总是需要一个暂停键,去告别一些事,作为重新开始的理由,也作为放下的借口。曾以为漫长、甚至无数次想要重来的岁月真的要结束时,余下的时刻突然变得弥足珍贵。过去的这些日子,或许未来任何时刻怀念起来都无比哀婉,但每个人,终将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式去应对。

我们下周继续为你读诗~

——END——

图文排版丨麦佩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ys/14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