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温和的濑户内海这才是我着迷日本的理由

濑户内海

撰文:谭凌飞、张薇

摄影:韩松

  如果让我找一个地方来代表日本,我不会选择东京或京都,而会选择濑户内海。濑户内海式气候让这里万里无云,明媚温和。曲折的海湾环抱着自然淳朴的渔村,寺庙神社便散落其中;海岸边灯火通明的工业园,或延续日本工业的辉煌或只留下曾经繁荣的痕迹;而这里还云集着现代艺术的情怀,成为建筑师和艺术家的乐土。

濑户内海小村落

  传统的一面,工业科技的一面和尚美精致的一面,在濑户内海沿岸都能找寻。大正时期之前的古刹、昭和时期的船厂和平成时期的美术馆如一幅画卷般展开,对比强烈而又和谐地共生于此。

宫岛:最美的日本符号

  在人们心目中,总会用一些景致来定义一个国家或城市。在日本有“三景”之说,宫岛便是其中之一,而在我的心目中,宫岛是其中最美的日本符号,足以用形式来高度概括关于一个国家的精神内涵。

  宫岛,旧称严岛,在濑户内海北岸,广岛之南。这里气候温暖,景色宜人,是典型的“日本氛围”。树木森森,神社和佛寺掩映其中。严岛神社是宫岛上的胜景,公元6世纪便建成,被尊奉为”海上守护神”。如果说宫岛之美需要古老的神社、佛寺和弥山上的古木来来映衬,那么其对日本符号的表达则只需要矗立在濑户内海中的红色大鸟居来定义。

  我认为这不单单是形式上的。

  总觉得朱红色的大鸟居在万顷碧波之上矗立,本是人工之美和自然之美结合的极致,但真正让人震撼的,是它所传达的意象。鸟居,在日本本作为神社之门,让人在进入神社大殿之时油然而生一种仪式感,而水中之大鸟居,则用独特的建造语言表达了人与海洋的关系。大鸟居并不算高,但它表达了一种人和自然互动的方式。潮涨之时,红色的构架在濑户内海的波涛之上,人们只能远眺,潮退之时,可以步行到鸟居前,仔细品味刻在柱子上的铭文。可近,可远,可触,可望。天空的颜色、阳光、空气和雨水以最自然淳朴的方式和鸟居一起共生。虚虚实实,迷离之中,散发着东方的韵致。

尾道和濑户内海

鞆之浦和尾道:古刹听涛声

  濑户内海北岸海湾密布,山丘层叠,这为人们依水而居提供了完美的场所。

尾道的拱门商业街

鞆之浦是依水而居的一阙“浪漫标本”。这个古镇不如尾道那番丰满,但别有一番古韵。这是一座有上千年历史的避风港,至今还保留着江户时代的港口长明灯、栈桥、焚场、船帆和街道。宫崎骏以鞆之浦为背景创作了《悬崖上的金鱼姬》,注重场景美的宫崎骏,想必也是被这个独特的滨水小镇的氛围所感染。如果说这里并没有为世人所知的壮丽景色或者历史遗迹,那么这恰恰给了这个小镇足够自然和淳朴的浪漫。

尾道的拱门商业街

尾道街头

我以为,濑户内海最迷人的地方,或许要算小城尾道了。尾道之美,我想来自于和海洋之间的水乳交融。连接本州和四国的大桥向北直抵尾道,低矮的城市建筑依水而生,一直延续到山麓。我想这是完美的城市标本:穿行的桥梁,让人捉摸不透的海湾,人口不多的小城,温和的气候,宁静而不失活力的海港……算不上风景惊艳,但它恰如其分地具备了所有关于美好海滨的意象。

尾道和山阳本线承袭中国斗拱技术的三重塔,尾道

  山阳本线横穿尾道城区,临海一侧是港区,旧城和港口依偎而建,拱门商业街两侧挂着上世纪留下来的招牌,“昭和时代“味道十足,偶尔有自行车叮咚而过;而临山一侧古寺和神社密布,西乡寺、海德寺、西国寺、千光寺,以及无数知名不知名的寺庙神社生长在山麓,五重塔和乌木色的木构建筑让这里的氛围宁静质朴,漫步其中似乎能嗅到木头的清香。道路沿山势而上,尾道景致便净收眼底。山海、古寺、波涛,桥梁、港口、列车,古日本的韵味和现代日本的元素集中混杂在了海风中。

水岛:海上的辉煌

不提工业而只沉溺于庙宇和街巷的宁静氛围,对于认识一个完整的日本是有失偏颇的。濑户内海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到上世纪末的时候,濑户内海沿岸的工厂就有接近3万家,以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为主。濑户内海的自然景致并不能用壮阔旖旎来形容,在我看来,真正让这里充满活力的,是钢筋水泥筑起的海港和高耸的烟囱。

位于冈山县仓敷市的水岛是濑户内海工业区的极致代表,海岸筑堤,烟囱冷却塔林立,港湾延绵数十公里,蔚为壮观。我们到达水岛,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海中的岛屿和远处的山脉被染得金黄,海鸟飞过,伴着冷却塔不时冒起的蒸汽,勾勒出一种特别的活力。园区闪着冷绿色的灯,地面上车来车往,伴着机器的低回的轰鸣,一切都井井有条。如果说现代的大地景观少不了工业的话,水岛必然在视觉上、听觉上是工业景观的饕餮大餐。

在水岛,高大的工业建筑和低矮的民居相隔是如此之近,并非在遥不可及的远郊。或许,大部分日本普通人早就把工业景观看成是稀松平常之事,就这样和海岸、神社一起,比邻而居。

高松:与一位建筑师的不解之缘

横渡濑户内海,来到香川县高松市。来到香川县立体育馆的时候,看到的的是该馆已经于年永久闭馆的告示。日本国宝级建筑师丹下健三在上世纪60年代设计的这座体育馆,由于外形酷似日本传统船只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船形体育馆”。年,政府决定该馆永久闭馆的时候,当地民众甚至自发组织了“保护体育馆委员会”,以求这座伴随着高松市民成长的建筑成为他们心中永久的记忆。看到体育馆矗立在眼前,不由得为此事感动:从建筑专业角度出发,朴素的混凝土材料,精湛的结构表达,恰到好处的传统符号表达,让这座体育馆足以被列入建筑史的经典;而作为普通市民,他们完整见证了这座建筑50年的寿命,视其为永续不可磨灭的的香川符号。我想这便是一座建筑生命力的极致体现了。

香川县体育馆香川县体育的混凝土结构

丹下健三的另一个作品香川县厅舍,可以说是他蜚声世界的代表作。这是一座十足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却在建筑语言中淋漓尽致地展示着日本传统木构建筑的美感。如今,这座建筑依然保持着活力,阳光通过落地玻璃洒入大厅,人们或交谈或阅读,或在各处办理市政要务,宁静而忙碌——人们用自己延续几十年的活动生动诠释了建筑师心中对理想空间的设计。大厅一侧,专门开辟了展览,细说丹下健三给县厅带来的活力,给高松市留下的设计遗产。

丹下健三设计的香川县厅具有日本传统木构建筑特质

香川县厅

  在一家叫“城之眼”的咖啡馆坐下,和店主老太太交谈,她自豪地告诉我们:“这座小咖啡馆是比丹下先生更老一辈的建筑师的作品呢,山本忠司。外面的石壁,是当时的首创,后来用到了纽约世博会。“而后她翻出一本自制的剪报,收集了许多关于城之眼,关于丹下健三作品的消息,设计、建造、维护、重大的事件,还有散落在高松城内安藤忠雄的早期作品,如数家珍般。

香川厅(右)及新县厅(左)

  她指了指香川县厅后面的白色高层建筑,说那也是丹下先生的作品呢,是县厅的扩建工程,可是建成不久后,他就去世了。

丰岛的濑户内海海岸

直岛和丰岛:极致之美

如果说高松市内呈现的是日本现代主义建筑的情怀,而濑户内海中的直岛和丰岛则是日本当代艺术之岛。

草间弥生的黄南瓜,直岛

  濑户内海作为日本的工业基地,似乎是推动日本发展的引擎,但其中的岛屿却因为工业的发展而饱受污染的困扰。当浮尘褪去,艺术家和新生代建筑师开始在这里耕耘。岛上的荒芜小渔村,原始森林和冶炼厂采石场间开始出现世界级的艺术作品。

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李禹焕美术馆,安藤忠雄设计,直岛展示杉本博司作品的露天展厅和濑户内海

  日本当代建筑师深谙低调宁静和“侘寂之美”,而这种朴素安静的建筑观在直岛和丰岛上表现得淋漓极致。安藤忠雄用诗意的清水混凝土为人和艺术作品勾勒出恰如其分的空间,BenesseHouse美术馆,地中美术馆,李禹焕美术馆,本应是清水混凝土的盛宴,却发现这些建筑无不融于环境,溶于山海之间。濑户内海中最极致的作品应该算是丰岛美术馆,这座美术馆弱化了建筑形态,让单一柔和的空间低调地生长在自然环境中,人们身处其中却能感觉到空气、阳光、风和水的带来的多维设计元素。这座建筑的设计者是西泽立卫。他的搭档妹岛和世的作品直岛渡轮码头就矗立在直岛的门户,大面积轻薄的屋顶如纸般被纤细的柱子撑起来,反光墙面反射着海水和天空的颜色。

直岛渡轮码头

妹岛和世设计的直岛渡轮码头

建筑的极致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了和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相似的意境,而这恰为其他艺术作品提供了虚空的“容器”,让其在海水和树林之间呈现最优雅的状态。濑户内海上最有名的作品或许要算是草间弥生的南瓜了,红南瓜和黄南瓜在直岛两个角落,滨水而生,这几乎成为直岛乃至濑户内海的视觉符号。地中美术馆中的五件展品应算是濑户内海中艺术品的瑰宝,其中包含了5幅莫奈的《睡莲》原作,詹姆士?特勒尔的装置艺术作品,和瓦尔特?德?玛利亚的空间装置艺术作品。而另一件作品就是美术馆本身。

丰岛

如今,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每三年都会在直岛、丰岛等7个岛屿和两个港口举行。

严岛神社

后记

从跨海大桥上驶过,不禁想:这里不如挪威的峡湾壮阔,不如夏威夷的沙滩洒脱,更不如纽约曼哈顿的城区辉煌,但还是独有一番气质。看似随性的渔村井井有条,曲折但不算跌宕的海湾被改造成热闹的工业港口,神社古木的醇香现代的小城水乳交融。古时的遗迹,工业的辉煌和当下的宁静生活构成眼下濑户内海的独特景致——波澜不惊,隐忍优美,平静丰厚。

(原画册工作室:年全球iPhone摄影大赛人物类冠军得主韩松的工作室,不拘泥于器材和形式,探索有意义的场所。)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将世界收入囊中!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被患者誉为白癜风克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bgamepower.net/wmjb/8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