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乌里克沙海佛都寻踪记一全文

丹丹乌里克遗址位于策勒县达玛沟乡北90公里,系唐代遗址。斯坦曾在此获得大量古代手抄佛教文献,包括古梵文。

越野车队:沙海探险、荒漠惊魂!

知道丹丹乌里克这个地名已经有不少年头了,一直对这片神秘的土地心驰神往,但因为属于保护和未开放地区,始终无缘得见。对于丹丹乌里克的了解和认知,我还仅仅停留在从文字所得的表面,只恨自己对西域文化和历史所知甚少。日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能够走进这个神秘的佛教古国,有机会一睹那千年前的古代文明和历史遗迹。当然,这一切的付诸实施,全部都在悄然进行中。直到临出发的最后5天,我才得到最终可以随队的批准!丹丹乌里克,我来啦!带着对您的憧憬和崇敬!!

丹丹乌里克这个地名在考古和历史学者听来,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代表着神秘与悠远,拥有巨大的科考和历史价值。这个地方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浩瀚的沙海里,大约在唐朝时期消失于克里雅河的下游之中,但具体时间不详,只是在斯文赫定和斯坦因的游记中对这片神秘之地有所介绍。她的科考价值远胜于尼雅,但目前国内力量仍未能开发。大英博物馆里“东方威尼斯”所展示的部分佛教典籍和珍贵木版画就来自于丹丹乌里克。

计划一变再变,早先准备好的驼队因为古尔邦节日的到来,集体涨价。原有的经费已不足以支付这高昂的费用,万般无奈之下放弃驼队的后勤支援,每个车辆背负自己所有的给养。从油料、水、到食品。一切多余的物品全部抛弃。17号下午刘老师为我们集体送行。本想着俱乐部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准备场面,没想到一群干瞪眼

准备好的车辆静静的停放在车间里,可爱的小牧马人你可知此行的艰难。如果你不争气,很有可能被主人抛弃于茫茫沙海之中。当然主人要是不争气,那你也没办法。嘿嘿

18号的早晨,车队顺利出发。由于我家正好在出城口的方向,所以我就不用太早的去俱乐部集合,不紧不慢的晃悠到高速路口,可刘部长的一句马上就到,还是让我在路边足足喝了一小时的西北风,冻死我啦!这期间他们却在牛肉面馆优雅的喝着清香的牛肉汤,还好没忘记给我带上两个牛肉饼。在小草湖服务区中途休息。

车队是由全美系车组成,从最新的罗宾汉系列到撒哈拉,从90年代的超级大切到30年前的经典小切。当然不管你武装到什么程度,通过性才是最重要的。为了参加此次探险活动,我只能忍痛放下偶的小路巡,加入美军。没天理啊!进入甘沟,全线测速路段,区间测速全线60,这个路段也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新疆托克逊智障工人事件,托克逊县的管辖区。再往前走下国道就是库米什镇。交超速罚款也就在库米什镇的高速往前一点。除了多公里4个定点测速点外,再加上两个隐藏点。就构成了甘沟路段的立体抢劫网。除非你把巡航定速死死的定在60,要不然照着各位的大排量,出去不交个一千两千根本就别想过去。

一路磨蹭着开到库米什才发现,收费站前的抢劫犯却没了踪影。从来就没看见过这里没人。哪怕是夜里三点?是不是今天过节的缘故?本来在甘沟降下的油耗,在随着末路狂奔的开始,直线飙升。10升的油耗窜到12升仅仅用了半个小时。

中午3点车队顺利抵达库尔勒,前车带队直奔一杆旗抓饭,没成想今天古尔邦节民餐休息。大家再奔北站烤羊排。还好黑公羊烤肉店的老板是汉人,可算解决了偶们的肚子问题。一口气要了30串囊坑肉2公斤烤羊排,愣是没打住。再追加40串。看样子都是属狼的,北站烤羊排还是原价3块一串,只是现在物价奇贵。肉串已经缩小了不小。

车队擦着落日的余晖拐上了阿拉尔的沙漠公路,刚过齐满镇马路上的毛驴车电单车开始多了起来。在国道上窜来窜去。险情不断,嘎子哥不断的在电台里喊着大家慢一些。老孟的车出来忘了收拾,一只独眼的大灯也照不了多远,只能夹在车队中间行驶。快到县城路口,刚刚发生的一起小的碰撞事故,着实把大家惊出一身冷汗。一红衣女子和电单车躺在路边。现场无明显血迹,估计是伤的不重。沙雅县的银鹿宾馆,装修还不错,价格也不贵。就是味道大一些。

虽然这次出来,队员精简再精简。可是上了路就一定得服从领队的安排,说早上八点出门那就得9点下楼这就是纪律性。一路慢悠悠的晃上省道,没忘在出城口加满油箱,说实话这克莱斯勒造车可一点不敢恭维,就不能按照中国市场把油箱造大点嘛,跑不了几百公里就得赶紧惦记加油站,严重建议设计工程师都到新疆来看看,跑个公里见不着加油站都属正常。瞧瞧这无人区的监控设计。一个杆子上架多少个探头啊!奢侈到了极点。真要是有问题,人家从杆子前下路绕过去,你就是架个都没用。

省道线由于最近才开始收费,过了沙雅路上的车就开始少了很多。大部分车辆由于此线的收费昂贵,就转向塔中的沙漠公路。一类车好像全线收费。

从沙雅上公路走到阿拉尔的岔路口不足两百公里,刚吃过早饭的肚子并不是很饿,但没办法,再往前公里就进入了无人区,加油站和饭馆就不要指望了。虽然各车的油箱才烧掉三分之一,但为了保险期间,所有的车辆还是在阿拉尔进行油料补给。

阿拉尔是个年轻的城市,去年才被(过午元)升级为市,原来属于兵团几个团部的所在地。同样背景的还有喀什地区的图木舒克,阿勒泰地区的北屯,这些新兴的城市同属于兵团。地上晾晒的红色冬冬是什么??

虽然属于农业型城市,但市场上的物价奇贵。农副产品没有做太多比较,听饭馆老板说羊肉卖到45一公斤,乌鲁木齐才34一公斤,这般高物价不知道为哪般。瞧瞧这市场里小饭馆的价格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看样子每个月要给家里的贴补加码啦

吃过午餐从阿拉尔原路折出,再上省道已是中午两点。公路上已很少见到地方车辆,各样的沙漠车开始多了起来。这里应该是到了塔指的地盘了。随处可见的沙漠越野车对爱好者来说绝对是打击,原来改装就是如此的简单,任何车型加上四条大沙漠胎,都是超强的SUV,玩酷的越野被活生生拉下神坛。

在沙海中穿行的沙漠工作车,应该是北方奔驰。

路过赫定水塘,速度太快没拍上牌子。但从这水塘上判断,今天的水塘远不是当年斯文赫定那救命水塘。大概位置就应该在这,但这水塘的形状完全不是自然的,倒很像是油田工作时留下的。回头拍也没拍上

路过沙运司的基地,一辆蓝色的乌尼莫克市价接近W,从这一片上看最起码在70辆左右,赶紧拿计算机算算,这得多少钱。别再喊着油贵啦

此次活动的赞助商之一,回回都发一大堆饮料,下回能不能直接变现

一路顺利的抵达和阗已是下午六点,开上和阗河大桥。左右两侧就是历经千年的玉石河床。梦想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毁灭。疯狂时期河道里有上千台挖掘机同时工作,现在已全面禁止机械式开采。

从没有想到会在古尔邦节来到这个城市,20号的早晨悠闲的队员们开始满城的找着名族美味,从特色的烤鹅蛋到有名的大烤包子,但很不幸,这个城市正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之中,没有一家清真餐厅开门营业。沮丧的我们只能来到玉石巴扎瞧瞧。市场也一样,没有了喧嚣与繁华,只剩下一些内地的汉族客商开门营业着,河道里三三两两的拣玉人是那么的悠闲。

和阗印象

瞧见那树后面的体育活动了吗?和高丽人一样的喜欢荡秋千。据说这样的体育活动在民间经久不衰,每逢节日找个宽敞地方搭个架子,随时可以开展。而且据说买卖还不错,一天能赚个七八十块。

广场上的经典爱国主义教育塑像,当然这个人物的背景和这个城市没多大关系,库尔班大叔应该是于田县栏杆乡的人

中午张总的和田朋友再次带着我们满城的找大烤包子,但还是一无所获。没成想中午饭竟吃了驴肉火烧。下午四点回到宾馆开始做最后的准备

每个车上自己要背接近80升的备用油,30升的自备水。只可惜这小小的牧马人后箱哪能装的下这么多东西,多余的东西再次从车上开始往下卸,沈老师居然带了高压锅和撬杠。完全没明白会派上什么用处。将多余的物品在宾馆寄存。

21号的出发日队员们基本上都很守时,八点半楼下准时集合。昨晚看天气预报说南疆盆地在今天会有一股冷空气杀到,也不知这寒流会不会变成可怕的沙暴,没有人愿意多想这事。早晨的温度很低,接近冰点,冻得我有些哆嗦,赶紧钻进车里。从今天开始我就是2号车的主要挖车手和协调员,手里已没有方向盘,取而代之的是对讲机和铁锹。我负责2号车的自救。大师做主驾

早晨8点40,空荡荡的街道就只剩下我们在狂奔,整个城市还在沉睡。

天亮之前的最后一轮圆月还是被灰蒙蒙的沙尘所笼罩,这就是南部新疆的典型气候特点。

此行虽然准备的时间够长,但目的地的具体位置并不很准确,车队在沙漠公路上不断的调整着最佳的下路点。折返再折返

领队开始不断的用卫星电话确认准确的GPS点,一旦下路点有所偏差,进入沙漠后的所有油料补给就得重新打算。

英姿飒爽的老孟,看着和中了头彩般精神。俱乐部里的头号豁车高手,舍得糟车不怕牺牲。偶的最佳拍档,可惜这次让孙大胖子给绑架。

在确定了最佳下路点后,开始将每个车的油箱再次补满。轮胎开始放气。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在领队做了鼓舞士气的讲话后,车队顺利出发。拐下公路没出米,沈老师在大沙坑前的一脚刹车,让2号车一举夺得今天的第一次陷车

由于长时间没有沙漠越野的锻炼,车手们还是有稍许的生疏,好在2号车顺利的打了个头,后面陆续有了陪衬,从老邓到老孟。这短短的1公里走的好生艰难。只是有一点没有想到,挖车是如此艰难,一个结实的陷车没有20分钟是绝对挖不出来的,体力透支的很厉害。好在大家精诚团结,不断的有人换着手。

起跑线上一直没有陷车的嘎子哥,技术好就是不一样啊!

车队走走停停,不断的有车要求救援。付驾们再也没回到那安逸的座位上,手里的铁锹再也没有闲置的时候了。

电台里再次传来比陷车还要更坏的消息,大切由于跳梁,前部狠狠的撞击的沙梁上,散热器损坏在漏防冻液,出发连3公里都不到啊!老邓生猛的驾驶风格终于酿成悲剧。看样子第一台车就可以原地舍弃了车子迅速的停了下来,左前保险杠哗哗的流着绿色的液体,虎子哥赶紧满世界的找着红柳枝,以便削尖之后进行堵漏,我则将大拇指直接堵在漏水处。感觉不太对,防冻液怎么一点都不烫。仔细观察发现好像是雨刮器喷水壶损坏,玻璃水在渗漏。虚惊一场啊

仔细观察发现,大切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散热器已经变形,居然还没有漏,前面的护板早已损坏,再有一次大的撞击。散热器是必漏无已。上半年在库姆塔格参加越野挑战赛的时候,就已经损失了一个散热器,还是我用LC80拖回的乌鲁木齐,这次再坏就没车能拖了,只能找沙运司的乌尼莫克弄出去。

中午停车小憩,原地午餐休息加总结。3号车老孟的后保险杠直接被沙梁挂掉。我早就说过,牧马人的后杠牌照下多伸出的那一截,彻底的属于设计缺陷。在崎岖的山路行驶时,根本就是一个铲土的铲子,稍有不慎就会挂掉牌照或者是杠体。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直接锯平。2号车的下坑时也带了几回,杠体已经倾斜。黑兵开始拆除牌照,我跃跃欲试的准备进行外科手术式的切除,可沈老师不忍心,偶只好作罢

虽然午餐会上大家互相交流了心得体会,但再次前行陷车并没有因为偶们付驾的可怜而减少,一次陷两台陷三台不断的上演着。

当第4次我们和向导车一块结实的担在一起后,我放弃了自救。这样挖下去偶会虚脱的。等待救援,情况好的话用车辆拖拽施救速度更快一些。说实话我已经没力气挖了

预报中的沙暴虽然没有来,但沙漠中的风力也不小。坐在车里随着车身的摆动,可怕的晕车开始了,我紧紧咬住牙关,将把手死死抓牢,尽量和车成为一个整体。可是由于牧马人的后排视线比较狭窄,一阵阵恶心搅得我难受之极。然而方向盘又不在我的手里,不能随时停车,只能祈望着下次陷车的早早降临。下午六点第八次陷车后,我再也没有回到车上,一直步行3公里走到宿营地。

考虑到我的晕车症还没有彻底的康复,就拍几张照片来赞扬这些勤劳的队友吧今天进入沙漠只行驶了21公里,耗时接近7个小时。

快开饭了,今晚的主餐是每人羊肉一块罗卜若干,付餐为榨菜和馕。羊肉汤不限量。临吃饭前才发现饭盆没带,再次开始满世界乱借,好在沈老师可怜偶,暂借米国套盆一个。

由于今天突然加大的运动量,导致吃过晚饭的我没了任何精神。全身酸痛。拿上老孟那全频收音机早早的钻进帐篷。其他的队员们有的开始干瞪眼,有的则坐在温暖的火堆边聊着天。

沙漠中的第一夜,前半夜还不算太冷,只是后半夜脸冻的够呛,随手将抓绒衣盖在脸上,才对付过后半夜。六点就有人开始在帐篷外说话,明晚把帐篷支的再远些。早餐一人一个烤鸡蛋再加一碗方便面。苦日子开始啦!

这就是偶们的探险生活。

再次上路,今天和大师换了个座位。我坐在了前面,虽然视线开阔了,但还是有晕车的感觉,只要一抓起照相机拍照,一阵阵晕眩就开始折磨我,摄影师小胡也一样,行进中根本就不敢抓拍任何场面。

本来想着等天气放晴了,大家在沙漠中来个合影。但这漫天的黄沙根本就看不出有结束之意。在一个陷车处,陆续到达的车辆正好站在了一道沙梁上。就在这合个影吧。

经过昨天一路的沙漠驾驶,再加上大师的天赋偶的随时纠正。今天的行进速度提高了很多。出发没一会就追上了探路车。2台车不断的互救着前行,有段时间电台里居然没有了后车的呼叫。停车等候让我有时间进行小的创作。已经进入克里雅河道的古河床。

在电台里得到后车安全的回答后,2号车和探路车接着前行。也许是我的大意,在一个没有确认深度的大沙梁上,沈老师恐惧型的一把方向,将车横陷在沙梁顶端,车体倾斜超过45°。我和后座的艾老师从侧面都不敢下车,生怕稍微的失去平衡车辆会发生侧翻,将我两扣在车底。我们三人在车上不敢做任何的动作。我建议从左前门爬出安全,但车门打开将很困难。万般无奈之下,我和右后座的艾老师,慢慢的将车门打开,一个个慢慢的从车上滑下来。

我绕到车的左前门,用电台呼叫救援。可无论从前到后没有一个电台回答我。在仔细的观察倾斜角度后,我们开始自救。我建议从右前轮挖沙,利用车辆的下滑的引力将车身摆正。但沈老师觉得这样危险,建议从车头挖,我简单的判断了一下,告诉老沈。还是听我的。我在下面看的更清楚,他只需要坐在驾驶座上保持好平衡,剩下的步骤就是听天由命啦

上帝保佑,开始自救我站在车头前开始挖车,以防随时发生的危险。

随着我将前轮下的沙子不断挖出,车头开始慢慢的向下滑动,危险和机遇并存着。

将右前轮的陷沙慢慢掏空后,车头向下滑了接近30公分后再次停住,观察后发现是由于左前轮的沙土阻挡,抡起铁锨再次挖掘。一直将前桥底下的沙子全部掏空,指挥着老沈慢慢的向右侧打方向,并且将差速锁打开,随着车子的一点点挪动,车头终于慢慢的调整了过来。当我竖起大拇指指挥加油后,上帝终于眷顾了我们。今天要是在这个位置翻了,我就是最大的责任人。

在这个陷车点折腾了将近30分钟,也没有等到后续的车队。风沙越来越大,向导车的车辙淹没的很快。我们只有继续前进。也许后车遇到了更大的麻烦,现在不能指望别人了。没想到追上向导车确是在这里,慢慢起伏的沙山让我们没有感觉到就到达了顶。这么陡得得沙梁下没有问题,可要是回来的话,上来的可能性基本是零我下到坡底,让老沈也下来看看,这样把握性更高一些。

顺利的开下沙山

等了将近30分钟,大切才出现在沙梁顶上。将车上的干粮拿下来开始午餐,问后车为什么这么慢,猜测得到了肯定。3号车的左前平衡杆小立臂被拉断,正在抢修。

天气在慢慢好转,天空已有少许蓝色。车队的速度现在主要是3号车来决定。撒哈拉不断的陷车和变速箱高温报警。在这个停车点,向导车开始校正最后的位置,由于只有一台GPS。向导和领队在方向上意见发生冲突,等待3号车将剩余的一台GPS带过来进行校正。我的相机镜头也开始发卡,估计是进沙造成的。已经能看到3号车的小点,可就是迟迟开不过来,不是高温就是陷车,在这个点足足耽误了2个小时。

今天虽然坐在了前座,但晕车还是没有解决,这次的晕车直接爆发,来不及打开车门就直播在了右前门上,恰好沈老师还是爱干净的主,好在牧马人的车门内饰都是硬质塑料,一瓶矿泉水就解决了问题。实在晕的没办法了,就只有开车才能解决问题。后半程开上就好多了

队员们为了座标点争的面红耳赤的时候,偶却在记录着古河道的美丽。你们慢慢研究去吧,偶去拍个风光片先

下午六点半,意见终于达到统一。一切以两个GPS的基准点为准,太阳落山之前迅速的向目的地再次靠近,如果实在不行,在太阳落山之前就地扎营,最好能在有柴火的地方扎。

向导车先行

正南方向的疑似遗址,但GPS点并没有指向这里。从高倍望远镜里看,更像太阳墓地般的图腾祭祀遗址。

车队在跟落日赛跑,天一旦黑下来在这迷宫般的沙漠只能就地停车。速度啊速度

当最后一抹夕阳落下,车队还是没有到达目的地。据向导说已经到达遗址的边缘,遗址就在宿营地的东北方向,距离应该在5公里左右,但是用镜头却什么都没有发现。

夜幕降临,开始准备晚餐。在砂土中挖出一个火道,将锅往上一架,再到附近拉回一些柴禾,早知道就不用带那么多的瓦斯罐了。今晚供应肉抓饭,后悔没带啤酒

虽然抓饭做的奇香无比,但在零下10度的户外吃着油腻的抓饭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肉还没吃完,底下的米饭已经快磬住了。好在围着火堆,可以时不时的将小盆放在红红的木炭上加热。不过这样美好的感觉也不是常有的。按照向导所说,这抓饭就是用柴烧出来的最好吃,主要讲究的就是那木质所烧出的文火,按照这种做法锅底是不会有锅巴的。且慢!偶的最爱就是抓饭的锅巴,嘎巴脆的那种,米饭肉和胡萝卜黏在一起泛着金黄油亮的色彩,嚼到嘴里那个香啊!赶紧跑回锅里铲底,借着灯光一看,还真是没什么锅巴。嗨!内个伤心啊

今天这个抓饭吃的内个美啊!再加上老孟给我夹的那块肉。刘部长给我的大衣。这感觉10年内怕是难寻了。友谊啊!在新疆吃完抓饭就得喝那湖南产的大霍砖茶,刘部长出门就是细心,连这都想到了。自己在炭火边烧好开水。泡上砖茶,这日子赛神仙啊!

快到零点了,大家围着火堆聊着天喝着茶,再加上沈老师的东北小老烧。队员们没有一点回去休息的意思。借着这美丽的夜景,赶紧着拿着小卡片创作两张,来了兴趣的沈老师在沙丘上不断给我指点着,并且为了增加曝光的效果,戴着头灯不断的给我晃出前景,真害怕给晃晕了跌落沙丘啊!有了大师的指点,效果就是不一样啊!

回到帐篷已快12点了,说好和我一起扎帐的小胡,由于向导晚餐前说的丹丹有鬼的事情,临时将帐篷搬回大帐区。沙窝里就剩下了我孤单的小帐篷。听向导说早期带考察队来丹丹的时候,这个遗址遍布白骨,后来为了做人类学的研究,考察队将散布在外面的白骨全部包装带走,从那以后这个地区就多了两个鬼魂,一个是名族的一个是汉,夜间经常出没在丹丹乌里克的废墟上,我这人说实话胆量也不大,听完这么一说也是后背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更何况向导也不像是说笑之人。但不管是怎样,我还是不愿搬回大帐区,孙大胖子的呼噜要跟鬼魂比的的话,我更害怕前者

23号的夜晚好像更冷了,早晨帐篷上的透明塑料窗上结了一层薄薄的霜。昨晚睡得不错,亏了刘部长的大衣,要不肯定晚上被冻醒几回。夜里也再没刮风,早饭前向导就早早的开车去确认遗址,等我起来大家已经开始拔营收帐,看样子丹丹确认是找到了。迅速的吃完鸡蛋方便面,将帐篷糊弄成一团塞进车里,屁股还没坐热。梦想中的丹丹乌里克已在眼前,老天不负有心人啊!神秘的丹丹我来啦!

进入之前领队再次重申纪律,在大家的创作没有完成之前,不要轻易的留下脚印,也就是说大家一块进入。不能擅自挖掘遗址,不能这个不能那个的。好在大家都是文明人又不是盗墓贼,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当大家开始架机器准备工作的时候,偶已经和虎子哥悄悄的绕行下去,一个0多年的遗址对我这个伪考古迷来说,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随处可见的木制品

一只纯棉质的鞋底,从样式看和草鞋的编织非常相似。

虎子哥从上面踩过都没看见的类似毛衣针,品相完好。但从尺寸看更像是一个编织毯子之类的钳子。两边的收口的弧线非常圆润光滑。制作工艺完全不差于一个机械加工出来的竹制毛衣针。

一大片粗制棉布,和现在的工业用大布非常的相似,旁边是另外一个棉质鞋底。

一块很接近厨房用菜板或者是和面盆侧板的木质,表面有刀砍的印记。并且有少量的油渍迹象。要是上面能有铭文或者图案,那就更好了。

从底下的沙坑绕行到遗址上,一路的所见让我思维混乱。既能见到旧石器时代的石质工具,又能瞅着新石器时期陶制用品。在一个沙梁下居然拣到一片泛着绿色的彩釉瓷片。那就是说这个遗址存在了不止0多年,它可能在旧石器时代就存在,从外部环境看,每个遗址的旁边都是长时间堆砌形成的生活垃圾堆。这些垃圾堆随着风沙的剥离什么都有,毛毡、陶片、兽骨。石器。

最大一处遗址,表面看什么都没有。当你跪下仔细检查。各样的生活用品碎片全部展现在眼前。

考古学家们,来看看这些都是什么???

我的理解,木梳、一个涂有红色的木楔、一块惊堂木、棉绳

午餐是简单的,刘部长是热情无私的。就差偶喜欢的啤酒啦

营地旁边的这一片废墟,看着更像民居。每个房间都不是很大,即便是寺庙也更像是和尚们的卧室。黄泥包裹着芦苇,支撑着整个墙体。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很是简陋,也许再过年,后人们看我们留下的豪华CBD群,估计也是一个想法。

漫天灰尘下的夕阳看着是那么的凄凉,让人不由的感叹生命的短暂。看着这些曾经的繁华,再也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情。无论对人对事,所有的全部都可以用时间来消逝。站在遗址上幻想着0多年前的文明。

看着远处奇怪的地标,让我心生好奇的跑过去找。可走到跟前却怎么也找不着。真是个奇妙的地方

曾经的大树只剩下了奇幻图案的树根

远处奇怪的地标走到跟前,后面却多了一个树干。

日落前的作品,这是在丹丹乌里克的最后一夜了。也许在这大大小小的沙丘下面,还有着人类灿烂文明的缩写。

今天的晚餐是传统美食揪片子,也是西北地区的美食之一。但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曾经在张掖吃过猪肉味的,味道很奇怪。在新疆的做法,羊肉、西红柿、青椒、洋葱爆锅。水开后开始下面片。出锅前下少许芫荽,也就是香菜。那个美味啊

香喷喷的汤饭吃完,碗底一层沙子。没办法,这就是沙漠地区露天做饭的弊病。昨天的抓饭由于忘记带锅盖,临时用装大米的尿素米袋所代替,也是同样的问题。但不管怎样,这样的探险条件能吃上这等美食,已实属不易了。晚餐前开始搭帐篷,已经有了经验的队员们将烧透的木炭埋入沙地,然后将帐篷搭在上面。据小胡反映,前半夜的确很暖和,但是到了后半夜由于地下热度和空气的温差,造成帐篷里湿度增大。也是极其难受。

这一夜很安静,我照旧将帐篷搬到了一个大沙丘后。空气中没有一丝的风,但温度明显在降低,比第一晚冷多了,早上爬起来不光是我一人喊冷,连裹着两千七奥索卡睡袋的老邓也开始喊冷。这样看来我这买来的睡袋,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寂寞的小帐和一轮冷月镜头里一个黑点,明显是个沙粒。偶的卡片机

早上起来,老孟的撒哈拉再次受创。这次连叶子板都被整个拉掉。不愧是俱乐部里有名的豁车高手,不会开上公路就剩下底盘了吧。老孟准备将叶子板直接抛弃,但我检查发现,只是卡子受损造成的,叶子板本身没有大的伤害。回去后直接更换卡子和内衬就没有问题了。还省下一叶子板和喷漆钱。这样的活动保险公司是指定不赔的。

一切准备妥当,该是跟丹丹说再见的时候了。再回望一眼这梦幻之城沙海佛都,也许这是最后一眼,再也没有机会了。也不知当年玄奘离开这里是什么样的心情。希望还会有也许!

这就是10个男人和1个女人的故事

怎么突然就得意了,还以为自己回到马路上了合影并不代表胜利,还有接近公里的沙漠要翻出去,当车辆完整开回,人员一个不少的的站在俱乐部里,那才是最后的胜利。回到达玛沟

达玛沟里的干枯胡杨在回程的路线上越来越多,一个个东倒西歪的矗立在沙漠之中,随着3号车变速箱高温报警造成的不断停车,正好给了我们创作的时间,只恨这镜头中的沙粒阴影。

边走边拍的我们正得意今天还没有陷车,想什么就来什么啊!后面的黑兵跟上,你们的车在后面怎么老是高温报警,多长时间一次,偶们咋就一次都没有泥?变速箱都一样啊

为了配合摄像师,偶们在一个沙丘处做了一个连拍,怎么样!大师在我的速成培训下已经顺利出师了,瞧瞧开的多帅

下午四点半,长时间的等待3号车。电台里不断的呼叫高温报警,每5分钟停一次车。车队在此处等待接近一个半小时

高一点的沙丘已经有了不稳定的手机信号,但必须举起来打,要想解决这个技术难题就是,打开手机的免提,偶的发明

姗姗来迟的3号车和4号车,开的挺猛,就是速度太慢

痕累累的3号车,小立杆直接让我拿铁丝捆上。老孟就不能爱惜一点嘛?说好开到20W公里送我的

下午5:43,再次陷车。没有车辆能前来拯救。等待中

瞧瞧现在的油耗,百公里29升

久等不来的后援,大师下来亲自挖

后来发现为什么3号车长时间的高温报警,老是在一个4H的D档上干着,能不高温嘛。自动挡那些档位决然不是画在档位图上好看用的。我们在回程的时候不断在行进中换着档位,冲坡用2档,平路用D档,没有冲刺距离但坡度特陡的用1档,实在冲不上去的用4L的D.这样才一路的没有高温报警。早早的大家切磋一下,也不至于最后的暗夜狂奔。

下午6:53终于追上向导车,已经能远远的能看见公路边的石油钻机。后续车队还是没有跟上。落日已坚持不了多久。沙漠中开始有进出的多条足迹,随着光线的下降,越来越不好判断。在几次判断失误后,老沈也开始有些急躁,忘记关闭的差速器终于给我们带来了第一次的高温报警。越是看见希望越是不能着急。停车等待。

光线在8点左右终于暗了下来,每个沙丘的后面彻底成为视线死角,唯一能参考的只剩下那高高矗立在沙漠之中,石油钻机的工作灯。远远望去像一座巨大的圣诞树。如果没有这一点灯光,估计领队早就安排扎营了。不过大家已经实在不想再露宿了。11月的沙漠真是越来越冷。今晚无论如何跑回和田,幻想着睡在席梦思床上有时真是一种奢望最后1公里的冲刺,我和老沈相互配合着,他打方向我挂档。并且不断的喊着加油、慢之类的口令。当顺利的开上公路,我的身体全身酥软行将崩溃。终于安全的爬出来了。

一路顺利的回到和田已是零点过后,大家狼吞虎咽的吃着自助火锅的那一刻我还感觉很不真实,回到宾馆已经没有了力气再去冲洗浑身的尘土,栽倒在床上昏昏沉沉的睡到12点。早晨起来就剩下了我和小胡,全部队员都去做了汽车保养。在地委宾馆的老办公大楼看到这熟悉的图案。

在宾馆旁边的篮球场,挂了一块牌子。怎么看着都感觉语法错误,实在不明白到底是错在了哪里?

在和田舒服的整修了一天,26号一早开始返回,路过老城区。摩托的士的主人将自己的孩子捆在后座营运着,看着让人心酸。

繁华的主城区和老城区有着巨大的差异,犹如贫富两个阶级。

国道边的晾晒场,和田大枣正在做着集体日光浴。价格一点不便宜,不能挑,一公斤80.仔细一瞧大部分个体居中,顶多算是普通的和田红枣,估计乌鲁木齐比这都便宜。所有的包装箱上全部印刷上了和田玉枣的字样。这玉字从何而来,玉意又如何?估计又是一种新噱头

路过洪水冲毁的路段,瞧瞧今年的山洪有多大。08年路过时这里的荒漠化严重

2:35车队顺利抵达于田县,这里也是库尔班库鲁木大叔的家乡。著名的地方小吃,于田大烤包子。3块钱一个,个体的大小和新疆本地的油馕不相上下,制作工艺原始古朴。食客们正步入餐厅。

烤制好的烤包子正在出坑,下面的就是油馕。

还没进饭馆,肚子已被两个大烤包子塞的吃不下东西,如果烤包子当中午饭解决的话,1个足矣。发现里面的陷很少。不过在这高物价地区来说,已很是便宜。这个地区的羊肉也在40以上。

维吾尔小饭馆里供应着家常风味的小吃,看看价格不算太贵。餐桌下的餐单

忙活的后堂正为我们准备小份家常拌面。

今天的计划是赶到民丰拍沙漠驼队,老沈已经跟民丰方向联系好骆驼。车队只要赶在落日前抵达拍摄点就可以了。下午6:15到达沙漠公路边的拍摄点,驼队早已等候,只是数量有些少,才5只。据说临时抓散养的骆驼并非易事。背上器材爬上山顶。光线不是很好,由于天空中弥漫着气流带起的沙尘,金黄的沙漠从镜头里感觉很是阴冷。

相机里的沙粒在我的磕碰下,镜头里的黑点好像小了许多,受此启发再一顿猛磕,黑点没啦。重新调整色度,将格式定在暖光源上,效果好多了。

中间米黄色的那只最漂亮

拍完照片准备返回,很少陷车的4号车确好端端的陷进沙地。这也许是最后的一次陷车了,有故意之嫌啊!

民丰县城的历史文物,省级保护单位。哪位能不能告知侧面的字是俄文还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世界语。

由于创作完沙海魅影为时还早,领队临时和大家商议是否再往前跑跑,住到且末去。大家一致同意,我对民丰这地方也很不感冒,几年前这里是伊扎布特的暴力恐怖组织的老巢,还是少待为妙。我开着3号车送完民丰地接,早早加完油的车队早已跑得没了踪影。我开着3号车开始在空寂的国道上狂追车队,有段时间居然扯到.没有平衡小立杆的前轮居然没有抖动。夜幕下独眼的牧马人车灯根本就照不了多远,打开车顶上的框灯居然照到机盖,看样子这些花哨的装备也就是赚取眼球所用,好在左右前挡的边上还装了两个海拉,打开一看方向有些朝天,还好距离不远,没有停车直接将玻璃降下,用手开始掰着调整。效果好多了。好像一组探照灯,悄悄的超越车队时把他们吓了一跳。还以为是卡车超车呢。

到达且末已是接近零点,入住机场旁的木孜塔格宾馆。我和大师赶紧去联系餐厅,主菜还是大家的最爱大盘鸡,味道不错就是鸡肉太少,没吃几块就见了盘底,皮带面是左一盘右一盘的没有打住,真是饿了。一直下了8个皮带面才勉强混饱肚皮。到达这个位置离乌鲁木齐还有1多公里。明晚住在库尔勒。

27号准备赶到若羌吃中午饭,公路上的一幕让偶再次震惊,国道上车辆不小心甩下的货物,整整三箱方便面。身穿狼爪、JEEP、奥索卡的大师们,开始了最后的疯狂。看样子每顿饭还是要准时啊!

由于老沈还想再上库尔勒巴音布鲁克去拍天鹅,大师就得跟我们临时再见了。躺在3号车的后座一路舒服的睡回家,真是让人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二位好好开啊!不要打扰偶的美梦

别吓偶啦,偶也是俱乐部的小跟班。而且还开着小鬼子的车。不过本俱乐部欢迎一切爱车一族的加入。不管什么车是镁铝还是蝈蝈

码字忒多这就是偶的风格,不少啦,再多就会有人说废话太多片子太少

组织者正是美系的JEEP俱乐部,由于带了媒体的朋友,害怕关键时刻美系没上去路巡确出彩了,到时候会很尴尬,所以不准我开路巡

GPS的点如果公布,恐怕大脚板没到,盗墓贼就先到了。

丹丹乌里克因为位于沙漠腹地,从保护和开发来讲都有难度。近几年的几次考古考察都是使用骆驼进入。从现在的情况看,无论是何种申请和田文管局基本都不批准。

主要还是当时向导指示的方向和我们的GPS点发生了冲突,后来用两台GPS的数据来进一步的确认,得到一样的数据后才确定新的方向,在沙漠中是不可能参照地面标志物的,沙丘经过每一场的大风都会发生游移。我这前半辈子都没遇见过鬼,所以更别谈害怕一说了。

丹丹乌里克实际是在一条古河道上,沿途那些枯死的枝干就是最好的证明。想进去干什么这最重要?如果是练沙漠越野的技术那完全没必要进入丹丹乌里克,偌大的塔克拉玛干到处都是实验场。

那就抽空去一趟,大概日期需要订在11月。这时候的沙漠不热不冷,对于车辆以及人员都很适合。顺便操练一下沙漠的越野技巧。

赞赏

长按







































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治疗白驳风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fl/9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