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硕果仅存的国家,它的文明不但得到了极好的保存,甚至基本上完整地流传了下来,可以说,整个中国就是一座庞大的历史博物馆,而在这座博物馆中,无数的习俗、技艺、作品共同构成了一片浩瀚而璀璨的星空,每一颗星星都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氤氲着令人着迷的气息,其中,最令人着迷的莫过于中国的“吃”文化,但是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并不是什么美食,而是中国人吃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筷子。
筷子,古称箸、梜,它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关于筷子的发明,流传最广的说法,却跟千古妖姬——妲己有关。传说纣王喜怒无常,在某次宴会之上,宠妃妲己为讨得纣王欢心,用头上玉簪将菜夹起,待吹凉后,亲自喂入纣王口中,纣王为之倾倒,要妲己日日如此,妲己便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长玉簪夹菜,这就是筷子的雏形。虽然这个传说没有什么依据,但是足以说明筷子在中国的悠久历史。
作为中国人吃饭的必备工具,筷子细细长长并不如何起眼,但是在这小小的筷子中却隐藏着很大的学问。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上端四四方方,下端圆圆滚滚预示天圆地方;就连“一双筷子”的“双”字也包含了太极和阴阳的理念,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筷子的材质也变化多端。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凤姐就先后拿给她老年象牙镶金的筷子和乌木三镶银(顺带科普一下,观众朋友不要被影视剧误导,银筷子其实并没有验毒的功效)的筷子。瞧瞧,去了金的又来银的,不是象牙就是乌木,贾府当年的富贵跃然纸上,也表达了中国古代贵族阶级在筷子材质上的讲究。平民百姓就要“粗糙”多了,多是木筷、竹筷,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塑料、陶瓷、不锈钢等材质的筷子,但是小编还是觉得木筷、竹筷最好用啦(露出了贫穷的微笑)。
其实,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惯用于木筷、竹筷,但是这两种筷子由于材质特点,容易滋生细菌,纤维结构也决定了它们不易被彻底消毒,中国的家庭式就餐习惯也很容易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因此,竹木筷子在使用完毕后,最后用开水煮5分钟以上消毒,而且也要养成更换竹木筷子的习惯。但是说实话,频繁更换筷子实在很不环保,所以希望大家也能开始习惯陶瓷筷子(默默为我大淄博陶瓷打call)呀~
声明:素材来源于文汇客户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