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吟-闵惠芬
“乐器是工具,又不是‘工具’”。工具之说,“是它可以演奏中国作品,也可演奏外国作品”。非工具之说,“是指特定的乐器产生、演化于特定的民族背景,与特定民族的音乐思维、审美心理联系着。”(1)这一观点完全可以从一些乐器的起源到发展成不同民族乐器的现象来证明。(中国民族拉弦乐器:二胡)(西方拉弦乐器:小提琴)例如:都是拉弦乐器为什么西方会成为提琴类,然而在中国却形成胡琴类乐器呢?这就是与民族背景,音乐思维、审美心理相关。并且与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相关。一位网友的观点很有意义,大体意思是:二胡的演奏运弓方式与中国人用筷子吃饭相关。拉小提琴与洋人用刀叉吃饭有关联。想想看看还真有那么点意思吧?根据不同拉弦乐器的特点来听。中国的胡琴类乐器是筒状膜(蟒皮)振动,具有含蓄内敛深沉的声音特点,更近似人声的哼唱。然而西方提琴类乐器是箱体板振动,声音具有华丽圣洁的特点。与人声相比更体现独立的器具之声。二胡的圆润首先与琴筒体截面为圆形几何形状基础有关(八角、六角均为圆形基础下的多边形),为什么扁形琴筒声音又显另类呢?所谓柔美那就是膜振动的特点所致,加之前辈采用了蟒蛇皮,否则那韵味未必如此。内敛是倒锥形筒状结构造成,并不是大喇叭也不是大箱子。二胡琴弓是在两弦之间演奏,运弓的控制难度大,内外弦转换较为复杂。小提琴琴弓属于解放在外,因此运弓的灵活性较好。其实这里具有乐器学发音机理以及与膜振动与板振动特点相关。二胡的音色更具“人味”,然而小提琴“器味”较重。一个无指板,一个有指板。音乐的旋律进行的动态感也是具有差别。二胡乐器中的性和气:圆形琴起源自然性,六角形琴是约定俗成的共性,前八后圆琴是时代赋予的人气,其它形制属于彰显个性。老红木琴与乌木琴具有历史性,追求紫檀琴纯属现代人雍容华贵的阔气。蟒皮的运用出自它的灵性,尝试人造皮却是艺术与科学引发的斗气。二胡乐器的国学元素:上善若水,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卑不亢,内敛含蓄,刚柔相济,道法自然......虽源于“胡”,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音乐乐器之前列。体现了民族精神,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地位。二胡乐器琴杆的细长,琴筒的短粗。并且琴筒体采用木材中密度、刚性最大的红木类材料制作,共振面却用具有一定柔顺性的蟒皮。琴弦里外两根,粗细不同,定音高低。演奏持琴姿势更具有道法自然的特点。隐含着国学理念和精神。二胡音量响不过吹管乐;演奏颗粒感斗不过弹拨乐;演奏运弓没有小提琴活泛,无法演奏和弦,仅有两根弦。却让中国人迷恋。它的真正优势何在?正因为二胡声音近似人声的哼唱。人们就会以主观听觉记忆印象来鉴赏它的声音美感。由于它属于膜振动拉弦乐器。膜是在张力下弹性恢复力来配合琴弦振动。由于膜振动的固有频率以及频响范围的局限以及传播速度低于板,所以在演奏中一定要掌握它的特性。不能盲目“快”“高”,否则必然“唧唧歪歪”。根据二胡乐器膜振动的特性。在演奏速度上慢速、中速具有优势,快速、急速就必须靠掌控才能保证演奏声音音质。音区而言三把位以内还凑合,一旦再高,那就悬了。当今的二胡演奏技艺已发展到极致。估计很难再有什么新招了吧?然而有些新技术的产生真正体现二胡乐器的优势了吗?其实不管科学还是技术。在音乐艺术中一切目的都要给人美的听觉享受。你玩的再花里胡哨,再如何炫。不优美,不动听能有生命力吗?所以千万不要自我感觉良好。疏忽了听众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美感的追求。否则二胡乐器的优势却被劣势所张扬。英雄不问出处。但需要追根寻源,方能理清思路。一旦缺乏根基,它的生命危在旦夕。注解:(1)引用:魏廷格(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当代音乐及美学研究室主任)的学术观点。北京白癜风手术白癜风会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