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农历三月三的习俗

湖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农历“三月三”是我国民间的一大节日,由来已久。中国农历一月初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都是有节的。三月三成为节日从民俗学的角度是容易理解的。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三月三,是黄帝的生日,黄帝故里轩辕之丘(今河南省新郑市)自春秋战国以来都会举行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

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称女儿节。许多地方在这天,是女儿乞巧的日子,女儿家做穿针引线的活,整些小玩意晒自家的巧手。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图片来自网络

川西坝子的三月三,有约定俗成的敬娘娘习俗。这个习俗是怎样来的呢?所敬的娘娘又是何许人呢?

三月三,上巳节,也是春蚕吐丝的关键时刻。作为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开始育蚕摷丝的族群(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妻子——蜀山氏嫘祖及古蜀国君蚕丛年代),蜀人一直保留着重蚕祭蚕的风俗。一直到今天,岷江小片区域的川西平原区县(如温江、郫县、崇州等)及川北岷江小片区县(如西充等),仍然保留着三月三祭祀蚕神娘娘(即嫘祖)的民间风俗。

金马河两岸农村,家中若有三岁以下(有的地方为十二岁以下)小孩的人家,则会在三月三祭拜三婆娘娘。这天,在娘娘庙或家中备香烛、纸钱、大鸡公、刀头,米糕祭拜,叫“敬娘娘”。相传东岳大帝(即泰山神)有妻妾三人,分别称金霄、银霄、碧霄娘娘,民间分别称为子孙娘娘、送子娘娘、催生娘娘,专主人间生育,佑子长寿平安。人们合称三婆娘娘或子孙娘娘。敬娘娘的目的原来有两种,无子的求娘娘送子,有子的求娘娘保佑孩子,演变到现在就是主要保佑小孩健康平安。小孩子体弱易病,旧时农村医疗落后,带小孩不易,祈求神灵保佑就必然的了。三月三敬娘娘,在农村自然就非常盛行。

同处川西坝子的新都等地则传说此俗与状元杨升庵后裔有关。传说,有一天,杨升庵第四代孙遇锦的母亲洗手时将戒指弄掉了,疑是丫头所为,丫头被苦打成招,逃到普利寺娘娘殿,躲进一口大钟内。不久,丫头听到有人说“八大王进川人都走光了,只有乌木沱还能藏人”,“金戒指被鹅吃了”。于是,丫头忙回家报告,杨家人把鹅杀了,果然取出金戒指,让遇锦同丫头藏到乌木沱,躲过了灾祸。后来,遇锦与丫头结婚生子,杨家得以繁衍。后人认为,这是神灵保佑杨家不断香火,遂将“三月三”定为“娘娘会”。因此,新都等地在此日有庙会曰娘娘会,旧时还有“抢童子”习俗。

三月三拜娘娘,表达了农村人爱子心切,朴实憨厚的心灵。在表达方式上他们或许愚昧无知,或许偏执狭隘,但表达的都是对儿女无限的疼爱,他们用迷信的方式谱写了为人父母的赞歌。娘娘是虚有的,但人们对孩子的爱却是真实而又火热的。

温江党史│抗美援朝

风情︱光祈故里——温江的光祈文化遗存

民俗︱“抓周”风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fl/15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