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茶坊荐读明式家具紫砂壶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每当我们看到那些简约的明式家具,会忍不住惊叹其流畅的线条、简洁的造型、儒雅的风韵,以及清朗的人文气质。明式家具飘逸中内涵风骨,硬朗中略带温润,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与那个时代的文人墨客的参与是分不开的。

强劲豪壮

  明代家具制作的发源地苏州,是当时全国手工业最密集的地区。道光年间《苏州府志》载:“吴中人才之盛,实甲天下,至于百工技艺之巧,亦他处不及。”由此辐射开来,江南各地名人高匠传扬四方。社会财富的聚集,刺激了经济繁荣,也推动了奢靡之风的盛行。无论富贵贫贱、在城在乡,男人俱着轻裘,女人俱着锦绣。价格越贵,买的人越多。当时的婚嫁习俗、家庭摆设,对家具提出的要求很高,既要贵重,又求精工。随着花梨、紫檀、乌木等优质硬木纷纷登场,文人也及时地出现了。

  唐寅、李渔等文人骚客,参与设计家具的程度很深。对他们而言,江山是不想指点的,社稷是无关痛痒的,诗书笔墨,都操练了半辈子,此刻不大展拳脚,更待何时?园林的隽秀空灵,那是他们留下的气息,家具的风格,当然要与之匹配。由此,文震亨对于家具的观点是这样的:“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

  纵观中国古代艺术史,几乎就是一部线的造型艺术史。线体在青铜、玉器上,便是纹饰艺术;体现在砖石上,就变成了造像昭版;体现在纸墨上,就是书画;体现在木材上,便是明式家具。所谓器与道、无与有、形与神、意与言、笔与墨,无不围绕着“抽象与还原”这个核心审美理念来展开。那种抽象,充满人的情感、气度,还原出无限的意蕴和情感的精神世界。为什么人们会在明式家具前摩挲再三,栏杆拍遍,当然是因为它的线条组成的空间、气韵,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舒惬之意。而惊叹之余,自己已然不觉地进入了它所营造的气场。苏州民间有一种叫作“文椅”的扶手椅,为名士文人书斋所用,造型委婉精致,比例舒展匀称,运线秀丽明快,集中体现了明式家具的特色和做派,被人们称为“文人家具”。

粗而不笨

  说到明式家具,不可忘了一件与之气韵相合的器物:紫砂壶。由此,我们把目光投向太湖西岸的古城宜兴。

  说自古以来宜兴一直是天下文人的梦境,大概不会有人反对。李白、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卢仝、欧阳修、苏东坡、文征明、岳飞、陆游、唐寅、沈周……一个长长的重量级文人墨客的豪华梯队,于历朝历代,在此留下了诸多传世的美文妙句。这跟紫砂壶有关系吗?当然有。紫砂壶起于北宋,盛于明代,那时的社会风习受新儒学影响,平淡娴雅、质朴温厚已成为一种时尚。文人们的内心到底文弱,受不住镶金错银,更扛不动青铜重器,你就是送他一座独善其身的园林,再送他一把“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的官帽椅,他也不会闲得住。关键是他的心闲不住。手上有了一把暖心贴肺的紫砂壶,那浑身上下的敦厚内敛、古雅蕴藉,倒是把文人们心骛八极的意绪收回来些了。以绚烂的生命之“轻”,来拗救严峻的功业之“重”,是当时许多文人的生活写照。明季之后,中国文人的日常生活融合了儒、道、释的哲学理念,这里面既有儒家的温暖,又有道家的逍遥,同时也有佛家的清空。那个时代一方面文人纷纷入仕,意气风发;另一方面,朱元璋已经开始实行的文化专制主义,也让许多文人屡遭迫害,命运坎坷。一时失语,是当时文人的真实状态,文人的集体失语导致了他们在精神上的集体出走。紫砂器的构造拥有自由和灵性,可以暖手温心,可以成全一种委托生命想象的大美,于是品呷香茗、把玩砂壶渐渐成为时尚,人生感怀寄寓其中,枕石醉陶已经足够,仕林官场已经忘情。若果既能诗书立世,又能游戏人生,在一把紫砂壶上寻找入世与出世的平衡点,岂不妙哉!

  文人们发现,平生在笔墨上学得的拳脚,居然可以在一柄小小的紫砂壶上大放异彩。古代文人和紫砂艺人的联袂创作,使紫砂壶渐渐摆脱了工匠气,从而进入了艺术品的行列。文人在其中的主要作用,除了设计壶样,还有撰写砂壶铭。那些阅尽沧桑、看透人生的绝句,其实是他们的另一种风骨。

  再一个原因,紫砂五色土全世界宜兴独有。这一点非常关键。多少年来地质学专家反复考证,宜兴紫砂陶在我国乃至世界陶瓷中独树一帜,至今还没有在宜兴以外的地方发现紫砂陶土的存在。用紫砂壶泡茶不走味,且特别清香;使用年代愈久,壶色越发光润,泡出的茶味愈醇郁芳馨。于是,宜兴的历代艺人陶工便将这一把土的灵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了与珠玉竞价媲美的境界。

唯憨则厚

  如果说,一把壶的背后站着一个艺人或文士,那么,千百年的紫砂历史上,我们不能忽略这样几个人的名字:明代万历、崇祯年间的时大彬,他对紫砂的贡献,是首创了全手工制作紫砂的技法,并与文人合作,创造了诸多紫砂器型;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陈鸣远,塑镂兼长善制新样,且开创紫砂花器,让素面素心的紫砂有了儿女情长,被誉为“千载一时”;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邵大亨,秉性刚烈、情趣闲逸,作品浑厚、精到、大气;同时期出现的文人陈曼生,与紫砂名工杨彭年合作,创作“曼生十八式”,为文人参与紫砂,留下佳话;现代的顾景舟,是一位集大成者,他打通了文士与工匠的隔阂,以文人士子之心,揉进紫砂,开创了文化茶具,使紫砂具有了当代的文化语境。正是这一代代文人艺工的薪火传递,才把紫砂壶的气韵传到了今天。

  手艺的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它既是智性与灵性的呼唤,亦是水滴石穿的功夫。工与匠,首先是巧夺天工的技,然后才是美轮美奂的艺。支撑这些的,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基因,精致而卓越,坚韧而达观,世世代代,薪火传递。当工匠精神被一种横空出世的时代号角所唤醒,我们可以从时间的隧道里,盘点那些点燃岁月激情的器物,那上面留有先辈们的温度和手感,智慧和想象,让我们感知,它们从哪里来,还将往哪里去。

作者简介:作者为国家一级作家、江南文化学者

倘有给山西市场导报文化副刊、太原法院文化周刊赐稿者可发这两个邮箱。如有特殊强调事宜,敬请附于稿后。

小张编辑

E-mail:

qq.







































白癜风初期怎么治疗
北京到哪里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jb/5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