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法 http://pf.39.net/xwdt/151212/4742455.html
书画扇,作为一种传统的高雅艺术品,历来为人们视为收藏和鉴赏的珍品。特别是出自名家之手的书画扇,更是鉴赏家、收藏家们广为搜罗的目标。旧时代,那些喜爱“斗富弄雅”之士,常以袖怀名人字画扇以显示个人身份,竞尚风雅,常以所藏名人扇面多而为荣。
书画扇的收藏,通常分为成扇和扇面两类。成扇是指配有扇骨的书画扇,它既可用以拂暑取凉,又可把玩观赏;扇面是指没有配过扇骨的扇面书画,仅作收藏观赏之用。有的将扇面装裱成扇面册页,便于欣赏保藏。有的将扇面装裱成画轴镜片,挂于客厅和书房,随时可以观赏,增添了居家的艺术氛围。
收藏,是一门知识。要收藏高品位的书画扇,就要对历代书画扇的流传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早期扇面书画(或称“高年份”的扇面书画),是指清初以前的扇作。这类扇作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一、宋元团扇。宋元团扇存世尚多,但多为各大博物馆所收藏,偶有留存于民间私人手中的,也都流传有序。一般而言,市面上是难觅其影的。
二、明及清初团扇。由于明代开始流行折扇,团扇的数量相对减少,所以明代团扇也被藏家视作铭心绝品。然而,在清代中期以前,人们对此并不重视,没有明代、清初团扇的收藏著录,故如今在市面上,这个时期的团扇也较为罕见。
三、明及清初折扇。这类扇作存世数量较多,其中已装裱的扇页比成扇更多。所谓收藏早期扇作,实际上即以此类扇为主,它流通于世并常出现于各类书画拍卖会上。
清初以后,直至近现代,流传于世的名家书画折扇,是非常多的,它散见于民间,具有较丰富的收藏资源。
收藏书画扇,也要讲究“真”、“精”、“新”。所谓“真”,即指必须是出自名家的真迹,而不是赝品伪作,这就需要收藏者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所谓“精”,即指是名家的精品力作,而不是敷衍搪塞的应酬之作;所谓“新”,是指收藏品保存的完美齐整、成色如新,而不残缺破损。每件出自名家之手的“真”、“精”、“新”的书画扇,都可以成为收藏者的主要目标。
历史上喜爱收集、收藏书画扇的人很多,明清的士大夫、读书人几乎都要用折扇,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拿书扇,于是亲友师生之间互赠书扇也就成了一种流行的风俗。民国时期玩扇藏扇的人更多,其中大多数收藏家除了自己的专项收藏外,也都需要收藏一定数量的名人书画扇以供自用。每年夏天日换一扇,是显示收藏家身份和眼力的标志。
民国收藏家钱化佛自诩“爱扇成癖”,大有古人怀扇之风,“每当梨花寒日,即开始用扇,直到龙山落帽为止”。他有藏扇六百余把,每天轮换使用。他的藏品种,扇骨有湘妃竹、罗汉竹、梅鹿竹,有象牙、紫檀、乌木、鸡翅、檀香木,有玳瑁、刻竹、烫花,有嵌螺钿、菠萝漆等,品种繁多,而且每把扇子必须配锦扇袋一只。
钱化佛自称:“鄙人玩扇,却和寻常不同,往往玩些花样出来。”如他别出心裁地集有“十二生肖扇”,分别由十二位名画家绘成;又有梅花扇十把,有紫、素、绿、墨、双勾、没骨等,各不相同;又有五伦扇,分王一亭、王季眉父子书画,谢介子、谢公展兄弟书画,也有夫妻书画;又朋友扇是由二十余人签名题识;还有老少书画扇,由老者各书一“寿”字,集写者十三人,合一千二百二十一岁,少年书画者年仅十二三岁,真是相映成趣。
收藏,不仅仅是一种嗜好,更是一门高尚的文化。如同钱化佛藏扇那样,当代亦有许多极有文化品位的玩扇者,他们以主题、分类的方法,给书画扇的收藏注入了令人味之无尽的文化韵味。如“至尊扇”,即指出自历代帝王之手的书画扇。这类“至尊扇”本身带有一种富贵气和宫廷味,无论成扇还是扇面,工艺极为讲究。帝王的才华、气质、功力一现于扇面上。“翰林扇”与“状元扇”,是指明清之际由翰林或状元所书的扇作。
翰林是科举角逐的优胜进士出身,且属天子近臣,他们的书扇,在封建时代自然为人珍视,在近现代仍散发着神秘和荣耀的色彩。“集拓扇”,是在扇面上集拓印蜕或印拓金石文玩的扇作,一把集拓名家印章的扇作,实际上就是一本特殊的高档原拓印谱。此外,还有“藏家扇”、“王孙扇”、“闺秀扇”、“鸳鸯蝴蝶扇”、“梨园扇”、“书画僧扇”等等。
扇文化的历史发展上出现过无数奇思妙想的创意,也正是这些不同寻常的想法才使得扇文化变得那么魅力无穷,成为一个系统性的文化。那么在今天,这样的创意更不应消失殆尽,反而该不断推陈出新,真正的玩家就该玩出特色,玩出想法,让扇文化这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上也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李良扇面作品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