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风蕴轩参观过的朋友们大多会为风蕴轩馆藏一套清早期乌木雕十八罗汉所震撼,从今天起我将以每期一件的形式为大家展示这套馆藏珍品。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的概念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的艺术表达,到宋代时,十八罗汉开始盛行天下,但加上哪两位罗汉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在此后直到清代乾隆皇帝登基,这位自号“十全老人”的皇帝钦定了十八罗汉的人物背景并刊行天下,至此十八罗汉的设定最终敲定。个人以为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传统乌木也叫角乌”,原产于我国云南、海南和东南亚一带,极其稀少。其外形与紫檀极为接近,其多数亦为空心,难出大料。现在乌木多属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人工种植进口,与传统乌木相差甚远。《郑和下西洋文选》记载了明弘治年间(-年)外番贡单中乌木斤、紫檀木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甚为丰富,总数量多达上万件,唯独乌木家具最少,其价值远在在黄花梨价值之上,价值连城。历史上民间对乌木也有形容:“家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由此可见乌木的历史价值。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当今国内收藏界对乌木主要是对四川地区着水阴沉木的统称,然而这些并非传统乌木的概念,且不在传统家具用材的范畴之内,在此就不多说了。
清乌木挖耳罗汉
尺寸:8cm*5.5cm*14cm
此物现藏于风蕴轩艺术博物馆。其材质为传统乌木,整体雕刻而成。
挖耳罗汉即那迦犀那尊者,“那迦”译为龙,“犀那”译为军队,那迦犀那即表达“龙一样军队”的意思,比喻这位罗汉法力强大,有如龙一样的军队。相传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闲逸自得、怡神通窍、横生妙趣、意味盎然。佛教中这位尊者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名闻印度。所谓耳根,是由于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淫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因那迦犀那尊者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