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m.39.net/pf/a_7357147.html
驰名中外的宣威火腿,难辨真假的腊肉奇石,逼真形象的嫦娥奔月、大鹏展翅……对于自己上百件根雕奇石诸多宝贝,今年74岁的云南宣威老人杨廷荣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青山绿水,日暖风和。人杰地灵的宣威西泽乡大龙潭村,有一个特别的小院,这里住着一对恩爱幸福的老人。
爱上根雕奇石娱晚年
走进风景旖旎的大龙潭,意外发现了“老杨艺术园”。老远就看到门口摆满了各种奇石根艺,院门口悬挂着一只羊头。“挂上真羊头,寓意老杨家。目的就是让人记住这里,这里有我喜欢的乡村田园生活……”主人杨廷荣老人快乐地说。
今年74岁的杨廷荣老人身体硬朗,善于言谈。见到记者一行,老人家热情招呼着。
择一方小院,与爱的人,风雨前行,一起看日出日落,相伴一生。“老杨艺术园”就是这样一方院落,简单温暖。院子里花香四溢,种满了各种水果,橘子挂满树头,火红柿子摇曳枝头,还有两只名叫“欢欢”、“喜喜”叽叽喳喳欢腾不已的小鸟,透过斑驳陆离的青瓦,远山含黛,薄雾缭绕,鸟鸣山间,甚是惬意。
踩着木板楼梯,来到二楼,眼前堆满了老杨的各种杰作。一位半道迷上树根雕琢的农村老人,硬是靠自学揣摩,把不起眼的朽木疙瘩雕琢成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诠释了“朽木可雕”。
老杨说,他就是一个地地地道道农民,没什么文化,一直和老伴靠种地做点米皮等养家糊口。50多岁时,他突然生了重病。医院看病期间,儿子带着他到花鸟市场闲逛。“看到那些根雕、石头等玩意儿,我顿时眼前一亮,这些东西么在老家多得很嘛。”这次闲逛,让老人与根雕奇石结缘,从此迷上难以释手。不为钱财,只为知己,只为赏识……就用朽木雕琢、把玩奇石之类来丰富晚年生活,闲情逸致,延年益寿。
一块老腊肉要卖万
“这块腊肉石,别人已给到30万元,我不卖!我要卖万!要是国家来收藏,我愿意分文不取捐献出来。”指着腊肉石头,老杨甚是激动。这块石头“腊肉”,老人起名叫“改革之花”,从骨肉的切面,再到骨油的光泽、渗出的纹路,五花肉感简直逼真至极,肉眼观看几乎以假乱真。老杨自豪地说,这块石头简直就是一块腊肉的翻版,大自然的鬼斧神奇,竟能把肉块每个构造与颜色都生的近乎完美。
多年前,他去山林寻找木桩。在离家不远一个叫半坡的地方,一段水沟中意外发现石头。当时石头露出浅浅一截,完全不出“腊肉”本色,但就是有眼缘,觉得肯定是个“宝贝”。他惊喜万分,赶紧拨弄水草,把石头拉出水面。“哇!用水洗过以后,简直就跟一吊真的挂肉一样!”杨老如获至宝,多年来小心珍藏。
让他最得意的还有一块“大火腿”,一块乌木生成的最上乘“宣威火腿”,起名叫“驰名中外”,因宣威火腿飘香美名扬,曾经有人给他元想要买下乌木“火腿”,他硬是没舍得卖,只是觉得应该给到有缘人的手中,至于钱多钱少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发挥它的艺术价值,宣传宣威火腿。
20多年来,杨廷荣自迷上木雕之后,经常徒步上山,穿梭在山林之间,寻找可塑性的树根,把一个个树桩背回家,最终又在脑子里构思,揣摩着木雕作品、寓意;也曾跑到家门前流淌而过的小江里捡石头,收集各种别有韵味的奇石,晚年生活多姿多彩。“我不拜师不收徒,完全靠自学感悟,作品不精,但都是一点一滴打磨出来的!”杨老毫不避讳地说。
雕琢树根只为老来乐
谈及自己的晚年生活,杨廷荣老人特别满足地说,木雕奇石之类的爱好,其实就是自己大病痊愈后找寻到的乐趣,丰富晚年生活,有个精神寄托。老人说,“我年纪也大了,不愁吃也不愁穿,儿女都各忙各的事业。闲暇之余,和老伴种种花,弄点米皮在家门口卖点钱,捯饬下我这些木疙瘩、石头疙瘩,也算是一种艺术追求。每次静下心来雕刻时,都感觉是一种享受。通过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等步骤,创作出一个作品,人就觉得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身心得到了磨练。”
来源:春城晚报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