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岔乡竹竿河出土年前阴沉木,陈

白癜风治疗时间和过程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13/4786510.html

木乃伊都见过,植物界的木乃伊见过没有?息县境内的淮河与支流竹竿河,还处于汛前的枯水期,降落的水位将五六千年甚至上万年前掩埋于地下的树木冲刷了出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来到息县,近距离接触这些被称为“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的“阴沉木”。

记者了解到,息县境内发现“阴沉木”,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情。前些年淮河沿岸的采砂作业导致河床的下降,被掩埋的“阴沉木”随之也显露了出来。这两年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违法采砂的控制,被挖出的“阴沉木”少了,但还是会有不少“阴沉木”被自然冲刷出水面。和比较明确的历史遗存比起来,大量发现的“阴沉木”,在界定上较为尴尬。究竟是林业资源,还是文物资源,又该如何妥善利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说法。

汛前息县竹竿河上大量“阴沉木”重见天日

谷雨前夕,息县竹竿河内,春水潺潺,波光粼粼。竹竿河从桐柏山发源,一路蜿蜒北上,最终汇入淮河干流。两河交叉口附近,息县八里岔乡景美店村范围内,竹竿河河道开阔,流速放缓。那沙地里躺着的,那河水里露着的,黑色的,就是‘阴沉木’。

“阴沉木”形态不一,有的只是一截树干,有的是一半树干在外,一半树干在沙滩下,还有的大部分都埋在水面之下,有的则偃卧在流水之中。“阴沉木”的表皮多已剥落、破碎,但质感很硬,体量也很重。记者放眼望去,短短几百米距离内,所能见到的“阴沉木”就有数十株之多。

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沉埋,被称为植物界的“木乃伊”

不要小瞧了这些其貌不扬的树干,它们的历史都是按照五千年的跨度来计算的。“阴沉木”,又被叫作乌木,息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说,淮河和竹竿河沿线所发现的“阴沉木”,很多都是在五六千年以上的。上游突发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导致远古时期息县境内的乡土树种被掩埋在古河床、泥沙之下。经过激流冲刷,泥石碾压,它们形态各异。

经过和当地附近居民沟通,记者又了解到“阴沉木”的又一个称呼——水炭。水炭是根据其用处来命名的,被打捞上来的“阴沉木”,用来做柴火,烧起来的火势很大,烧得又久,还会散发出一种香气,成为当地一些村民天然的炭火来源。

大部分都是亚热带树种,几千年前息县气候如今日华南

那么,这些“阴沉木”,都是些什么树种呢?当地林业部门和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说,目前还没有对发现的“阴沉木”做专门的研究和检测,所以究竟是什么树种还没有定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是亚热带树种。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息县境内有大量相关的佐证。在息县森林公园的陈列室内,横陈着两艘从淮河岸边打捞上来的独木舟。其中二号独木舟通长13.70米,根据碳十四检测,距离现在已有约年的历史。它是近几年在息县淮河及支流流域发现的船体最长、年代最久远的独木舟。

息县史志办相关人士说,从年以来,息县淮河流域已发现了多艘商代独木舟。这些独木舟有的是用母生树做的,有的是用樟树做的。而母生树和樟树,目前都是亚热带的树种。由此可见,在商代乃至商代以前,息县境内是亚热带气候。

建议成立珍贵乌木展览馆

目前息县境内所发现的“阴沉木”,除了当地政府部门找地方暂时存放外,有的则被附近群众当成了劈柴。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年来,有收藏爱好者开始对“阴沉木”进行收藏加工,做成工艺品雕像、手串、挂件、家具等。业内人士分析说,“阴沉木”的历史一般都在数千年甚至上万年,对于远古时期的气候和地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所以提高对它们的保护意识便迫在眉睫了。有热心民众呼吁有关职能部门加大对“阴沉木”的监管力度,守护住这些植物化石,建议建立珍贵乌木展览馆。

一艘年前的独木舟走红

位于息州森林公园息夫人纪念馆内,有一艘距今已有年历史的2号独木舟,令所有参观者拍手称奇。虽说这艘独木舟源自夏代,但经过专家修复后,至今外观完好、质地结实,而且,还能闻到特别的香味。

据了解,2号独木舟于年11月3日在息县八里岔乡小围孜村破楼组竹竿河出土,通长13.70米,通宽0.85米,通高0.55米,经碳14检测,距今已有年历史,为近年来在息县淮河及支流流域发现的船体最长、年代最久远的独木舟。

虽说已经过去了多年,但看起来特别完整的船体,让所有人感到神奇,因此,常常被众多游客围观。

历经数千年风吹日晒,2号独木舟的船体上留下了无数痕迹,因质地特别坚硬,看起来具有很强的肌理效果。

放大船体局部,各种不规则的纹理,让人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这只独木舟所经历的沧桑和历史。

由于独木舟上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檀木香味,很多游客按捺不住好奇之心,主动弯下腰去闻一闻。

据了解,息县历史悠久,堪称“郡县制”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华第一县”。不仅如此,因淮河横贯县境、文化底蕴深厚,自年以来,已先后出土了多艘独木舟,而独木舟的发现,对研究淮河交通史、造船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真的好神奇。多年过去了,还这么结实,估计现在放到河里也可以划行……”一名来自山东的游客郭先生,不停地围着独木舟转来转去,足足参观了半个多小时。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fl/14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